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陈小斗,李德顺,孙幸阳

2023-11-07 12:22:00

 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沿海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术研究热点。广东南极村以渔为主而兼耕园田,或以农为本而兼耕海晒盐,在海洋性气候环境影响下呈现出多样性的村落风貌。文章对南极村所辖5座代表性传统自然村落及其岸线进行田野调查,分别从人文思想、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乡土民居四个方面阐述传统村落风貌特征,不但可以认识南极村人海共生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为科学地保护和改善沿海传统村落风貌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环境;传统村落;风貌特征;南极村


引言


关于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适应海洋环境所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从海洋崇拜、海洋传说演绎到海洋人文地境,从耕海晒盐、海上贸易拓展到远洋经济,从海港渔村演变到沿海小镇等举不胜举,特别是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的提出,滨海城乡建设的热度只增不减。目前国内针对雷琼地区传统村落的系列研究,主要从民系类别、村落选址、空间特征、民居形态等综合地理学、民居建筑学、人居环境学的角度阐述传统村落风貌特征与成因,但较为全面地对某沿海传统村落海陆环境风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三面环海的广东南极村传统村落为对象,深入探究其村落风貌特征,以期充实沿海传统村落风貌理论研究,强化沿海传统村落风貌的生态保护和改善意识。


一、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广东南极村位于雷州半岛徐闻县角尾乡,所辖35座大小自然村,因地处我国大陆最南端,故统称为南极村(图1)。南极村东、南临琼州海峡,西临北部湾,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长夏无冬,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淳朴的渔家风俗、多样的海岸地貌、独特的乡土民居,这些人文地境汇聚成为别具一格的村落风貌。我国传统村落在营造过程中遵从宗族理念,村落布局受宗法、儒教礼制和风水意向的影响,而南极村地理位置显著,还直接受到海洋性气候环境的强烈影响,由此派生出海洋文化形态多样、特征鲜明。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法,对南极村沿海5座代表性传统村落(潭鳌村、放坡村、许家寮村、南岭村、仕寮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分别从人文思想、传统习俗、生产方式、自然环境、传统建筑五大要素进行信息采集,为本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图件支撑。


二、广东南极村传统村落风貌特征


(一)妈祖崇拜:南极村传统村落的人文风貌


宋元年间,不断有大规模的福佬人迁至雷州半岛沿海地区。史载南极村片区的绝大多数村落皆由福州莆田直接迁移而来,到元代以后仍有闽潮人相继聚居而来,其中有不少林氏的村落与妈祖林默有着血缘或地缘的关系,传承着妈祖信仰的文化精髓。随着民系的迁徙与融合必然促进文化信仰的相互渗透,因此,妈祖信仰也在雷州半岛沿海逐渐兴起。此外,明嘉靖和万历年间在雷州半岛为官的福建人较多,对逐渐兴起妈祖信仰的濡染起到推动扩大的作用。南极村与海神有关的是妈祖,绝大多数村落的皇娘庙、娘娘、天庙、天后宫皆供奉着妈祖。


南极村地区濒临琼州海峽和北部湾,风涛海浪、潮起潮落、急流暗礁,对“神力广大”的海神妈祖倍加崇敬,逐渐形成“供奉海神”的习俗。无论是新船初次下海还是渔船丰收安全归来,或逢年过节,渔民都会到村庙祭拜海神,感念海神守护,祈愿来日满载而归。随着人们从事海上贸易活动程度的加强,每一户渔家自发性的“祈福”“酬神”“还福”仪式都集中体现当地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风貌。


(二)以海为田:南极村传统村落的农业风貌


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农耕文化的延伸,以海为田便是这种海洋观的集中概括,以海为田,望海为田,均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有力影响,反映了中国的海洋传统文化从属于农业文化的特点。南极村三面环海,先民主要从事海洋捕捞、海水养殖、蒸海晒盐等传统海洋农业生产,延续传统农耕文化,其农业风貌带有浓重的“海腥味”。


南极村现代渔民转变了传统的海洋作业模式,在相互协商好的既定海域采用渔排式网箱”养殖方式(图2),实现海洋农业和海洋生态持续发展,即是将海产圈养、分类、储存、捕捞四者合为一体。为了兼顾生活和生产,渔民还在渔排上搭建起木屋,每家每户通过小船穿梭来往。远观渔排纵横,木屋错落,恰似漂浮在海面上的村落,这也是沿海村落农业风貌由陆上向海上延伸的一种形态。


南极村盐场是广东省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图3),当地盐农延续了数千年的原始生产方式,将围内滩涂分成若干个格子滩田,海水一般经过815步格子田晒制蒸发,基本程序是纳潮、制卤、结晶、收盐。如今,每年6月至9月是晒盐的黄金季节,“十里银滩十里盐田”,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此可体验到传统晒盐、挑盐、收盐的劳作过程。


