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那明赫,吴征(通讯作者),刘颖,吴杰

2023-11-07 12:16:00

摘要:文章以福建平潭石厝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梳理,对石厝民居建筑中各部位的装饰元素、手法及工艺进行归纳,重在解析装饰表面下更深层次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从而了解并延续当地石厝聚落民居的历史文脉和风貌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关键词:石厝民居;石作;装饰艺术;平潭


2016年8月,平潭被正式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大力推进的乡村建设和势如破竹的村落面貌改革,挖掘传统石厝民居背后的文化正当其时。平潭位于福建省东部,四面环海,海岛的封闭性及建造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平潭人民就地取材,用石头砌筑房屋。石厝是当地人对石砌房屋的特殊称谓,平潭石厝的建筑风格朴实独特,形成当地自成一派的地域特征和建造特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起厝需求盛行,石匠随之成为一项热门职业。此时正值闽北浦城县“五匠”(铁匠、木匠、篾匠、石匠、泥水匠)活跃,发展兴盛。闽北浦城作为仙霞古道的终点,连接着浙闽两省的交通要道,匠作工艺在地域流动的互通交融下日趋成熟。平潭部分居民远赴浦城拜师学艺,学成回乡后将精湛的石作技艺在当地传承下来。装饰作为建筑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当地石作技艺的最好体现。研究平潭石厝中的装饰艺术,有助于传承并延续石厝聚落民居的特色和文化,保护与发展这些原始的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一、概述


福建沿海地域的民居主要是以石材为主的石厝民居。在福建方言中“厝”一词用来表示房屋,因此石厝是当地对石砌墙体建筑物的特殊称谓。受地理环境、气候和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平潭石厝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整个福建省乃至全国都蔚为壮观。平潭民居的建筑装饰整体较为朴素简洁,给人以古朴厚重的视觉感受,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当地民居装饰以石作装饰居多,石作装饰在广义上涵盖了民居中石材所营造的一切视觉效果,包括石块的加工纹理、墙体的砌筑样式、主题雕刻、装饰构件等。本文通过归纳墙面、门、窗、阳台、屋顶这五大建筑部位的装饰构成,解析各部位装饰手法及工艺,从而挖掘装饰题材背后的文化内涵。(图1)


平潭传统的石厝民居是人们在物质条件较为落后缺乏的条件下所建造的居住空间,因此平潭民居的建筑装饰也就更加难得可贵。它不仅体现当地居民不畏艰险与风浪抗争的乐观精神,同时也表明平潭人民即便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下仍具有富足的心态和精神层面的较高追求。当地的建筑装饰不仅是平潭人民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传承下来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更是当地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二、墙面装饰


平潭传统石厝属于石砌体结构民居,即以石材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材料,用干砌法或胶结材料连接砌筑而成的民居。以砌体筑墙,不同的砌筑方式显示不同的墙面肌理,或规整或粗犷,各具特色。为增加墙面的装饰性与美观性,有些石厝民居还会使用多种砌筑工艺、多种砖石材料组合砌筑墙体,使墙体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肌理变化,如龟形纹砌、拼花砌、出砖入石等手法。


墙体除起到承重、围护等结构作用外,外部墙体作为建筑外立面,还起到彰显主人身份与品位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建筑的首要印象和观感。因此外墙面通常作为装饰的主要块面,是多种装饰手法的载体。平潭石厝民居的墙面装饰一般在建筑正立面,且常以二层门窗之间的墙面区域作为装饰重点,涵盖雕刻、绘画、石材拼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以雕刻最为常见,常运用线雕与浅浮雕两种雕镌工艺相结合。线雕一般用于装饰区域的边界处,通过凹凸的造型曲线构成条形装饰带,图案纹样以云纹、水波纹、花纹等多种较为简洁、组合富有韵律感的线性纹饰为主。浅浮雕一般用于装饰区域内部主题图案的雕刻,内容多以吉祥字样、花卉植物、祥瑞动物等相互组合,从而寄托石厝主人的美好愿望。


山墙的装饰重点多集中在顶部,檐口部位一般施以线脚,形状对应山墙的造型,边缘处多施以水纹曲线。在平潭的传统石厝民居中,除硬山、人字坡不出檐的山墙外,有的民居还会设置封火山墙,形式以水型山墙和火型山墙最为常见。平潭封火墙整体风格典雅柔美,曲线流畅圆润,与闽北地区乃至江浙、皖南一带异曲同工。除装饰线脚外,部分山墙顶端还会装饰有山花,体现出极强的装饰性和美学价值。


