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ocula

2023-11-03 11:43:00

需要重申的一点是,思索宇宙,并不仅仅只表现在对火箭、黑洞或者科幻小说的痴迷,还应该结合它不断构建着我们地球生活的无数种方式:医学、经济学、城市规划乃至农学,这些学科的组织架构通常都依据复杂的宇宙论设计。植物的生物动力栽培,或者风水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都是这样的例证。


图片

安东·维多克。图片:jiang wenyi。


从起源传说、宗教信仰、时间系统到定位导航、农业历法和医疗问诊,仰观天象催生出了人类生活秩序中方方面面的重要体系。对宇宙的探寻也激发了文化性的想象和哲学性的思考,宇宙主义运动正是其中之一。


宇宙主义一部分是由 19 世纪俄国未来学家尼古拉·费多罗夫(nikolai fedorov,1829-1903)的理论发展而来的。它将哲学、技术和宇宙交织在一起,思想博大精深,涵盖了生物政治学、太空探索和乌托邦主义。


作为第 14 届上海双年展(2023 年 11 月 9 日-2024 年 3 月 31 日)的总策展人,艺术家兼策展人安东·维多克(anton vidokle)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开一场对宇宙和宇宙主义的探索。虽然双年展的题目“宇宙电影”(cosmos cinema)有着更宽广的含义,囊括了各种从夜空中汲取了灵感的创作,但维多克特别提到了一场邂逅。正是那次邂逅让他迷恋上了太空,以及太空拓展我们思想和抱负的伟力。


图片

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图片:© psa。


2012 年,在与伊利亚·卡巴科夫(ilya kabakov)和鲍里斯·格罗伊斯(boris groys)的交谈中,维多克接触到了宇宙主义。顺带值得一提的是,格罗伊斯当年还参与策划了第 9 届上海双年展。这场谈话开启了维多克对后苏联宇宙主义遗产的长期研究。2019 年,他与阿尔谢尼·日利亚耶夫(arseny zhilyaev)共同创办了宇宙研究所,这是一个专门研究宇宙主义的在线出版计划和开放式档案。


维多克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从事影片创作,迄今为止已完成了七部短片。这些短片来源于他对费多罗夫、瓦西里·切克里金(vasily chekrygin)和瓦列里安·穆拉维夫(valerian muraviov)等宇宙主义作者的研究成果。他曾参加过一些大型国际展览,包括第 13 届文献展(2012)、光州双年展(2016)和横滨三年展(2020)。


图片

安东·维多克,《这是宇宙》,2014。静帧。“人人不朽:俄国宇宙主义电影三部曲”,2014-2017。彩色有声高清影像。96分钟。图片提供:艺术家。


维多克 1965 年出生于莫斯科,1981 年移居美国,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1999 年,他创办了艺术展示、出版和策划平台 e-flux。2015 年,维多克参与编辑了 e-flux 为第 56 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的出版项目 supercommunity。维多克目前常驻柏林和纽约,负责管理 e-flux space 的项目。


维多克邀请了 e-flux 助理总监哈莉·艾尔斯(hallie ayres)和电影与影像助理策展人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lukas brasiskis)加入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团队中。他们都是参与宇宙研究所工作的同事,与维多克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与他们一起工作的还有学者、教育工作者向在荣(曾担任 2021 年广州影像三年展的联合策展人)和出版编辑本·伊斯特汉(ben eastham,e-flux 评论板块的主编)。


在这次访谈中,维多克讲述了他对宇宙主义兴趣的起源,宇宙主义与电影的关系,以及在当下超越行星维度进行思考的重要意义。


图片

牟森 msg,《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2016。实验剧场空间、影像、声音、现成品和蜜蜂。“何不再问?”第11届上海双年展展览现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上海(2016 年 11 月 11 日至 2017 年 3 月 12 日)。图片提供:艺术家。


你是如何对宇宙主义产生兴趣的?又是什么让宇宙主义成为了一种观察当代艺术家活动的有效方法?


