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张路,左佳慧,张济时

2023-11-02 13:28:00

摘要:

文章基于情绪认知理论中的情绪产生过程,将儿童入园分离焦虑情绪进行拆解分析,得到外界刺激、记忆与经验、认知评价三方面影响因素。分析现有儿童情绪安抚产品现状和不足点,结合教育学研究中对于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的解决方式,总结出以提高外界积极刺激、提升记忆与经验、增加正面认知评价为目标的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安抚产品设计策略。

关键词情绪认知幼儿园儿童分离焦虑安抚产品


前言


分离焦虑是儿童入园期间普遍存在的不良情绪表现。该情绪不但会引发儿童生理上的应激反应,而且对儿童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该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干预和治疗,很可能会延续至青春期和成年期,儿童焦虑障碍终身发病率达15%~20%。随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的不断提高,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现象也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需要结合情绪产生过程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有效地缓解入园分离焦虑,使儿童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情绪认知理论与儿童分离焦虑


(一)情绪认知理论


情绪认知理论主要探讨情绪产生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认为,情绪产生主要受环境刺激、生理状态以及认知过程三大因素影响。其中认知过程是影响情绪的关键因素,在情绪认知过程中,人通过感觉系统获取来自外界的刺激,知觉系统通过现有的记忆和经验对该刺激进行信息获取,之后基于期望/信念、动机/需要和记忆/经验做出信息评价,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状态(图1。针对儿童情绪认知的研究也证明,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对情绪表现具有影响


(二)儿童分离焦虑


1.儿童分离焦虑概念


儿童分离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障碍,一般是指幼儿在和依恋对象分开时表现的恐惧情绪和焦虑行为,它会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3~5岁儿童发生率最高。有研究表明,3岁左右新入园的幼儿普遍存在分离焦虑。幼儿期间最大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


2.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现有解决策略


1)入园前:家长在儿童入园前期做好入园准备,要对儿童心理进行疏导,降低儿童对于未知环境的恐惧心理,一般包括故事讲解、入园练习和阶梯入园等方法,让儿童提前了解和接触幼儿园,减少儿童入园时的陌生感。同时要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以此降低入园后的无助感和孤独感,从而降低儿童焦虑情绪


(2)入园时:家长和教师进行协同配合。入园时是儿童分离焦虑情绪的爆发点,家长和老师需要营造出轻松舒适的氛围,避免采用强迫分离的方式。家长可以通过奖励式方法引导儿童入园,增加儿童自主入园动力。


(3)入园后:老师要做好儿童情绪安抚工作。通过情绪、行为来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鼓励式教学可以增强儿童自信心,提升入园积极性。运用丰富的日常活动转移儿童注意力,将儿童从焦虑情绪转移到游戏互动中,这是目前解决儿童入园焦虑的方法中被普遍采用的。


目前的幼儿园大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儿童安抚流程,教师也具备专业的情绪安抚经验,但是针对儿童入园前的准备阶段,应用还不够完善,缺少相应的辅助工具


(三)基于情绪认知的儿童入园分离焦虑情绪影响因素


根据情绪认知理论将儿童入园分离焦虑情绪进行模型化的拆解和分析,结合入园儿童自身情况,归纳出三种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外界刺激、记忆与经验、认知评价。


1.外界刺激


儿童入园时,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转变为陌生的集体环境。原有环境带来的稳定感被破坏,同时依赖对象的缺失,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幼儿园环境中感觉系统接收到的陌生刺激过多,例如:日常用品的触觉刺激、教室环境的视觉刺激、群体生活的听觉刺激,这些都会导致儿童负面情绪的产生。


2.记忆与经验


儿童已有的记忆与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觉系统对外界刺激的信号获取和整理,同时影响了儿童对获取信息的评价。儿童在入园时因为缺少处理该情况的知识经验,无法从之前的记忆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所以会产生焦虑情绪。针对儿童入园常见的记忆经验获取方式主要包括:入园训练、绘本讲解。


3.认知评价


儿童基于期望、动机和记忆作出信息评价,从而产生情绪反应。儿童产生入园分离焦虑是因为入园不符合他的期望,同时也缺少合理的动机。针对儿童的有效动机引导方式一般为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增加儿童入园的正向期望,可以抑制部分由外界刺激带来的负面情绪,降低入园焦虑。


二、儿童情绪安抚产品现状


目前针对儿童情绪安抚类产品的分类概念并不明确,根据本文研究对象将目标用户定为2~5岁的儿童,同时把市面上常见的安抚产品按照视触类、视听类和认知学习类进行归纳,同时分别选择毛绒玩具、声光投影、涂鸦绘本为代表产品进行分析,总结现有产品的特点以及不足点。


