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盛泺颖

2023-10-20 11:18:00

从“玩具”的概念延伸,黄一山用写实的材料、精细的手法创造了一个“真实”却暗含“涌动”的空间,荒诞的叙事也发生其中。而这也正是艺术家始终思考并希望赋予绘画的一种姿态,也延续了他一贯以尝试拓展绘画的可能性为核心的工作方法。


艺术家把画廊变得不那么像传统的展览空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不妨碍当你步入黄一山的展览仍会脚步放缓,瞳孔放大,以求弄清楚面前的究竟是什么。是画展吗?似乎是的,一幅幅作品有节奏地补充了墙面的空白。非画展吗?好像也能找到些许证据,毕竟少有画展配备一本使用说明书,迎面而来的一双会动的眼睛(《受惊吓的人,2023》)像玩具一般在观众手间传递、转动,看向不同的方向。而展览名“toy story”则暗示了一切:是画展,也是玩具;有关绘画,也有关游戏。


图片图片图片

黄一山,“toy story”展览现场,新氧艺o2art艺术空间


整个展览,艺术家围绕着审视自我作为艺术家、审视社会与日常图景、审视传统童话叙事展开了三层探讨。伴随着对画展定义的追问,观众关于黄一山创作的基本印象也将发生一次颠覆。他曾擅长以严肃、冷峻的画面语言承托艺术史与社会现实的碰撞,在上帝视角的空间构造中,一幕幕充满戏剧化的惊险时刻逐一上演。然而一转身,明亮的色彩、玩具的形象、童话的蓝本——黄一山已然在“toy story”中披上了糖果色外衣。“糖衣”裹挟着“炮弹”,如果我们不被甜蜜外表诱惑,则有可能抵达艺术家留心设置的关卡考验:黄一山试图追问的绘画思辨究竟是什么?


“我希望观众在这里能收获乐趣。”这是黄一山为展览所做的第一句开场白,也是一个并不装腔作势、极为朴素且坦诚的愿望。显而易见,他做到了。无论艺术从业者,抑或是推门撞见展览的普通观众,都很难不被吸引,从驻足展览入口的好奇心萌发,一步步走到与作品面对面的屏息凝神。“toy story”既是一个有关童年记忆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成年人的故事——“以一种创新的手法重新回到叙事绘画的表达中:谈论问题、谈论观念、谈论情感……”


图片

黄一山,《画圆》,2023

板上综合材料,56 × 45 cm 


图片

黄一山,《抱抱抱》,2023

板上综合材料,50 × 40 cm


图片

黄一山,《受惊吓的人》(侧面图),2023

板上综合材料,180 × 138 cm


配合策展人陈立的策展文字,我们得以借由一条迂回、深入的路径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而在此之前,不如别开生面地打开个展的“使用说明书”,黄一山以简洁明快、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作品背后的结构原理。做玩具与绘画同属于手、脑和心协动的“游戏”,在此意义上,二者产生了微妙的近义关联。而“玩具”作为一种形式语言,它极度完整和光滑,又与传统绘画中的笔触、偶发等概念相对撞,矛盾就此扩展了探讨的语境。


图片图片

黄一山在工作室

黄一山,《sleep》,2023

板上综合材料、木材,70 × 70 cm 




图片图片

黄一山,“toy story”的展览说明书


除却披上“玩具”的形式外衣,“乐趣”的第二重塑造源于艺术家留心经营的空间、作品与观众三者间的互动关系。黄一山不介意以“俗”为手段、为路径、为方法抵达其心中“雅”的理想、初心和究竟。画廊开幕时举杯共享的戏谑一瞥、美容院内两人间凝固的尴尬空气、在无限镜像前作画的自我投射——黄一山的题材选择上更倾向于人人皆懂的日常经验,而对白雪公主、圣诞老人、披着羊皮的狼等童话的反转援引或可借更为普世的符号为作品开辟广泛的理解通道。


图片图片

上图:黄一山,《victory》,2023

板上综合材料,110 × 90 cm


下图:黄一山,《beauty》(局部),2023

板上综合材料, 110 × 86 cm 

图片

黄一山,《屋顶》,2023

板上综合材料, 140 × 120 cm

图片图片

黄一山,《披着狼皮的羊》(侧面图)及局部,2023

板上综合材料、毛毡、人造皮草、油彩, 170 × 135 cm


黄一山强调“玩具”背后的“结构性”,亦关注物质自身携带属性经由对比而产生的表层张力,由绘画综合材料所塑造出的画面的高与低、厚与薄、轻与重,皆为绘画共构出更具真实性的空间和新的秩序。光泽极强的釉面、质朴温馨的木材、仿真的水磨石表面——视线在材料表面的流动则引发了心理与意识上的“抚摸”。以“镜子”为例,本次个展中的作品囊括了真实的镜面、画出来的完整镜子和被模糊的镜像。真实的镜子进入绘画也禁止了观众关于镜子真实性的认知体验。而更进一步,艺术家与常规展览反向而行,肯定了“触碰”的规则——给部分作品增加了可以活动的部件,邀请观众与之互动。这是黄一山对绘画神圣性提出的问题,而他相信,单纯用眼观看与走近触摸会使观展体验产生本质的区别。