十几年前,哲学家、理论家鲍里斯·格罗伊斯给我讲了一个奇怪的故事,说有一场不寻常的思想运动,其成员试图修改苏联宪法,将返老还童、长生不老和星际旅行的普遍权利纳入其中。


他还告诉我,俄国十月革命后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长生不老可能性的机构。为了将死者的尸体保存在零重力环境中直到开发出能让他们复活的技术,当时的艺术家们还制作出了绕轨道运行的墓地模型。这些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情节,我以为他肯定是瞎编的。但几个月后,艺术家伊利亚·卡巴科夫给我讲了类似的故事,这一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图片

安东·维多克,“人人不朽:俄国宇宙主义电影三部曲”,2014-2017,静帧。彩色有声高清影像。96分钟。图片提供:艺术家。


于是我开始仔细研究,这时我发现了尼古拉·费多罗夫的著作,他是后来被称为宇宙主义的思想传统的奠基人。他的研究围绕三项任务展开:技术性的永生,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人的物质性复活,以及宇宙穿梭。


要使他的研究成为可能,费多罗夫的思想要求对社会及其制度进行根本性的重构,人类主体和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发生彻底的改变或演进。他坚持科学、哲学、艺术和社会组织的紧密协作,它们平起平坐,协同构建起他所谓的人类的“共同使命”。费多罗夫将这个共同使命定义为生命的生产和保存,在他看来这是一件真正的艺术品。他的见解阐释了对人类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思考是如何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并设想我们在地球上的生活方式的。


图片

展览现场:“没有死亡的艺术:俄国宇宙主义”,世界文化之家(hkw),柏林(2017年9月1日至10月3日)。图片:laura fiorio/hkw。


近年来我们看了不少展览将人类置于塑造了我们地球生活的复杂系统之中。然而,相对而言很少有展览将这种对于人类与系统的关联的认知延伸到地外,思考我们是如何不仅与地球上的生命,更与宇宙联系在一起的。


虽然围绕宇宙主义思想本身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家并不多,但有许多非常出色的艺术家的作品是关于宇宙,以及关于地球生命与外太空之间的紧密关联的。还从来没有过大型国际展览从历史或者当代艺术的角度梳理过这类作品,因此有机会能在上海举办这样的展览非常令人兴奋。


图片

韩子健,《指月》,2012。装置。展览现场:“重新发电”,第9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上海(2012 年 10 月1 日至 2013 年 3 月 31日)。图片提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神奇的外太空冲击我们的思维,启迪着我们的灵感。第 14 届上海双年展将如何呈现当代艺术家描摹的人类对宇宙的赞美?


需要重申的一点是,思索宇宙,并不仅仅只表现在对火箭、黑洞或者科幻小说的痴迷,还应该结合它不断构建着我们地球生活的无数种方式:医学(在某些传统医学中,人体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内在的宇宙)、经济学、城市规划乃至农学,这些学科的组织架构通常都依据复杂的宇宙论设计。植物的生物动力栽培,或者风水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都是这样的例证。


凭借直觉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发生在宇宙中的事情息息相关——想想看,每天早上都有上百万人会去阅读星座运势,根据行星的运行决定如何度过接下来这一天。


图片

苏州天文图,1193,黄裳绘制;王致远刻碑,1274。复制品。


这场展览中,神秘主义思想将会是一个方面,但生态维度同样也会是重要一环。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与宇宙的关系是单向的:群星决定着我们的命运;遥远的爆炸产生的碎片可能会在某一天到达地球,给地球上的许多生命带来灭顶之灾,就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样。


但在过去六十年的太空探索中,我们已经将为数众多的生命体和物种送进了太阳系。我们正在有意无意地改变太阳系。双年展中的一些作品将其与人类在地球上扩张所带来的影响相提并论。很多作品的主题是太阳对地球生命的影响,还有一些则关于利来app官方下载对时间的感知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地球围绕太阳的轨道运行所塑造而成的。一些作品静观宇宙,探讨了宗教起源、祖先崇拜和信仰体系等问题。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天空和星图,这个与当地的宇宙观关系密切的制图学分支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忽视。


死亡、复活和对永生的渴望也是这场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非洲未来主义等各种未来主义,通过想象与宇宙的新关系来重新想象地球上的生活。我们感兴趣的是宇宙在地球上的存在和影响。


图片

《彗星之书》(彗星及其普遍和特殊的意义,基于托勒密、阿布·马谢尔、哈里、阿里奎因德以及其他占星家的学说),1587。法国东北部/弗兰德斯。图片:卡塞尔大学图书馆,公域。