(一)现有产品分析


1.视触类——毛绒玩具为代表


毛绒玩具是儿童情绪安抚产品中应用最广泛的,通过可爱的外形,亲肤的触感来吸引儿童,通过陪伴的方式对儿童情绪进行心理安抚。例如来自jellycat品牌的邦尼兔除了依靠兔子外形吸引儿童,更是通过柔软的触感进行情绪安抚,通过采用超柔软技术制成的毛绒布料,让质感更加细腻,同时蓬松不掉毛,考虑到了儿童啃咬玩偶时的感受(图2)。在依赖视觉和触觉进行情绪安抚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具有交互功能的安抚型毛绒玩具,一般通过音乐、灯光、对话或者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儿童进行互动。例如来自baby gund品牌的菲比小象,它具有两种模式,按左脚会播放摇篮曲同时摇晃耳朵,按右脚会用耳朵捂住眼睛,在儿童哭闹时,能更有效地转移其注意力。(图3)


2.视听类——声光投影产品为代表


此类产品目前更多地运用于儿童睡眠安抚,利用轻柔的声音,结合缓慢变化的灯光,形成声光一体的安抚机制,这种方式有利于儿童安全感的建立。例如zazu zoe小企鹅安抚音乐夜灯,兼具安抚哄睡和夜灯功能,同时声音传感器可以检测哭声,自动打开音乐和灯光(图4)。投影的应用是营造故事感的安抚环境,是一种安抚元素的具象化体现。来自mideer的入睡夜灯,可以进行故事场景和星空投影(图5)


3.认知学习类——涂鸦绘本为代表


这类产品大多是以平面为载体,分别通过情绪输出和输入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式情绪安抚,儿童在此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主参与度。涂鸦游戏可以缓解儿童焦虑情绪,同时帮助儿童进行情绪领悟和情绪释放。例如来自美乐的指印涂鸦本,将颜料和画本集合在一起,通过手指进行绘画,方便儿童快速便捷进行使用(图6)。而绘本类产品更专注于通过情绪学习来让儿童自发控制情绪,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通过立体绘本来让儿童学会情绪理解和情绪控制。(图7)


(二)现有产品不足点分析


1.针对性不明确


儿童的情绪不稳定,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点会产生相似的诱因,因此会出现具有特殊性的普遍情绪问题。但现有安抚产品,除了聚焦于儿童睡前安抚以外,针对其他的普遍情绪波动诱因都缺少对应的产品设计。同时对于安抚对象的年龄,大多针对2岁以下儿童,这种对于用户使用场景的不明确性,将会严重影响情绪安抚效果。安抚产品不应该一味追求作用和功能的累加,而应该更多地考虑目标用户的精准需求。


2.转移性代替预防性


通过转移儿童负面情绪的注意力来进行情绪安抚,是现有产品中常见的作用原理。但是这种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当儿童再次面对同样的情况时,负面情绪反应可能会更加强烈。通过转移性代替预防性可能会模糊儿童对情绪的认知,使得儿童情绪波动更加频繁。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来说,预防式的情绪安抚方式才更适用于他们的认知方式,培养儿童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来实现情绪安抚,不但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可以培养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


3.缺少流程性


可将现有产品的作用时间分为情绪及时性安抚和延迟性安抚,除绘本类以外,大多为及时性安抚。如何通过产品将这两种安抚时间点进行流程式的统一,目前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安抚产品的流程性是指在及时性安抚和延迟性安抚中找到情绪作用的关联性和互相影响的方式,在先后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从根源和效果两方面实现情绪安抚。因此目前产品流程性的缺失,降低了儿童安抚产品的有效性,增加了同种负面情绪反复出现的可能性。


三、基于情绪认知的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安抚产品设计策略


结合前文分析的基于情绪认知的儿童入园分离焦虑情绪影响因素以及对现有儿童安抚产品的研究,可将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安抚产品设计策略按照提高外界积极刺激、提升记忆与经验、增加正面认知评价这三个设计目标进行分析。(图8)


(一)提高外界积极刺激


1.增强触觉安全感


触觉在儿童五感中是最敏感的存在,也是儿童安全感的基石。对于儿童安抚产品来说,安全感的建立是最基础的,通过触觉感知让儿童获得最细腻的感受,让儿童快速放下心理防线。材料作为产品触觉的主要载体,在传递触觉舒适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质产品可以选择绒布这种温暖柔软类材质,更方便进行拥抱、陪伴等操作,硬质类产品可以考虑硅胶、木质这种材质,在不会让儿童产生抵触的基础上,还更适合手持操作。


2.强化视觉亲和力


视觉通过捕捉物体的物理状态,形成主观感受。对于儿童来说,形态和色彩是视觉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安抚产品来说,可以通过形态和色彩将产品和入园元素进行拟人化融合,以此强化视觉亲和力,在视觉的潜移默化中降低入园陌生感,减少入园恐惧感。同时注意视觉元素在多种载体上的应用以及彼此关联性的建立,因为视觉亲和力需要儿童对拟人化对象形成完整的故事认知。


3.营造听觉舒适感


听觉虽然无法让儿童进行实体感知,但是声波传送的方式让听觉成为影响范围最大的存在。听觉对于儿童入园安抚产品来说,主要作用是对环境舒适感的营造,通过柔和的声音降低儿童焦虑情绪,愉悦的声音引导儿童进行情绪转换,以此让儿童可以更好地感知触觉和视觉。引导和辅助是听觉在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安抚产品设计中的主要作用。