(三)生物多样:南极村传统村落的自然风貌


1.陆地景观


南极村原陆地地貌单调,台地上发育有热带季雨林和热带稀树草原。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大规模捕杀华南虎,加上人口突增,居住地与耕地大肆扩张等人为毁林活动,导致陆地地貌大部分逐渐退化成缓坡林地与旱田,也伴生有缓坡灌草丛自然景观。现在南极村周边盐碱沙地开垦成旱田,种植的农作物有番薯、野麻、木薯,在红土坡地种植的农作物有红葱、香蕉、青椒等。南极村由于台风频繁,登陆后风向“回南”破坏力更强,因此村落坐拥在茂密的林地中,既可抵御台风,又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也可以改善微气候环境,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而且林地还可以吸引鸟类栖息,可以为周边的农田减少虫害,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呈现出“面朝海、田包村、林围院、有海有田”的自然风貌。(图4)


2.庭院景观


南极村的渔家庭院景观由乡土民居、亚热带植物和沙质土壤构成,院落内种植亚热带花果树,不仅可以为庭院挡风避雨、遮阳纳凉,还起到调节微气候的作用,身处这样宜居的庭落中,脚踩着松软的沙质地面,会让人忘记炎热高温和咸湿海风带来的不适,更多的是聆听到家禽啼声和虫鸣鸟叫,同时还可以闻到椰子、木菠萝、木瓜、龙眼、番石榴等水果的芳香。庭院井然有序,花果飘香,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体现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精神。


3.公共景观


南极村的村庙、土地庙、村树、村塘、村井、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是村落中最具活力的空间,既增进了邻里关系,也体现了全村的精神生活风貌。村庙、土地庙代表的是信仰场所,凝聚着氏族和血缘关系,其前面一般附带着开阔的文化广场,四周古老的榕树、黄槿、榄仁枝繁叶茂,古树底下环境宜人,是村落中纳凉、闲聊、娱乐场所,而这些古树也象征着村落生机盎然,并被赋予灵性而加以崇拜。村塘、村井,既有利于生活、生产,又起到调节村落的微气候的作用,而古井更是村落生命之源、灵魂之根。


4.海岸景观


海岸是沿海村落赖以生存的第一防护地带,是村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潮汐动力和生物作用下,南极村海岸呈现沙坝、砂质海滩、红树林潮滩、珊瑚岸礁、澙湖、盐渍草甸等多种景观生态类型(表1)。但是因经常面临干旱、台风等危害性天气,再加上人为因素破坏,加剧了海岸线蚀退,海岸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人居环境也日益恶化。


(四)乡土民居:南极村传统村落的建筑风貌


南极村由于居住环境常年受海风海雾腐蚀、建材资源不足以及湿热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为了适应这种海洋环境,先民就近向沿岸礁坪索取珊瑚礁石,建构成房屋墙体和院落围墙,采伐当地生长的茅草建构屋顶(图5)。珊瑚石墙体灵动多孔能够吸附海风海雾中的有害气体、灰尘和湿气,具有防潮抗蚀的优点,而茅草屋顶具有保温隔热的特点。因此,珊瑚石茅草屋具有冬暖夏凉、环保宜人的功效,南极村被誉为“亚洲长寿之乡”。 

           

1.布局:敬畏自然、求真务实


南极村先民凭借对海洋气候特征与地理环境的熟悉和理解,依据历代积累下来的生存智慧来界定居住地。院落围合严密、坐北朝南、平坦方正,象征家业稳定、人畜兴旺,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家园的守护之意。院落布局遵循动静之分、主次之分、干湿之分,通常要满足生活、生产、实用、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主宅要居中靠后,厨房靠左下方,右侧预留次宅用地,公厕独立靠右下方,堂屋前会留有较大庭院空间,用来从事织网、晒网、晒海产和农作物等生产活动,展现出以耕田牧渔为生,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民居形式主要为“单列排屋式”,堂屋居中,处于中轴线位置,居室排列在两侧,有良好的私密性,室内空间完整,主从关系明确。(图6)


2.选料:就地取材、循环利用


南极村工匠们依靠珊瑚石之间表皮相互摩擦作用力叠砌成墙体,加上珊瑚石具有石灰石特质,经风吹、雨淋、日晒后会自然相互胶合在一起,建造的房屋和围墙坚固耐用,经受得起咸涩海风海雾的侵蚀。屋顶以原木、茅草和竹条为主要用料,茅草易于获取、工艺简单、易修补。珊瑚石、竹片、木头等这些乡土材料完全取于本地自然资源,即使被更新或者毁坏腐烂后仍然可以降解回归自然或循环再利用。


