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吴永良

2023-10-20 10:45:00

以白描手法表现鲁迅形象,最切合鲁迅精神,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是真正的中国画。

——潘天寿


你们看那些枣树的叶子,好像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呢!

——黎冰鸿


他在初中时,便在学校发起成立了“鲁迅文学兴趣小组”。

他刻画的鲁迅形象,曾得到许广平和周建人的高度认可。

他画的鲁迅肖像被许广平收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许广平曾给他写过一封信,称他所画的鲁迅就是她心目中的鲁迅。


他就是吴永良,“浙派人物画”第二代领军者,中国意笔人物画大家。


为何他一直致力于鲁迅题材的创作,又如何用画描绘出鲁迅精神?


以下为吴永良自述:


图片

白描鲁迅 吴永良 1962年

有一个晚上,我也和往常一样,在上钢三厂的工人宿舍里阅读鲁迅的著作,当我读到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秋夜》那篇时,其中的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使我忽地心头一亮,长期的艰苦思想劳动,迸发出智慧的闪光,这便是人们所说的“灵感”吧。


图片

吴永良1957年考入美院时留影


顿时感到孜孜苦求的理想画面已展现在我脑际,于是赶紧拿出纸笔,连夜画了小草图:鲁迅在辛勤地写作间隙,来到他的后园,伫立在冲天向上的枣树之下,凝神思索着,如果据实表现则鲁迅身材矮小显得不合适,所以用冲天向上的枣树衬托鲁迅使之显得高大。如按鲁迅《秋夜》一文中所述两株枣树均在他家后园墙外,但为了艺术表现效果着想,我将围墙拆了,或者可以说将两株枣树移种到园内来,人们恐怕不会太拘泥于此而计较。后园的草地和枣树叶子的密匝线条衬托出鲁迅疏朗的长衫,整幅画面皆以白描表现,以求体现鲁迅质朴坦荡率真坚韧的品性。


图片

白描鲁迅(局部) 吴永良 1962年

草图非常顺利而迅速地完成,自己也感到较能合乎我心中所想的效果。次日我回到市区和家里人说明后,即坐夜里的火车赴杭。周昌谷先生看过草图后即表肯定,认为非常切合主题,要我马上开始画放大稿。


我随即用白报纸连接成相当于六尺宣纸的大小,用木炭条放大草图,心里一直牢记和吸取我几年来非常痴迷的传统白描人物画典范作品,如:宋人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明人陈洪绶的《归去来兮图卷》和《水浒叶子》,清人任渭长的木刻人物图谱《列仙酒牌》《剑侠像传》《于越先贤像传赞》《高士傅图像》等,人物造型、线条运用和疏密处理诸手法的规律都已成熟于胸,将草图较方的比例改成较长的六尺宣纸的比例,易于使画面有纵向上升的气势,有利于烘托鲁迅的高大形象。


放大稿画得也很顺利,昌谷先生审阅后同意我可即刻着手画正稿。于是我将系里发给的四张六尺夹宣纸剥开来变成八张,用一支狼毫叶茎秃笔(先前长时期画工笔用秃的)、一方最普通的外方内圆的小砚台、一锭油烟墨,开始画起正稿来:鲁迅白描肖像。由于大片的草地和密匝的枣树叶都以双钩白描表现,所以不分浓淡但有干湿之别的墨线,要避免呆板僵硬的弊病,生动贴切地描绘出鲁迅的精神气质和他伫立歇息的后园相应的环境氛围,就必须潜心研究白描运笔用线时微妙变化的内在美感,须有苍劲拙朴、含蓄内敛的韵味,才与主题吻合,因此鲁迅头部五官尤其眼神的刻画,身躯长衫衣纹的处理,以及草地和树叶疏密层次的表现。


图片

白描鲁迅局部) 吴永良 1962年

图片

白描鲁迅局部) 吴永良 1962年

图片

白描鲁迅局部) 吴永良 1962年


虽然下笔前已有设想,但只有经过反复描绘才找到规律而有理想的效果,尤其草地与树叶绝不能画成平板一块,而须有微妙的变化和应有的空间感,用笔的轻重,线条的粗细,墨色的浓枯,全凭适度的掌控。因此我一口气在几天中将八张剥成的六尺单宣纸都画完,最后从中选出一幅最完美的作为正式作品。这幅后来决定我命运的毕业作品《白描鲁迅》竟然非常顺利而神速地完成了,而此时其他同学包括其他系的毕业班同学还在为初稿忙碌着,因此令大家称奇惊讶。


到学期将结束时,毕业创作的最后时间已到,同学们也都先后完成,已是六月中旬了。按惯例,毕业创作要院系领导们一一审阅评议,以示重视。在潘天寿院长带领下,包括副院长黎冰鸿先生在内的众多院系领导和国画系主要教师及各班毕业创作指导老师都来到已挂好我班八个同学毕业作品的系办公室,进门第一件作品就是我的工笔淡彩风俗画《水乡集市》。


