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lynn

2023-11-18 20:07:00

宗晓在纽约做展览时,刷墙、搬东西……所有力所能及的事都必须亲自上手;当她获得2023年现代汽车文化中心hyundai blue prize art tech(hbp)年度策展人大奖,到11月展览终于尘埃落定时,也是凡事亲历亲为。只是这个过程中多了很多支持,不论是主办方导师团一对一的辅导,还是后期策展过程中的落地细节协调,让宗晓历经的很多个“生平第一次”都得以顺利度过。图片

hyundai blue prize art tech 2023获奖展《剧变生态》展览现场,现代汽车文化中心

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hyundai blue prize art tech 2023 exhibitionmetamorphic ecosphere at hyundai motorstudio beijing


hbp自2017年创立,聚焦于新兴的艺术与科技的策展领域,现代汽车集团艺术总监崔斗银说,这是一个特定且小众的领域,项目支持并不足,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为年轻策展人提供帮助,让他们探索艺术和技术的结合。

hbp2023年年度主题是“去中心化的世界重塑(decentralized reworlding)”,鼓励策展人探究社会系统的复杂性,深思社会规范与人类领域的现有界限,构想重塑世界的可能性。


图片

hyundai blue prize art tech 2023获奖展《剧变生态》展览现场,现代汽车文化中心installation view of the hyundai blue prize art tech 2023 exhibitionmetamorphic ecosphere at hyundai motorstudio beijing
宗晓策展的《剧变生态》鼓励以“变形”作为方法,审视人类自身与我们所处的经济生态结构,剖析主动和被动的变形过程所映射的不平等性。展览基于一个假设而展开:“或许只有开始想象和接纳自身的身体、生存空间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形,接受其他物种和物质的‘入侵’,才有可能向一个去中心化的世界迈出第一步”。展览聚集了10组新锐艺术家(及团体),通过多种媒介对主题进行了不拘一格的思考和实验。展览通过两个维度进行探讨:主动与被动的变形。作为一种求生手段,“主动变形”拷问了我们对自身身体发生形变的接受底线以及与“入侵”生物共生的可能性。“被动变形”则聚焦于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星球代谢方式的改变,并鼓励人们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严峻影响。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宗晓在2022年7月提交方案,之后经历主办方初筛、参赛者方案修改、导师一对一辅导、再次修改方案,截止到2022年12月,比赛才算完成。因为宗晓持续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所以也会持续关注这个领域的艺术家。当确定好自己主题规划后,宗晓就着手联系相关的艺术家们,鉴于当时的情形并不能线下面对面商讨,采用低成本线上沟通作品方案最终也顺利推进。因此这次展览,宗晓大部分选择了国内艺术家的作品参展。

图片

苏咏宝《由体而始,至体而成,自体而过》,2019

玉米须,线,铁,声音,电机

尺寸可变其中一件作品是苏咏宝的《由体而始,至体而成,自体而过》,看着像一个巨大的茧,却是用玉米须一点一点编织成。干燥的玉米须,由艺术家手动一点一点拉扯开,分成一层一层,然后编织到框架上。整体理顺编织了有两个月,光线和气味能够穿过其中。“茧房是‘变形’发生的空间,它轻柔地呼吸、温柔地包裹住内在的生命,鼓励其中发生的转变。茧房欢迎人们走进其中,鼓励连接与聚集,鼓励变化与关怀,穿过其中的人不会被困于当中,反而能够感知这种有机的‘变形’的力量。”
展览设计了单向的动线,宗晓做过很多可能性的筛选:作品都是大装置,不能挤在一起,需要给每个作品留出足够大的空间,否则观众看展的注意力会分散。作品彼此要区隔一下,但不能隔得太厉害,不然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一是搭建会产生太多废料,这个展览相当一部分材料都是展览旧料,不想过多搭建;二是如果搭建得很拥挤,不够宽阔,观众的观感就会很糟糕。再者人来人往,空间不够容易碰坏展品。多方考虑后,宗晓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动线,让观众顺着走,每一个作品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就像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观看空间。策展人宗晓表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整个星球的代谢方式,而这些非人物质的变形过程则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着工业化和科技发展的残酷性与不平等性。《剧变生态》正是鼓励观者审视这些变形,不断反思我们和技术的关系,这或许将是我们建立另类的社会和生态秩序的先决条件。”
艺术商业采访了策展人宗晓,以及现代汽车集团艺术总监崔斗银,探讨了艺术与科技、科技发展下的人类社会等议题。毕竟未来已来。