 3.形态:畅朗轻盈、朴拙素雅


在南极村传统民居中,珊瑚石与生俱来就具有“瘦、皱、漏、透、轻、脆”的特点,无需加以多余的修饰就自然形成凹凸嶙峋的表皮和畅朗轻盈的形态。而茅草质地轻盈、细润、柔和,两者就本身的形态而言,是粗犷和细腻的兼容搭配,整体变化丰富、构成有序、不失章法。因此,珊瑚石茅草乡土民居给人朴拙、轻快、亲切、海韵、乡土的心理感受,其形态原始质朴,真实的肌理和结构裸露在外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南极村乡土民居风貌重要的底色。


三、结语


广东南极村因海而生,为适应海洋性气候居住环境,形成了以海神崇拜“妈祖文化”为代表的人文风貌;以海为田,渔排纵横、盐田千顷构成海洋农业风貌;以独特的林地、沙坝、海岸并融的生物多样性自然风貌;以就地取材乡土材料,因地制宜的传统建筑风貌。这种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维系海洋生态,营造海洋宜居环境,属于我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既具有闽潮海洋文化中信仰、开放、兼容、重商等共同特征,又具有自给自足、因地制宜、守正创新的地域性精神内涵。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建设美丽乡村的政策推动下,在对南极村人居环境改善过程中,要以海洋文化为主线,兼顾传统村落风貌的基本特征,不仅要保护传统乡土民居,而且要延续传统民居形态和适宜技术,还要弘扬传统村落人文精神,同时还要保护和修复自然生境,以实现“乡村振兴”时期的南极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gd21yys01)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021wqncx107)共同资助

 

图、表来源:

1:左图根据参考文献[2],作者整理绘制

3、4:由陈北跑提供

其他图、表均由作者自摄或自绘

 

参考文献:

[1]李彦潼,朱雅琴,周游,.基于分形理论下村落空间形态特征量化研究——以南宁市村落为例[j].南方建筑,2020(5):64-69.

[2]赵焕庭,王丽荣,宋朝景,.广东徐闻西岸珊瑚礁[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70.

[3]司徒尚纪.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较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9.

[4]张莲,李雄飞.古代雷州半岛海神信仰略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30(2):47-50.

[5]诸惠华,蒯大申.南汇海洋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79.

[6]王丽荣,赵焕庭,宋朝景.雷州半岛灯楼角热带海岸的景观生态分类[j].海洋通报,2004,23(1):50-57.

[7]陈小斗.[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摘要:宁波棠岙纸制作技艺这一古法造纸技艺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结合设计学、社
邢加满,马祥喜,曾雯雯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毛麻绣的视觉语言特征,从情感、文化、审美三个方面来明确不同受众的心理认知,结合系统
韩丹,邱春婷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利用系统地图与核心用户的旅程图,分析社区环境下闲置玩具共享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对其需求进行归
贾倩文 0评论 2023-11-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
邢国忠 屈靓雅 0评论 2023-11-17
徐艺乙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民俗学家、翻译家【摘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工艺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发展,到了
徐艺乙 0评论 2023-11-17
陈汉民设计思想与教育观研究专题主持人语:陈汉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设计教育家和设计师,被誉为平面设计领域
陈楠 0评论 2023-11-14
摘要:经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由于遗传、疾病以及未及时发现等因素导致的听力障碍儿童数量在急剧攀升
高渤1 ,李毅2 ,董文凯1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研究学龄前儿童居家生活习惯及居家时间安排需求,利用劝导理论指导儿童时间管理互动系统设计研究
张路,潘维,刘建军(通讯作者)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面对当下手机app老年用户持续增加的现状,文章探究老年用户对同一界面中功能按键排版方式的使用
王广文1 ,陈明睿1 ,郝琳1 ,张千宜2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为解决办公人群在久坐办公过程中易出现亚健康的问题,设计既能满足办公需求又能维护健康的办公家
祝小林 0评论 2023-11-13
摘要:家具产品的不断迭代加速了人们的更换频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文章对家具产品进行
赵鹏飞,彭心超 0评论 2023-11-13
摘要:设计在商业领域对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产业界和学术界开始把“意义创新”作为设计创新的
杨彭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人体与时装关系的调整最终要达到时装造型最佳视觉装饰效果和人体最佳舒适度的平衡。文章
黄永利 0评论 2023-11-13
摘要:闽东北金漆画将我国民间手工艺与传统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从高超精湛的工艺技法与虚实写意的艺术表征
缪远1 ,徐铮宇1 ,陈舒洁1 ,刘高栋2,李淑娜1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中提出了纪念碑性的概念,认为纪念碑性使
李秉融,卜莉莉 0评论 2023-11-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