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黄浦江连接了上海与世界,那么苏州河就是串联起这座城市内部与周边的毛细血管……选址于此,我们也想像这条河一样渗透上海市民生活的肌理之中。”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执行董事克里斯蒂安 · 德维尔christian deviller
沿着苏州河北岸漫步,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的弧形红砖墙随着初秋的阳光与微风在视野中延展。这个来自斯德哥尔摩的全球最大的影像艺术中心的首个亚洲空间虽然刚刚在上海开放,却好像它所处的1931年建造的四行仓库建筑群一样,已自然而然地属于作为海派文化历史及市民生活的精神空间象征的苏州河畔的构成部分。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空间外景,2023,©fotografiska,本文全部图片来源于艺术家及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不仅仅是具有公共教育及学术支持职能的美术馆、而是在地生活体验的一部分”——这已经成了当下博物馆、美术馆为了扩大影响力、转化更多观众关注艺术的业内发展战略共识。然而,如何真正有效地使这一策略在规模化传播和学术专业度二者间取得平衡,是各种类型的机构一直在探索的核心问题。moma的海外连锁design store、m 的米其林餐厅及电影院、ucca的lab板块、故宫的文创等佼佼者从中脱颖而出,而也更不乏困于当代系统或市场逻辑而无法在艺术性及商业化运营上兼顾、甚至两者皆失的机构,尤其是在私营美术馆系统及赞助人模式相对年轻的中国。而fotografiska在斯德哥尔摩、塔林、纽约、柏林的国际化经验及在上海的大胆尝试,似乎打开了某种超越“艺术性-商业性”的二元维度的可能,提供了另一种实现“体验型美术馆”模式的路径。
“杨嘉辉:96和弦空间变奏”展览现场,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2023,©fotografiska
“体验”的最核心仍然是展览。在从销售艺术品为主导的画廊到院校下设的非盈利研究性机构的美术机构光谱中,策展也随之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与工作方式。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的开幕展览包括“冯立:白夜幻境”、“爱德华·伯汀斯基:抽象与改变的景观”、“范西:模仿游戏”和“杨嘉辉:96和弦空间变奏”四个艺术家个人展览,呈现不同主题与媒介的世界级顶尖大师作品及本土先锋艺术,全面地为观众展示新时代的摄影及多媒体艺术的丰富多元。未来的一年中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将进行16场展览,不仅仅在上海的空间内展示更多不同的海内外的摄影及影像创作,也以上海作为辐射点,将更多的中国艺术家以城市间巡回展览的方式带到全世界。
任航个展“human love”在fotografiska斯德哥尔摩总部的展览现场,2017,©fotografiska
提及为什么专注于影响这一媒介,除了自身的摄影背景与强烈的爱好,fotografiska集团执行主席尤伦·罗斯(yoram roth)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当我去当代艺术博物馆看米罗、毕加索时,总有一些观众会评论‘我也能画成这样,幼儿园小孩也能画成那样’。而摄影……人们用手机拍摄并储存成千上万张不会再看的照片,但当他们看到很棒的摄影作品被印刷出来然后挂在展厅里,他们会很震惊地感叹,‘我永远也拍不成那样’......我想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摄影艺术有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公共性,但也有’难以做到’的专业性与复杂性。”
“爱德华·伯汀斯基:抽象与改变的景观”展览现场,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2023,©fotografiska
尤伦·罗斯玩笑般的描述背后的逻辑与fotografiska的宗旨:“感知更人文的世界”(to inspire a more conscious world)一脉相承。摄影作为公共性的艺术,也是人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参与的创作媒介之一,在“观看”的主客体视角的切换与循环中,赋予了观众从视觉美学、叙事性、概念性、经验与通感等等多方面的解读空间的弹性与丰富性,也是大众最为熟悉而亲近的媒介,十分适合作为唤起更人文的感知、觉察生活中的艺术体验的公众传播的载体;这同时也是fotografiska精准的商业及空间功能定位的前提。
“冯立:白夜幻境”展览现场,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2023,©fotografiska
fotografiska模式的实现路径还在于彼此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团队工作方法及商业战略。展览总监韩培培如此介绍:“不论什么职位,每个fotografiska的员工都有机会可以提名、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艺术家及作品。然后,展览部的工作团队会及时回应、跟进,对艺术家进行调研,并为合适的艺术家做出展览提案。扁平化的企业结构也使得团队间的协作与沟通更为即时而高效,加之来自全球各个分部的不同背景的同事组成的展览评估工作组,确保了展览的内容质量、丰富性与完整性。”
上图为“范西:模仿游戏”展览现场,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2023,©fotografiska;下图左侧为范西作品《1㎥》,照片裱铝板,金属外框,2022,©fotografiska
而与其他私营美术馆或画廊的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是fotografiska得以持续实现“体验式美术馆”的另一核心支柱。“体验”既不是商业企划书上从宏观推算而得的估值模型数字,也不是“网红打卡点”重复堆积而成的表面热度,而是对于文化消费场景及精品高质量内容的持续打造与深耕。这也是上海乃至内地目前的市场缺口——在“消费降级”的经济大环境下,35岁以下群体的消费行为更加谨慎、精细,更追求“性价比”及消费过程中的差异化体验;而整体而言,从短视频、综艺构成的线上内容及电影院、生活购物节构成的线下场所,作为观众的消费者面对的是越来越空心化、同质化、缺乏内容的文化消费与娱乐场景。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的120元的单次票价及600元年卡(早鸟)的定价方案亦准确地符合这个定位,下班后的晚上,可以边小酌边看艺术展的轻社交场景成为电影院之外的另一选择;也满足了无法在“早十晚六”的白天开放时间参观美术馆的人群的文化体验需求。
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空间夜景,2023,©fotografiska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