正如其标题所示,本次展览也与电影息息相关。电影是对我们关于宇宙的经验的模拟,也是构建我们与宇宙关系的一种手段。从很早期开始,电影就尝试表现过太空旅行和外星生命。


与此同时,电影这一媒介本身——黑暗空间中光线闪烁,心灵从中建构起意义——就与我们仰望夜空时看到的宇宙有相似之处。这样,我们可以说宇宙就是电影的一种原型,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电影自从天地初开便已经存在了,远在动态影像技术产生之前。


电影在上海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因为上海非常早就成为了电影制作和放映的先行地。早在 1896 年,即这一媒介发明仅仅一年之后,上海就上映了第一部电影。及至 1908 年,上海第一家电影院开业,之后很快就有了 60 多家电影院、电影制片厂和相关出版机构,也就是说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电影产业。现在,我们仍能感受到它所遗留下来的影响。


作为一名电影制作人,我自然而然地会借用诸如蒙太奇、叙事技巧、场景设计等一些电影拍摄手法来构建组织起展览的逻辑和展陈。现代电影设备旨在创造新的现实。电影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为想象创造空间,向观众传达新的意义,然后观众再将这些想法投射回这个世界上。我们希望这将为观众营造一个可以让思想沉浸其中的心理空间和体验。


图片

安东·维多克,“人人不朽:俄国宇宙主义电影三部曲”,2014-2017。彩色有声高清影像。96分钟。图片提供: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宇宙主义有时被与一些道德上存疑的活动联系在一起。比如超人类主义和太空探索就时常被视为是亿万富翁为了在无数人死于非命的情况下延续个人的生命和物种的生存所做出的愚蠢之举。忽视我们的星球已有的困境,是人类所面临的最大隐患。


今天,相较于气候变化、收入不均、全球贫困、疾病等问题,艺术家们又是怎样处理这些想法的?


宇宙主义本身与这些超人类主义或亿万富翁的愚蠢行为毫无关系。后者旨在压榨太空中的自然资源,谋求自身的利益,或为少数富人建立殖民地。而宇宙主义是一场乌托邦运动,它的前提是全人类的绝对平等,甚至包括那些已经死去的人。它提出的所有倡议都源于此。


另外,关注宇宙并不意味着对地球所面临的困境视而不见。近些年来我们认识到,忽视地球系统中那些遥远的部分,只会对我们所身处的部分有害无益。举个例子,如果觉得另一块大陆上的热带雨林遭到的破坏与我自己所在的环境毫无关系,这既不负责任,也会遭到反噬。这也许正是展览要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应对我们种群面临的挑战,那我们就必须拓展自己的视野,而非反之。


图片

安东·维多克,《这是宇宙》,2014。静帧。“人人不朽:俄国宇宙主义电影三部曲”,2014-2017。彩色有声高清影像。96分钟。图片提供:艺术家。


这并不是二选一。正如展览中的作品将会展现的那样,考虑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并不与思考气候变化、收入不均等问题相互排斥,而是阐述这些问题的一种方法。从宇宙和地球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它们跨越国界,人类必须一起应对。


话说回来,这些议题对艺术和艺术家来说诚然非常重要,但我们并不是负责解决世界问题的社会工作者,也不是必须报道时事的记者——这也是我个人所持的立场。这是对艺术和艺术家非常狭隘的、工具性的理解。但是,艺术家可以提供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新方式。


图片

巴勃罗·巴尔加斯·卢戈,《上海日食》,2018。展览现场:“禹步”,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上海(2018 年 11月10日至 2019 年 3 月 10日)。图片提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征服太空还被与民族国家的作态联系在一起。它已经不仅仅是冷战时期美苏双方想要压对方一头的比拼,而是在通信主导权、太空战争等方面都产生了实际的影响。对于政府的太空计划,似乎既有谴责,也有赞扬。艺术家们如何帮助我们想象该怎样公正、公平地向宇宙扩张?