三、门窗装饰


(一)门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由此可见门对于民居建筑的重要性。门承载着深厚学问和浓郁文化,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部位。平潭石厝每个开间都设门,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没有外廊,石厝二层通常也会设置与一层同样位置和大小的门。大厅正门较宽,门梁用完整的长条石支撑,门框根据屋主的经济条件,或使用完整条石竖砌,或使用短条石进行拼接搭砌。根据门洞的形状,可分为矩形与拱券形两种。矩形门常用于建筑的正立面,做法及用料较为朴素。组成门的所有石块均采用素平手法,由石錾打磨而成。受西方文化影响,部分石厝民居还会在门顶和门边仿西洋样式雕出形状,造型雕刻细致精巧,颇具异域风情。(图23)    

      

门额部位是装饰雕刻集中的重点,部分石厝门额使用线雕、浮雕等手法相结合,雕刻出凝练丰富的组合图案(图4、图5)。装饰题材较为广泛,多是民间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和内容。有的以花卉植物、祥云凤凰等元素组合而成,寄托美好寓意;有的则以狮子、八卦镜等元素相结合,起到辟邪镇宅之用。当地的门额装饰整体均采用对称原则,构图完整,给人以和谐、端庄的视觉美感。崇尚完满是闽北传统民居装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造型和构图中做出完整的体现,在闽北的民间装饰中极为重视。因此闽北工匠多在雕饰的构图表现中遵守“互不遮挡”法则,使物象控制在画面之内,物象之间采用透叠或并列排列的方式。这种完满思想在平潭民居的雕饰中也多有体现。  

       

除门额装饰外,多数石门门框两侧均设置形状各异的石门轴。石门轴是一种石制卡槽,高度一般在0.6米左右,用以固定门扇外的门栏,使之可以灵活地开启和关闭。当地民居大门在木质门扇外通常设置具有防御性能的门栏,白天开启门扇采光通风,用门栏隔离室内外。石门轴整体采用高浮雕的雕镌工艺,高浮雕又称剔地雕,通过凿去形象周围石块,使雕刻形象凹出。对形体进行压缩处理,起伏比较多,其雕刻主体远高于石面,立体感和层次感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主要立面外观有梯形、圆角方形、圆弧形、牛角形、覆莲形及葫芦形几种(表1)。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牛角造型的门轴,几乎随处可见。牛角被视为镇宅辟邪之物,同时也是旺财的象征,放在大门使用,可以在护佑屋主的同时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部分门轴上还雕刻有“喜”字等吉祥字样,表达屋主人的美好祝愿。


(二)窗


平潭石厝民居的窗多以石窗为主,石窗是当地最常见的功能性装饰构件,从功能上来看,石制窗户既可以满足防御、通风、采光等要求,还能有效预防沿海潮湿环境对窗户的影响,使用起来坚固耐久;从装饰上来看,石制窗与建筑整体风格浑然一体,更能凸显建筑肌理和地域特色。


石窗按照开窗洞口的形状大致可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圆形及券拱形等。窗洞一般较为窄小,从而起到抵御强风侵袭的作用。石窗样式根据建造习惯、主人喜好等因素可分为石条窗、石券窗和石花窗三种基本类型。部分窗洞上方设一条横向的石条窗沿,防止雨水落入窗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家还会将石窗下方的石块预留出一定面积,运用高浮雕的工艺使雕刻形象凹出(图6)。整体装饰简洁立体又恰到好处,质朴中透露灵动。

              

上述两种类型的石窗多使用在主厝厅堂、居室等区域,而石花窗则多适用于厨卫空间。当地石厝通常在主厝两旁的厢房开镂空高窗进行室内外空气循环,高窗为石雕花纹,窗洞面积窄小,形状多为长方形,只设花窗而不设窗扇。石花窗也称石漏窗,是采用透雕工艺将石材进行透漏雕刻而成,造型简单美观,当地石花窗的样式以几何形图案居多,其中又以双菱形相叠的“方胜纹”最为常见。方胜纹是由两个菱形互相压角穿插、相叠而成的纹样。方胜纹中两个菱形交织紧扣,因此又称同心方胜,象征心连心的忠贞爱情以及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美好寓意。在建筑中方胜纹常见于建筑物的窗格、门格,象征同心双合、家庭美满,同时也富有强烈的视觉装饰效果。当地工匠通过大众熟悉的几何形图案凸显美学意义,从而达到雅俗和谐的统一。除此之外,莲花纹样也是大众喜爱的题材。两朵莲花并蒂而生称为“并蒂莲”,是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当地石花窗装饰上运用并蒂莲纹饰,寓意夫妻恩爱美满,兄弟感情深厚,寄托了当地人民对美好情感的希冀向往。除以上面积窄小的花窗外,部分石厝民居还会以方形花窗来装饰门额,题材以花卉为主,十分具有装饰性。