(二)提升记忆与经验


1.游戏化认知方式


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化是进行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更容易形成记忆点。解决儿童入园分离焦虑的预防式方法就是让儿童提前对入园情况进行了解,游戏化认知方式优化的是儿童对入园相关信息的获取过程,可以让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场景搭建等方式,进行参与互动式游戏,让儿童形成相关记忆与经验。


2.练习式场景模拟


重复是巩固记忆的重要方式,练习式场景模拟是实现预防式入园分离焦虑方法的关键。在儿童对入园形成一定认知后,通过模拟入园过程,让儿童对入园分离过程进行逐渐的适应,从而降低真正入园时,因缺少相关经验导致的焦虑行为。对于场景模拟的设计,要考虑到阶梯性和娱乐性相结合,阶梯性帮助儿童建立自主情绪调节能力,娱乐性使得入园过程和积极情绪形成关联记忆。


(三)增加正面认知评价


1.设立奖励机制


当儿童对于事件的判断结果符合自身期望时,会产生正面认知评价,从而产生积极情绪。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通过设立鼓励机制,来增加儿童入园期望值,降低入园分离焦虑情绪,同时可以辅助儿童学习自我情绪调节,以便快速缩短入园分离焦虑周期。在具体设计时,可以通过获得实体物品,例如卡片、爱心和花朵等,也可以通过与虚拟卡通角色进行养成互动实现奖励转换。


结语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入园分离焦虑属于广泛存在的情绪。本文在情绪认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中对儿童入园焦虑情绪的研究,重点将儿童情绪认知过程和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理论方式进行创新式结合,为儿童入园分离焦虑安抚产品研究提供新设计策略。以此提升儿童入园积极性,有助于国家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落地。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0.

[2]王秀丽,闫晓,蒋晓.基于情绪认知的家用儿童慢性病医疗器具设计[j].包装工程,2022,43(06):62-68.

[3]曹杨柳.针对自闭症儿童攻击行为的情绪干预产品设计[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1.

[4] joe k,wilhelm fk,roth wt,et al.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 in children:disorder-specific responses to experimental

separation from the mother[j].child psychology psychiatry,2012,53:178-187.

[5]滑红霞.幼儿长假后入园分离焦虑情绪的原因及干预措施[j].护理研究,2020,34(23):4260-4263.

[6]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06):56-57.

[7]商美.情绪认知理论在公共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8]张范,熊红云.0~3岁儿童智能安抚产品的交互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05):97-99.

[9]吴智艳,吴祐昕,杜雅婷,段延君.触觉体验引导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22,43(12):290-296.

[10]高小勇,赵瑞峰.基于“五感”体验理论的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探析[j].包装工程,2022,43(12):174-182.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摘要:宁波棠岙纸制作技艺这一古法造纸技艺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结合设计学、社
邢加满,马祥喜,曾雯雯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毛麻绣的视觉语言特征,从情感、文化、审美三个方面来明确不同受众的心理认知,结合系统
韩丹,邱春婷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利用系统地图与核心用户的旅程图,分析社区环境下闲置玩具共享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对其需求进行归
贾倩文 0评论 2023-11-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
邢国忠 屈靓雅 0评论 2023-11-17
徐艺乙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民俗学家、翻译家【摘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工艺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发展,到了
徐艺乙 0评论 2023-11-17
陈汉民设计思想与教育观研究专题主持人语:陈汉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设计教育家和设计师,被誉为平面设计领域
陈楠 0评论 2023-11-14
摘要:经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由于遗传、疾病以及未及时发现等因素导致的听力障碍儿童数量在急剧攀升
高渤1 ,李毅2 ,董文凯1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研究学龄前儿童居家生活习惯及居家时间安排需求,利用劝导理论指导儿童时间管理互动系统设计研究
张路,潘维,刘建军(通讯作者)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面对当下手机app老年用户持续增加的现状,文章探究老年用户对同一界面中功能按键排版方式的使用
王广文1 ,陈明睿1 ,郝琳1 ,张千宜2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为解决办公人群在久坐办公过程中易出现亚健康的问题,设计既能满足办公需求又能维护健康的办公家
祝小林 0评论 2023-11-13
摘要:家具产品的不断迭代加速了人们的更换频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文章对家具产品进行
赵鹏飞,彭心超 0评论 2023-11-13
摘要:设计在商业领域对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产业界和学术界开始把“意义创新”作为设计创新的
杨彭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人体与时装关系的调整最终要达到时装造型最佳视觉装饰效果和人体最佳舒适度的平衡。文章
黄永利 0评论 2023-11-13
摘要:闽东北金漆画将我国民间手工艺与传统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从高超精湛的工艺技法与虚实写意的艺术表征
缪远1 ,徐铮宇1 ,陈舒洁1 ,刘高栋2,李淑娜1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中提出了纪念碑性的概念,认为纪念碑性使
李秉融,卜莉莉 0评论 2023-11-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