如果我们只能把宇宙想象成政府太空计划的舞台或者给资本家提供的机会,那将无疑会是一场悲剧。我们还不如把地球上的大海简单地看成航道,或者把森林简单地看成木材厂。宇宙既是一个物理空间,又是一个想象空间,它无比丰富多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如何看待头顶这片所有人共有的天空,想象自己如何融入其中而非和它保持距离,很大程度上定义了人类的历史。


这次展览绝不关于征服太空或者私人和政府的太空计划。我们着眼的是那些思考着地球上的生命与宇宙之间千万种联系的艺术家们所创造的作品。这些联系有时是直接的,有时则更加隐晦。它们展现出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人类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理解如何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以及每个人每一天的日常生活。自人类社会诞生之初,艺术家们就一直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进行着这样的工作,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仍在以此为题展开创作。


图片

玛卓林·戴克曼,《月亮站》,2015。展览现场:“何不再问?,”第11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上海(2016 年 11 月 11 日至 2017 年 3 月 12 日)。图片提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中国的空气污染很严重。双年展是否会以某种方式关注那些看不见繁星的人们所面对的“星际贫困”和“星际疏离”呢?


污染遮蔽夜空并不是只在中国才有的现象,任何大都市的居民都不陌生。这个问题可能阐明了展览底层的一些东西。将其定性为中国的问题,就有可能淡化真正造成这个问题的更庞大的系统——比如西欧和美国工业制造的转移;又比如不分国界、不断变动的气象模式,纽约居民最近被加拿大野火所产生的浓烟困在室内就是一个例证。


图片

莱安德罗·卡茨,《天空两次坍落》,2018。展览现场:“禹步”,第12届上海双年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上海(2018 年 11月10日至 2019 年 3 月 10日)。图片提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但也许“星际贫困”和“星际疏离”这样的术语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这些更高远的问题的有效方式。在艺术界,对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鸿沟,以及将人类自己与我们置身的自然世界割裂开来所造成的巨大灾难性后果,人们已经耳熟能详。


同样,我们也必须注意不要让自己与宇宙“疏离”——不要将地球和我们人类视为我们所寄身的更广阔世界中的一个特例。这场展览鼓励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将自己视为宇宙的一份子,而不是与之隔绝。


当然,我们希望这个展览不会孤立存在——它可能会鼓励其他人参进这些主题的讨论之中,并以自己的方式加以延展;它也可能会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环境的方式,来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处境进行思考。宇宙主义是一个极其丰富的主题,这场展览希望为人们打开一扇通向它的大门。—[o]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这是当代艺术界最棒的灵感诞生故事之一,一闪而过的直觉最终彻底改变了一个领域。1998年,艾尔·安纳祖
deborah solomon 0评论 2023-11-22
在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开馆20周年之际,继上半年的展览“世界课堂”(world classroom)用
王天艺、杨亦舒 0评论 2023-11-22
从画廊offer waterman所在的梅菲尔区高档街道,到时装设计师jonathan anders
木兰&何冰轮 0评论 2023-11-22
 nicolai ivanovich fechin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钦俄裔美籍画家,
artyouhua 0评论 2023-11-22
“我很喜欢波兰裔社会学家齐格蒙·包曼关于当下的形容,他说我们正处于‘液态现代性’中,不再有永恒的关系
盛泺颖 0评论 2023-11-21
无疑,如今的尼奥·劳赫(neo rauch)是一个受到许多人喜爱的艺术家——在《纽约客》2021年的
yutong yu 0评论 2023-11-21
月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宣布,将于2023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呈现展览《禅之心》,独家展出
艺度 0评论 2023-11-20
《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 爱德华·马奈,1879提到印象派,人们往往会想起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人。
祝羽捷 0评论 2023-11-20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就是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去绘画,然后到那时,在生命结束的时
张泓 0评论 2023-11-19
赵青(卿),1989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93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2002年中
川美油画 0评论 2023-11-19
/ shiota chiharu # shiota 
sʌni 0评论 2023-11-17
清风徐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湖南文联 0评论 2023-11-17
在canu持续美大展「情感衣旧」现场,荷兰艺术家thirza schaap的作品《waterlill
canu 0评论 2023-11-16
英国地理学家多琳·梅西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身份由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构成。这种社会关系会随着时空变
创意内容平台 0评论 2023-11-16
art021 在上海展览中心, 2023photo courtesy of art021刚刚于上海展
yvonne yao 0评论 2023-11-1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