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江上第一个古镇——长滩古镇
桂江,古时又称府江。史料记载:“府江,上接漓水,下达梧州。”漓江、荔江、茶江三江汇合后,桂江便始于此,沿江向南约7公里有一个巨大的河湾,这里诞生了桂江上第一个古镇——长滩古镇,就是现在的长滩街。
长滩街,位于平乐县东南部,距离县城约5公里,地处河谷地带,四周环绕着绿水青山。关于长滩地名的由来,当地有一种说法认为,来源于古镇脚下桂江的一个滩,此滩由三个滩连接而成,是桂江平乐段最长的河滩,故俗称“长滩”。这长长的河滩和滩头上的大河湾,也养育了居住在此的百姓,成就了古镇往日的繁华。
究竟是怎样一个河滩,有如此大的能耐?
日前,记者专程前往一探究竟。
来到长滩街,一个仅能容纳一辆车进出的路口,便是进入古街的主道。进入长滩,左侧是一排排整齐的商铺,商铺不大,大多为二层木质楼房,一楼为门面,二楼则是居住的地方。“这些商铺分为广式和湘式,从屋檐就能分辨出来。”当地居民向记者介绍。目之所及,所有商铺、民居依山而建,并向山上延伸,右侧就是河,与河相接的平缓坡道,就是以前的码头。一条主街道沿着河畔延伸,步行约10分钟,便可穷尽整条街。主街道总长不足一公里,最宽处不足3米,居住在此的人,也不过数百人。然而,就这么一个小地方,在桂江上却非常有名。平乐当地人一谈起长滩,便啧啧感叹。特别是老一辈的人,没有人不知道长滩,没有人不称羡长滩。长滩的大米、油、食盐、缸子……总之,“长滩”声名在外。
古时的码头,现在已成了观光景点。记者刘菁 摄享有“小香港”美誉的长滩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长滩是古昭州(今平乐)与梧州之间一个重要码头,是一个商业十分繁华的港口,享有“小香港”美誉。说它是“小香港”,是因为此地经济繁荣,商业形态五花八门,且能够自由贸易。
家住长滩77岁的老人黄文对故土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长滩是一个因水而兴,依山而建的码头小圩镇。古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居住,明万历十三年“两粤通衢”后,桂江就成了桂北地区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明末以后,随着工商业在广州、香港等沿海地区兴盛,大量的商货经广州、梧州、昭平、长滩至平乐,然后再到桂林。打着各种“名号”的商船每天往来桂江途经长滩停泊,留宿的也不计其数。长滩湾里商船出出进进,长滩街上人山人海,来自广东、湖南以及广西各地的商人、贩夫走卒、戏子、赌徒挤满街头巷尾。大米、苎麻、茶油、山粉(木薯粉)、柚、柿子、板栗等大宗农副产品以及食盐、布匹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进行交易。
至上世纪40年代中期,长滩的商业达到了鼎盛时期。彼时,长滩家家都是门面店铺、旅店、饭馆、药店和仓库。一个仅百十来户的小圩镇商业铺面就多达140余家,“街尾麻行、米行,街中是洋杂、布行,街头肉行,中间还有‘万利行’(赌场)”。每日仅大米交易量就达200多石,每天猪肉销售就有100多头,还有帮外地商客做饭的人就有20多户。黄文老人告诉记者,当时,长滩人有一个说法:“摆个‘蔑圈’在街上就能讨得到生活。”
长滩不仅有独特的水上地理位置,还是连接各地的古官道隘口,居住着大量从粤东、湘、赣等地移居此地的商人及戍边军人后裔。关羽具有“忠、义、信、智、仁、勇”的品格,是军人效仿的楷模。于是,移居这里的人们就为其建“关帝庙”、塑神像,世代供奉。农历五月十三,是关羽的诞辰,长滩的百姓把这一天当作关帝庙会期的风俗一直沿袭到现在。会期当日,近到附近村屯,远到外乡外县的人,便聚集在此。村里家家杀鸡宰鸭、蒸糕打饼,到关帝庙里焚香祭拜祈福,求财运,并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唱彩调、演桂剧、扭秧歌、舞龙舞狮、对山歌。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长滩地名的由来与水路交通和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长滩之名也展现出其在水路运输中的重要地位。舟楫往来,赋予了长滩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曾经被誉为“小香港”的长滩古圩,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商埠地位已然失去。商埠不在,传统工艺仍在,历史文化仍存。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