四、外廊及阳台装饰


随着近代信息的沟通交流,外来民居风格对平潭石厝装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部分石厝民居受到西洋式建筑的影响,在原有四扇厝的基础上増加外廊和阳台的形式。栏杆是阳台装饰中极具特色的构件之一。当地石栏杆的造型和做法每户之间有所差异,但可以看出已形成特定的样式和装饰风格。平潭当地大多只用栏板组成栏杆,栏杆形式新颖,受西方外来样式和政治形态影响,有着许多中西结合的自由创新。栏板内容题材多以几何图形、花卉植物、动物、器物等组成(表2),造型简单凝练,形象生动具体,细节丰富。当地栏板装饰中最为常见的花卉样式为君子兰。君子兰是百姓家中的常见植物,因其形态有古时文人君子的风姿,颇受人们喜爱。除植物类雕刻题材外,动物题材也极为常见。由于平潭沿海,当地居民多以打渔为生。常年与海相邻,以海为生,当地人对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感。海鸟是海上常见的动物,对于出海的人来说,见到海鸟意味着安全抵达岸边。在栏板装饰上运用海鸟纹样,一方面可以看出当地人取材于日常生活场景,反映石作匠人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另一方面也寄托人们对于出海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吉祥寓意的风水物件也是当地大众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例如当地栏板装饰中使用花瓶作为素材。花瓶在民间有着祈福辟邪的涵义,因花瓶有小口大腹之形,能把藏风聚气的抽象概念完美具现化,并且“瓶”谐音“平”,寓意平安富贵,可以起到镇宅旺宅的效果。还有栏板装饰中使用竹子与福鼠组合雕刻。竹子寓意节节高升,鼠象征着灵性、长寿和福气,在当地有“福鼠”的说法。“竹”与“祝”发音相近,竹子和福鼠就寓意“祝福”。这种雕刻题材寓意美好,同时机灵聪颖的老鼠与挺拔潇洒的竹子组合,呈现出动静结合之美,体现出当地石作匠人的巧思。


五、屋顶装饰


屋顶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自古以来也是建筑装饰的重要部位。在平潭传统建筑的历史发展中,石厝的顶部装饰在满足自身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最终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具特色的屋顶风貌。由于地处沿海地区,平潭的屋顶大多出檐很小甚至不出檐,从而抵御台风对建筑物的侵袭,起到防风效果。屋顶瓦片上均使用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毛石压住,俗称“压浪石”,以防台风刮走瓦片。间隔摆放、排列有序的石块在保护屋顶的同时也为屋顶增添装饰美感,别具特色。少数石厝顶部还会使用带孔洞的长方形块石,使台风从孔隙中通过,以减轻屋顶压力。除“压浪石”外,当地还有“压乱”的屋顶做法。所谓“压乱”即以鹅卵石嵌压在两坡屋脊及封火山墙墙脊处的做法,有压住灾害、驱逐祸乱之意。“压浪石”与“压乱”做法均体现平潭人民常年经受台风等灾害,以建筑装饰构件表达趋吉避凶的强烈愿望。 

             

封檐板也是常见于平潭民居的石作装饰构件,为避免檐条端部和望板受雨水侵袭,平潭民居的檐口处常设置石质封檐板,一般以素平的向外挑出的石板构成。部分民居的封檐板还会以浮雕、透雕等雕镌工艺进行雕刻,题材以吉祥图案、花鸟鱼虫、瓜果树木等纹样为主。除具有防水功能的封檐板外,当地石厝在排水上也独具巧思。部分石厝在墙顶檐口处设置多个整齐排列的排水小孔,还有的石厝顶部会装饰有造型生动的“滴水兽”,不仅排水设施本身具有强烈的装饰性,所呈现出的雨水排水景观也给人以震撼的视觉美感。   


六、石作工艺溯源


石作装饰作为无形文化在有形物质下的表象呈现,可以更为直观反映区域民居的内在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态塑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特点,通过探究平潭民居的装饰手法及工艺,可以透过物质载体研究跨地域流动下平潭石作装饰特征的传承路径和生成机制。福建文化因地缘和语系不同大致可分为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及客家地区。在这六块地区内,闽东和闽北由于地理位置更接近江浙、皖南地区,建筑受其影响,也可划分为一类。笔者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细致的文献梳理,同时参考平潭传统工匠的访谈资料,可以看出在水路与陆路交通下闽北匠作系统对平潭的匠作工艺产生影响,并在平潭石厝民居的建筑形式和装饰特征上有所体现。


