“我创作的只是陶器。我并不热衷于将其列入陶瓷艺术或者瓷器雕塑的范畴,只是平实而简单的陶器。我青睐于这种与祖先一脉相承的纯粹的态度,近乎成为一种语言形式。如果我的作品获得成功,我更愿意想象它建立起的是一种与我的陶艺前辈以及后辈们之间的对话形式。”在上海杜梦堂(galeriedumonteil)的一个展览现场,陶艺家杰·柯彼(jay kvapil)这样说。
> 广口碗,jk#1113,2014,陶瓷,火山釉,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高 17.1 x 直径 22.9 cm,孤品.jpeg
这场展览,是画廊为两位以陶瓷作为语言的艺术家杰思敏·莉特(jasmine little)和杰·柯彼举办的“水与土”(water and earth)双个展。与其说这是一场展览,倒不如说这是一次相遇,一次水与土的相遇,一次质朴的造物与沉静的心灵的相遇,一次人性哲思与自然造化的相遇,一次艺术家静默的言说与观者安宁的聆听的相遇。在整个展览空间中,一种无言故事的铺陈开来,氤氲着对于陶瓷艺术的灵性话语。
> 高景瓶,jk#1239,2017,陶瓷,火山釉,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高 48.3 x 直径 31.8 cm,孤品
对于来自美国的艺术家杰思敏·莉特来说,她的艺术创作最早并非从陶瓷开始。自2007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毕业之后,她一开始希望深耕于绘画领域,并投入于创作油画、水墨画和水彩画。在她的少女时代,充盈着南加州的艳阳所带来的明晃晃的记忆。这种记忆无可避免地融入杰思敏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她早期的绘画作品,还是近年以来的陶瓷作品。明艳的颜色描绘出她在周遭世界包裹中的体验和境遇。
> 景瓶,jk#1241,2017,陶瓷,火山釉,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高 30.5 x 直径 30.5 cm,孤品
色彩的确是一种视觉感受强烈的表征,而在釉彩之下,作品的胎骨仿佛能够分明地显露出艺术家杰思敏·莉特一种个人化的艺术思考。这种思考在她作为法国勒菲弗(lefebvre & fils)画廊的凡尔赛艺术家驻留项目艺术家期间愈发深邃。而且这家以陶瓷艺术作品为主要经营方向的画廊提供给杰思敏一个有趣的机会,这次与陶瓷的相遇,让她的创作重心出现了一次转向。
> 大碗,jk#1287,2017,陶瓷,火山釉,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高 39.4 x 直径 40.6 cm,孤品
在对于杰思敏·莉特来说起到转折作用的凡尔赛驻留项目期间,她创作了二十件陶瓷作品和十件绘画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将野兽派风格和象征主义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表达方式融合起来,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诉说着自然与艺术的共生。上海杜梦堂展览中展出杰思敏十组陶瓷作品,在乍看之下略显粗粝的形态之中或隐或现女性柔美的身体,在陶土中延展出体态不一的造型,形成了一种有趣的视觉反差。从展览中的作品来看,她的陶瓷创作釉色丰润而大胆,鲜艳的色彩和涂抹方式彰显着当代陶瓷独有的艺术表达,也形成了杰思敏·莉特独具标志性的风格。
> 无题,jl#43,2017,釉面陶瓷,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48 x 15 cm,孤品
在这次展览中,不仅是有杰思敏·莉特以陶瓷作为语言的创作,还呈现了她的多件水彩画和油画作品。其中,她在去年新作的大幅油画《干燥的季节》(dryweather)便是其架上艺术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在这幅油画的画面中,优雅赤裸的女性身体交织于泉水汇集处的蓝色背景之上,好似在干燥天气里迷失在林中的一群母鹿,终于找到了甘之如饴的泉水,便安逸地停留于此。契合着来自西方宗教典籍《圣经·诗篇》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艺术创作主题。与她的陶瓷作品相比,杰思敏的架上绘画作品显得更为柔美,却也同样透露着质朴的原始主义风格。游历在陶瓷与绘画两种媒介之间,杰思敏彼此借鉴互为启发,不拘泥于材质,表达着对自然和女性的思考与敬畏。