图片对话青年策展人宗晓
图片ab=艺术商业ab:你最初对这届的主题“去中心化的世界”是怎样理解的?宗晓:我认为去中心化的世界是一个物种平等的世界。如果去中心化仅在人类世界中实现,那是不够的,这样并没有办法帮我们解决目前面对的危机,比如生态危机、气候危机,这些危机现在大家感受越来越强烈了。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灾难发生的频率也逐渐增加。我们需要面对生态和气候危机,这要求我们承认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平等地对待它们。当然,一个物种平等的世界非常理想化,但不代表我们不应该努力实现它。这就到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去做才能更进一步。我提出的方法是变形,这在展览中是一个贯穿的重要概念。它包含了身体形态、存在形式以及生活空间和环境的改变,这既有象征意义,也是一种正在发生的现实。

图片

可持续小组:肖靓/甘艺震/金晟旭/黄嘉杨/王竞哲

《植物自治 》,2021

影像,2分30秒


变形我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的变形更强调接纳,比如我们可能会接受身体的变形,我们接受对人类这个定义的模糊。如果我们接受生活空间的变形,也许我们能找到与其他物种共存的方法。被动变形则强调反思,思考我们的行为给其他生命造成了什么影响。这个展览并不旨在让大家达成共识,或者指导大家的思考,而是希望通过呈现我和艺术家们的思考来引发讨论,甚至是辩论。ab:当时我看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实际上首先想到的还是中本聪,他当时想利用绝对的数学去达到去中心化,你怎么看待他这种想法?宗晓:首先我觉得中本聪非常厉害,他的论文和区块链技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但观点是,尽管比特币有去中心化利来网的技术支持,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去中心化,因为中心只是转移了。比如说,货币原本是以主权国家为中心,而比特币虽然形式上去中心化,实际上是以资本为中心的,例如交易平台,因为你要把货币换成比特币。ab:有了新的中心。宗晓:对,它创建了新的中心点。此外,市场是可以操纵的,因为没有监管。例如,马斯克通过言论影响狗狗币的价格,这显示了新的中心力量。我认为,尽管去中心化很有意义,我们所做的往往是在现有社会的基础上进行复制,这并非真正的去中心化。我们需要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思考去中心化。

图片

武子杨 & 马克·拉莫斯《互联生态系统》,2021

实时模拟网络环境

实验室空间系统模拟(视频,821秒)