图片图片

上图:黄一山,《白雪公主-1》(局部),2023

下图:黄一山,《观望》(局部),2023


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些,我们可以借“toy story”为原点,明晰黄一山创作脉络上的前因后果。细密的空间营造中,艺术家的早期作品曾呈现出近似《模拟人生》游戏画面般强烈的平行透视特征,而这一结构扎实的“空间框架”在本次个展出现颇多松动。本次个展呈现的视角有高有低,亦有分散,《园丁》延续了过往宏大视角的俯视,而隐喻自身艺术家身份的《成就》则从平视出发。伴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艺术家的视觉经验因异化而更为丰富,由上帝般俯瞰的单一视点不断下移到一个更平行的多元视角进行观察。在《白雪公主-2》中,我们看到艺术家对动态与散点叙事的尝试。画面中有多件事情在同时发生:皇后继母摔倒、盘子被打碎、香蕉被甩了出来、公主从角落溜走。在这件作品中,黄一山不再强调一幅画的中心,而是邀请观众从任何一点展开观看,而点与点之间,公主与继母的故事并非由强迫性叙事相关联。这样的尝试也直接导向了艺术家面临的下一个挑战:绘画如何在“散乱”中得以成立。“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需要先踩进绘画的陷阱,而后去体会它、修正它。”黄一山在采访中对我们说到。


图片

黄一山,《园丁》,2023

板上综合材料、油彩, 200 × 170 cm 


图片

黄一山,《成就》,2023

板上综合材料、油彩, 60 × 53 cm 


图片

黄一山,《白雪公主-2》,2023

板上综合材料、镜子、木材, 90 × 72 cm 


而对空间处理上的变化也从侧面暗示了艺术家对“题材”与“叙事性”进行思考和探讨的转变。在其创作早期,严格的平行透视与艺术家选择题材的激烈性和场面的仪式感紧密咬合。当再现一幅男人被砍头的画面(《牛奶系列之茱迪与贺诺费涅》,2009),俯瞰使血腥与荷尔蒙的张扬被削弱几分,时间仿佛在此刻凝固。对比之下,本次个展中,对艺术家熟悉的观众可明确留意到他将对经典大师画面“挪用”的剔除,叙事与凝视则直接来源于细微之处。在《母老虎与熊孩子》中,孩子天真的姿态和家长似握非张的拳头,二者一加对照,借由画中人物微小的动作,故事便可在想象中自由蔓延。而在作品《擦玻璃》中,被擦拭涂抹的画作与“擦玻璃”的动作给予了作品新的含义,艺术家用完美的材料和工艺去反对传统绘画,再反过来用传统绘画中的“即兴演出”来破坏其计划好的工作状态,对抗由此产生于这一来一回之间。


图片

黄一山,《牛奶系列之茱迪与贺诺费涅》,2009

布面综合材料,230 × 230 cm


图片

黄一山,《母老虎与熊孩子》,2023

板上综合材料, 50 × 38 cm 


图片图片

黄一山,《擦玻璃》及局部,2023

板上综合材料、有机玻璃、油彩, 62 × 70 cm 


从“玩具”的概念延伸,黄一山用写实的材料、精细的手法创造了一个“真实”却暗含“涌动”的空间,荒诞的叙事也发生其中。而这也正是艺术家始终思考并希望赋予绘画的一种姿态,也延续了他一贯以尝试拓展绘画的可能性为核心的工作方法。从平面到立体、从单点到散点、从经典“挪用”到世俗童话叙事,开启一个新的系列也意味着开启新的语言探索,让黄一山有机会重新梳理和归纳自己的知识背景,正如在采访中他提到的,“在西方焦点透视的强大引力下,我感到自己与东方传统更亲近了些,小时候欣赏宋画的空间经验被重新调度,由严酷冷静走向平和自由。”


面对有关作品可解读纬度的质疑,黄一山的态度也趋于开放。他坦言也曾收到过关于早期作品过于晦涩的反馈,多重阅读机制的复杂性给非专业观众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关于本次个展甜蜜的“外衣”,他回应道:“形式不会让作品变得浅薄,只要你想要探讨的绘画问题依然存在,表面的易懂只会让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假若公众能被作品的趣味性或材料的抽象性打动,这便足够了,而黄一山更为期待的是观众可以抵达作品的第二层、第三层——他对绘画材料物质性和对抗性的持续思考,以及这些线索在其创作历程中的起起伏伏。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这是当代艺术界最棒的灵感诞生故事之一,一闪而过的直觉最终彻底改变了一个领域。1998年,艾尔·安纳祖
deborah solomon 0评论 2023-11-22
在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开馆20周年之际,继上半年的展览“世界课堂”(world classroom)用
王天艺、杨亦舒 0评论 2023-11-22
从画廊offer waterman所在的梅菲尔区高档街道,到时装设计师jonathan anders
木兰&何冰轮 0评论 2023-11-22
 nicolai ivanovich fechin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钦俄裔美籍画家,
artyouhua 0评论 2023-11-22
“我很喜欢波兰裔社会学家齐格蒙·包曼关于当下的形容,他说我们正处于‘液态现代性’中,不再有永恒的关系
盛泺颖 0评论 2023-11-21
无疑,如今的尼奥·劳赫(neo rauch)是一个受到许多人喜爱的艺术家——在《纽约客》2021年的
yutong yu 0评论 2023-11-21
月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宣布,将于2023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呈现展览《禅之心》,独家展出
艺度 0评论 2023-11-20
《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 爱德华·马奈,1879提到印象派,人们往往会想起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人。
祝羽捷 0评论 2023-11-20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就是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去绘画,然后到那时,在生命结束的时
张泓 0评论 2023-11-19
赵青(卿),1989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93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2002年中
川美油画 0评论 2023-11-19
/ shiota chiharu # shiota 
sʌni 0评论 2023-11-17
清风徐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湖南文联 0评论 2023-11-17
在canu持续美大展「情感衣旧」现场,荷兰艺术家thirza schaap的作品《waterlill
canu 0评论 2023-11-16
英国地理学家多琳·梅西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身份由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构成。这种社会关系会随着时空变
创意内容平台 0评论 2023-11-16
art021 在上海展览中心, 2023photo courtesy of art021刚刚于上海展
yvonne yao 0评论 2023-11-1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