> 干燥的天气,jl#21,2017,布面油画,艺术家署名,标注日期,280 x 420 cm,孤品
尽管陶瓷和绘画作品呈现出一种典型而富有鲜明特征的来自大洋东岸加利福尼亚的明艳色调,杰思敏·莉特却希望她的创作能够给不同的人带去不一样的阅读方式和感受。她希望,通过作品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种观看的可能性,即以女性的视角仰观俯察留存于我们这个时代离散又重构的个人意识。作为女性艺术家,她认为“女人与水是我最重要的创作主题”。在“水与土”展览中,杰思敏带着“水”这一母题,与另一位艺术家杰·柯彼以及观众们展开无声的对话。
同样生活和工作在美国的陶艺家杰·柯彼,是一位有着深厚艺术学术背景的创作者。1973年,柯彼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太平洋大学(university of thepacific)。在攻读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硕士之前,他前往日本九州福冈高取烧十一代宗家高取静山(takatori seizan)的陶艺工作室研习日本茶道陶器,两年便学成出师。这段经历,让他遇见了来自东方内敛沉静的艺术哲学。另一方面,作为学院派的艺术家,日常的教学和研究也让他在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深入骨髓的冷峻哲思。
> 杜梦堂(上海)画廊外景(局部),“幻视”展览现场,2017年,图片来源于杜梦堂
在创作中,东方文化为柯彼带来了使他的艺术生发的给养。而大道至简的东方生活趣味赋予柯彼的陶瓷器物作品一种温暖的极简风格。在日本的陶艺研习之旅不啻柯彼陶瓷文化朝圣之路的基点。高取静山是高取烧的主要传承人。她的家族发轫于十六世纪末被丰臣秀吉在入侵朝鲜后被掳至日本的朝鲜陶工。朝鲜陶工为当时的日本带来流传自中国的宋、明的陶瓷技艺。这样,沿着一条跨越山川与海洋的路径,东方的陶瓷文化从大陆流转至半岛,再从半岛转进列岛,最终被大洋彼岸另一个大陆上的杰·柯彼“取一瓢饮”。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
正如展览中所呈现的一样,柯彼陶器作品的褐色基调让人联想到他的美国西部故乡独特的沙漠地貌形态,复杂工艺所形成的多层次釉料宛似莽原中延展开的地平线。杰·柯彼作品中釉料的使用带有随机性特点的实验探索,在调制釉料配方时,他自言道过类似厨师烹饪的手法逐步填料增色,对不可知性敞开怀抱,以索求非常规的全新样式。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
陶器创作要求艺术家对技艺的掌握和理解要求极高。柯彼说:“问题在于,一味地沉迷于陶瓷技艺,难免使创作迷失于此间,与艺术相去愈远。但是,如果对于提升陶瓷技艺怀有排斥的心态,则往往难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作为专门从事陶器创作的艺术家,他通过对于陶瓷材料的精准把握,刻画出自己家乡亚利桑那州的自然肌理。对于陶瓷材质本身的探索,使他深入到制陶过程与陶瓷史的核心,倾入大量时间对釉料和珐琅彩进行大胆实验,将传统陶瓷创作转译为一种哲学思考和文学表达。在他看来,陶瓷创作本身探索的是形式与质料、美与丑之间的关系和张力。在展览中,柯彼最近五年的创作,高取烧茶道陶器简约优雅的东方精魂,在柯彼的作品中与美国西部深谷高原的粗犷苍茫相遇。峡谷中的岩,莽原上的砾,最终都成为埏埴之土。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
柯彼在谈及对自己作品时他表示:“我创作的只是陶器,我并不热衷于将其列入陶瓷艺术或者瓷器雕塑的范畴,我的作品就只是平实而朴素的陶器。我青睐于这种与祖先一脉相承的纯粹的态度,近乎成为一种语言形式。如果我的作品获得成功,我更愿意想象它建立起的是一种与我的陶瓷艺术前辈以及后辈们之间的对话。”
按照一种有趣的说法,陶瓷的创作中,结合了东方古老哲学中“五行”的全部元素。陶瓷以土为胎,和水成坯,以金利坯(剔坯,即修整泥坯),最后用木生火,使土成瓷。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分别以“水”与“土”为自己的创作理念中的要素,让两者无言相遇,如海水碰撞江崖,在观者心中掀起浪花。
>“水与土——杰思敏·莉特和杰·柯彼双个展”展览现场,杜梦堂上海,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