与实时数据管道由贝尔实验室工程师

丹妮尔·麦克法特与伊森·爱德华兹提供与搭建


ab:实际上你在展览导览的时候也说了,如果真正的不以人类社会为中心,完全去中心化,人类是不是能够接受这个事情,这个是很重要的。宗晓:确实,能否接受完全去中心化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可能大家完全不能接受。但事情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人类可能难以接受一个完全平等的世界。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应该停滞不前,不做任何改变。应该有一个不断试探和调整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能发现一种新的均衡点,这更合适。这就是我不断反思和讨论的意义。如果我们不去反思,可能会觉得现状足够好,但当我们意识到问题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这也体现了非科技行业人士对科技的不同理解,这种多角度的视野是有益的,也是举办展览的意义所在。ab:就你个人而言,你还是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假如没有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你觉得人类社会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宗晓:这个还是比较有意思。如果没有科技发展,人类可能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物种,是食物链的一部分,就像恐龙一样,但仅此而已。这对人类来说可能不是好事,但对其他物种来说可能并非如此。我们的所有思考和行动其实还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虽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人类的需求,但我们也应该思考是否有可能采取不那么极端的方法,想象一些不同的路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原始社会,因为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权力或资本去左右科技的发展方向,只能随大流。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反思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尝试做出一些改变。ab:当时人工智能在所有媒体圈都讨论得热火朝天,现在艺术圈是平息下去了,你个人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比如说会取代大部分人类,甚至会统治人类这类观点你是什么立场?宗晓:我认为人工智能很可能会取代人类,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发展。基于资本主义的逻辑,科技必然会继续发展,创造和销售更多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一定会出现,一定会越来越厉害。我自己也使用人工智能,例如用进行简单的翻译,因为它更高效。在一篇文章里也讲过,我们现在很担心被ai所取代,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人类自己作为中心太久了。其他物种都是服务于我们,由我们来指挥。现在出现了这样一个东西去挑战你,所以我们就会很恐慌。这种变化让我们意识到,人类不再是唯一的中心。我们必须适应与人工智能的共存,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减少恐慌,避免被迅速淘汰。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处理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图片杨怡茗《异体》,2020,装置,尺寸可变

ab:目前在世界上科技力量是属于压倒性的,作为一个艺术从业者,你认为艺术在科技力量面前体现出来的价值是什么?

宗晓:艺术的作用在于有时它能提供与科技不同的视角,可以揭示科技发展可能忽视的问题。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可能让观众意识到科技发展会带来一些问题。这种意识本身就很有价值。如果科技从业者能听取艺术家的观点,并在将来的科技发展中考虑这些问题,那么他们可能会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所以艺术家通过作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但这无关紧要。改变世界不仅仅依靠艺术家,而是每个人的责任。然而,提出不同的视角就已经很有价值了。我们没有掌握世界权力,但提出问题仍然意义重大。历史上,艺术家为作出的贡献最初也是声音非常微小的,但是他们不断提出,最终汇聚成了一种力量,在某一个突然的契机让大家意识到某些问题的严重性。确实声音很微小,但有时这微小的声音有时是必要的。ab:你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是持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宗晓:在导览词上我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疑惑这个问题,但会不会只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线性的,觉得会一直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下去?我认为未来不一定是线性的,可能是循环的或是有前进有后退。因此,我们的展览设计和作品呈现都旨在打破时间的线性观念。未来可能不是直奔反乌托邦或乐观的光明,而是在这个不断拉扯的过程中时好时坏。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往某一个方向发展。图片王偲丞《起始与未来》,2023角铁,pvc,不锈钢,光合细菌, 藻类,手术钳, 抽水机尺寸可变

图片

对话现代汽车集团

艺术总监崔斗银


ab:当时为什么要选定策展人作为奖项的接受对象?
崔斗银:现代汽车对于艺术发展最开始的使命是希望能够支持整个艺术生态圈的发展,正如你刚才所提到的,很多奖项更多针对艺术家本身,给策展人的奖项是比较少的。但如果我们希望艺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态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包括艺术家,也包括策展人。所以我们希望关注比较小众的领域,比如艺术与科技,使得艺术家不仅能够提供已经完成的作品,同时也能够通过委任进行一些新的创作。通过委任作品的创作,艺术家们可以共同学习,也会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而策展人在这一过程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于他能够集合不同的艺术家,产出相关主题的作品,使大家能够共同合作和创作。ab:每年的主题是是怎样商定出来的?崔斗银:坦白说每一次设定主题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自己也是策展人,所以理解在艺术和科技领域方面重要的议题。每一次我们都会和中国的许多策展人进行交流,看看他们现在对于什么领域感兴趣,看他们现在正在进行怎样的项目。另外我们所关注的议题不仅仅针对中国,我们也关注全世界的艺术圈。我们所关注的艺术科技这一小众的特定领域,不仅是关注这一特定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兴趣,也希望能够了解到科技领域方面的最新趋势。比如以今年的主题“去中心化的世界重塑”为例,在疫情解封之后,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交流,我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期,来共同探讨“重塑”这一主题。