图片

水乡集市 吴永良 1962年


潘老以他惯有的说话风格,先发表感想说:“我们国画系人物专业的同学常说古装人物的长袍大袖容易画,抱怨现代人物短衣、裤子的衣纹线条很难组织而难以表现,我看吴永良就很聪明。这幅《水乡集市》吸收了《清明上河图》的章法,人物造型与衣纹线条巧妙吸取宋人马远、夏圭的“橛头描”画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劳动人民浑厚拙朴的气质,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看到最后一件作品则是我的白描鲁迅》,潘老观看一会后,转身向着大家又感慨地说:“以白描手法表现鲁迅形象,最切合鲁迅精神,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是真正的中国画。”听到潘老对我毕业创作两件作品,尤其是对白描鲁迅》发表如此盛赞,我当时内心的激动、振奋难以形容。


我还记得黎冰鸿先生激动不已地指着白描鲁迅》画面上的枣树说:“你们看那些枣树的叶子,好像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呢!”大家也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不迭,说鲁迅的形象气质表现得很充分,用高耸的枣树衬托鲁迅精神的高大很巧妙,整幅作品形式感很强,很高雅……


图片

20世纪60年代于浙江美院毕业时与潘天寿、诸乐三、陆维钊等老师及同班同学合影(前排右起第二位为吴永良)


图片

于无声处听惊雷(指墨)吴永良 1983年

图片

真的猛士(指墨)吴永良 1983年

图片

民族魂 吴永良 1986年

图片

长夜 吴永良  1994年


自 1962 年毕业作品《白描鲁迅》问世以来,我陆续创作了一些鲁迅题材的作品,除几次是指定任务外,大多是我有感而发之作。因为最初接触鲁迅小说时被感动震撼的心境仍时时重现,所以鲁迅笔下的各种令人难忘的生动人物形象也时时显现在我的脑海:《狂人日记》中处于“被迫害妄想症”患者精神状态下的狂人;《孔乙己》中酸苦潦倒的孔乙己;《阿 q 正传》中有流氓习气而擅长自我解嘲,创造精神胜利法的阿 q ;《祝福》中处于黑暗社会最底层,被污辱、被压迫的苦难妇女的典型——祥林嫂;《在酒楼上》《孤独者》中尽显旧社会中知识分子凄苦境况的吕纬甫与魏连殳……这些身处黑暗的人物形象令人窒息。我由衷钦佩鲁迅洞察一切的观察力和犹如匕首、投枪般的犀利笔锋,更钦佩他弃医从文为唤醒国人、拯救民族而呐喊抗争的大爱情怀和爱憎分明、坚忍不拔的“硬骨头”精神。数十年来,我每读鲁迅小说,对照如今时代,总是感慨不已。


图片

鲁迅小说人物百图(选图) 吴永良 约2005—2016年


在倍受鲁迅小说人物艺术形象和极富画面美感的意境感染下,我时常萌生创作鲁迅小说人物造像的冲动自南洋狮城回到杭州后曾着手动笔开始创作,但常因琐事杂务之羁绊而延宕,近几年始勤勉不辍地奋笔挥写,终于在近期得以完稿而遂多年之夙愿。欣慰之际掩卷深思,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想到此生酷爱绘画,以“纸馨墨香癖”相随,又与鲁迅有缘,实觉有幸。


图片

鲁迅在故乡 吴永良 1981年


艺术创作之一笔一墨应如春秋之笔,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 严于斧钺。所以作为有着树碑立传性质的人物肖像画,我只画心里由衷崇敬钦佩的民族英烈和志士仁人,因此对于鲁迅,我也尽量要求自己必须有感而发地严肃创作,切忌功利之念。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这是当代艺术界最棒的灵感诞生故事之一,一闪而过的直觉最终彻底改变了一个领域。1998年,艾尔·安纳祖
deborah solomon 0评论 2023-11-22
在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开馆20周年之际,继上半年的展览“世界课堂”(world classroom)用
王天艺、杨亦舒 0评论 2023-11-22
从画廊offer waterman所在的梅菲尔区高档街道,到时装设计师jonathan anders
木兰&何冰轮 0评论 2023-11-22
 nicolai ivanovich fechin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钦俄裔美籍画家,
artyouhua 0评论 2023-11-22
“我很喜欢波兰裔社会学家齐格蒙·包曼关于当下的形容,他说我们正处于‘液态现代性’中,不再有永恒的关系
盛泺颖 0评论 2023-11-21
无疑,如今的尼奥·劳赫(neo rauch)是一个受到许多人喜爱的艺术家——在《纽约客》2021年的
yutong yu 0评论 2023-11-21
月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宣布,将于2023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呈现展览《禅之心》,独家展出
艺度 0评论 2023-11-20
《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 爱德华·马奈,1879提到印象派,人们往往会想起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人。
祝羽捷 0评论 2023-11-20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就是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去绘画,然后到那时,在生命结束的时
张泓 0评论 2023-11-19
赵青(卿),1989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93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2002年中
川美油画 0评论 2023-11-19
/ shiota chiharu # shiota 
sʌni 0评论 2023-11-17
清风徐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湖南文联 0评论 2023-11-17
在canu持续美大展「情感衣旧」现场,荷兰艺术家thirza schaap的作品《waterlill
canu 0评论 2023-11-16
英国地理学家多琳·梅西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身份由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构成。这种社会关系会随着时空变
创意内容平台 0评论 2023-11-16
art021 在上海展览中心, 2023photo courtesy of art021刚刚于上海展
yvonne yao 0评论 2023-11-1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