闽北民居雕而不饰,色调较为统一,有古朴素雅、浑天而成之感。平潭民居的建筑色彩与闽北一脉相承,质朴厚重,色调统一。除此之外,平潭民居与闽北的渊源之处还体现在文化理念的运用上。闽北民居尤为注重圆满之意,“天圆地方”的意象也被融入建筑之中。如下梅村古民居在门的造型上只使用方形和圆形来进行装饰,或直接将门的造型设计成上圆下方,以此对应“天地”概念。这一理念在平潭民居中同样可以循证。在平潭石厝装饰的创作题材和纹样中,同样可以看出闽北匠作工艺的影响。笔者通过提取平潭民居花窗及栏板中所出现的纹样装饰,与闽北民居中所使用的题材纹样进行比对(表3),发现两者之间极具共通之处,由此也可佐证闽北匠作系统对平潭的匠作工艺产生深远影响。  

    

七、结语


石厝民居作为传统建筑艺术瑰宝中的活化石,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围绕各地石厝民居展开一系列的研究,但沿海石厝民居的相关学术成果仍不够完善。装饰作为石厝民居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被赋予独特的象征意义。研究石厝装饰艺术,不仅为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文化、宣传海岛特色建筑做出巨大贡献,同时可以架起民众和传统建筑及文化沟通的桥梁,激发当地居民对于平潭传统的认同感和文化的情感归属,提高平潭的社会凝聚力,这对平潭岛传统石厝聚落的保护和发展以及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图片来源

2:平潭时报

图4: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524/15/63607722_978759415.shtml

其余均为作者自绘、自摄

 

注释:

①信息来源:《平潭时报》中对北厝镇“石匠村”庄上村的老石匠林述良的采访

②素平:即将石材表面凿平,没有图案题材的雕刻。宋《营造法式》中记载:“素平,将石材表面凿平的技法,石材表面无花纹,也无线刻。可分为一遍凿、二遍凿、三遍凿,凿的越多则表面越光滑。”古时人们用人工凿平的方法打磨石面,现在大多改用机器磨平,这一打磨过程称为“过水磨”。

③剔地雕:相当于宋《营造法式》中描述的“剔地起突”,即高浮雕或半圆雕,将底子凿去,使表面凹巧。

 

参考文献

[1]叶琳威.平潭传统石厝民居及其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d].福州:福州大学,2020.

[2]陈功勤.建构视角下平潭传统石头厝建造技术与实践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9.

[3]陈艳芸.闽北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7.

[4]黄清穗.中国经典纹样图鉴[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5]林徽.闽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摘要:宁波棠岙纸制作技艺这一古法造纸技艺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结合设计学、社
邢加满,马祥喜,曾雯雯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毛麻绣的视觉语言特征,从情感、文化、审美三个方面来明确不同受众的心理认知,结合系统
韩丹,邱春婷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利用系统地图与核心用户的旅程图,分析社区环境下闲置玩具共享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对其需求进行归
贾倩文 0评论 2023-11-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
邢国忠 屈靓雅 0评论 2023-11-17
徐艺乙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民俗学家、翻译家【摘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工艺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发展,到了
徐艺乙 0评论 2023-11-17
陈汉民设计思想与教育观研究专题主持人语:陈汉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设计教育家和设计师,被誉为平面设计领域
陈楠 0评论 2023-11-14
摘要:经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由于遗传、疾病以及未及时发现等因素导致的听力障碍儿童数量在急剧攀升
高渤1 ,李毅2 ,董文凯1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研究学龄前儿童居家生活习惯及居家时间安排需求,利用劝导理论指导儿童时间管理互动系统设计研究
张路,潘维,刘建军(通讯作者)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面对当下手机app老年用户持续增加的现状,文章探究老年用户对同一界面中功能按键排版方式的使用
王广文1 ,陈明睿1 ,郝琳1 ,张千宜2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为解决办公人群在久坐办公过程中易出现亚健康的问题,设计既能满足办公需求又能维护健康的办公家
祝小林 0评论 2023-11-13
摘要:家具产品的不断迭代加速了人们的更换频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文章对家具产品进行
赵鹏飞,彭心超 0评论 2023-11-13
摘要:设计在商业领域对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产业界和学术界开始把“意义创新”作为设计创新的
杨彭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人体与时装关系的调整最终要达到时装造型最佳视觉装饰效果和人体最佳舒适度的平衡。文章
黄永利 0评论 2023-11-13
摘要:闽东北金漆画将我国民间手工艺与传统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从高超精湛的工艺技法与虚实写意的艺术表征
缪远1 ,徐铮宇1 ,陈舒洁1 ,刘高栋2,李淑娜1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中提出了纪念碑性的概念,认为纪念碑性使
李秉融,卜莉莉 0评论 2023-11-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