图片

戴圣杰《金银岛午餐》,2023混合媒介,尺寸可变本次展览委任作品
ab:设置这样的奖项对企业来说有成本上的投入,您觉得奖项对现代汽车的意义又是什么?崔斗银:现代汽车集团有不同的奖项支持艺术家、策展人以及作家,我们希望能够在众多领域给予创作者足够的支持。作为一个外国公司来中国做生意,在售卖产品之外,也希望能够为当地的文化带来滋养。我们不仅是想卖产品,更多希望能够跟社群交流,能够以一种创新性的方式让更多人融入其中,帮助现代汽车公司融入到整个社区和社群,而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外来者。虽然我知道这样的项目回报周期非常长,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通过展览,艺术家、策展人以及其他的观众,再度想到现代汽车品牌的时候,就会想到它不仅仅售卖产品,还关注更大的社区群体。另外我们公司的愿景,也是希望能够在这些项目当中将人类和艺术相联结,而这些艺术展是很好的实践方式。ab:因为疫情刚刚结束,现在又处在经济下行期,在这些比较艰难的时刻,您觉得艺术所能体现出来的价值又是什么?崔斗银:确实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现在是非常艰难的时刻,但哪怕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停止对于艺术领域的支持,不管是策展人还是艺术家们,他们都需要不断前进,而非固步自封。所以艺术能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好处,而艺术也能够更早地考虑到人类的需求,包括反思当今的现状,以及思考未来会发生什么,而并非是沉浸在当前的局面。我们的项目并不会直接带来短期的回报,因为艺术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即时收益,但是能够帮助人们沉浸其中,帮助人们有所收获,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长期的过程,我们的项目也是如此。自从2017年设立奖项以来,我们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对于目前而言,艺术科技这一领域的话题仍然是新兴的领域,但是未来我们还会思考这个话题是否依旧是最新的,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不断前进、不断探索。ab:谢谢。

图片

曹舒怡《史前史及其后》,2023

8k影像,8分48秒

本展览委任作品


合作者:

音乐:彭忆欧

cg动画:aj sapala

cg协助:丁于馨


图片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艺术拯救乡村。基于乡村文化资源的艺术乡建,是千千万万个“神笔马亮”一样的艺术家建筑师与村民展开的在地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11-22
艺术从来在人间,壁画正是如此。笔墨飞扬之际,喜怒哀乐固然纤毫毕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生命寄托,又何
张杨 0评论 2023-11-21
— 展况介绍 —征集:2023年8月1日,第六届“薪技艺”青年工艺美术展向全球发布作品征集,截止10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11-21
艺术家名叫adam lister,1978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2003年毕业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成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11-21
人类的生命力之源正是突破与创造,设计的生命力也在于此。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文化的交叉点上,设计师
艺术与设计 0评论 2023-11-21
一直以来,家居设计都是项门槛高专业性强的工作。对于普通人来说,别说上手画设计图,哪怕和家居设计公司确
张司钰 0评论 2023-11-21
由allmannwappner设计的德国纺织创新中心,具有代表性的编织外观,以碳和玻璃纤维瓦为原型,
ganews 0评论 2023-11-20
大艺设计学 0评论 2023-11-20
2022年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个人会员申报终审公示2022年度中国美术家协会个人会员申报终审会议已结束。
美术报 0评论 2023-11-20
长白山麓,薪火征途。2023年11月18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吉林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2023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0评论 2023-11-20
根据中国出版协会《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的通知》和征稿细则要求,本届书籍设计艺术展送评工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1-18
绿色总是让人心情舒畅,就像自然总是在无形之间给予我们成长的能量。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自然曾一度被人类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1-18
图片来源:prada  作者 | junyi xiao   编辑 | yiling pan 
junyi xia 0评论 2023-11-18
the plan award由the plan杂志设立,旨在推广设计师、学者、评论家和学生在建筑、设
青年建筑 0评论 2023-11-18
#灵感    #设计趋势众所周知,艺术er们的生活/学习中一定离不开的
iaia艺盟国际艺术 0评论 2023-11-1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