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黄韵奇

2023-10-17 10:48:00

图片

陶显个展“夜莺吟唱”展览现场,飞地艺术空间,2023,本文所有图片均致谢艺术家及飞地艺术空间

《夜莺吟唱》


夜幕降临之前

午夜水滴

在你的指尖跳跃


红樱桃

栖息地

隐匿的微风

夜莺吟唱之时

童话过后的世界是蓝灰色的


你的抵达

旅行

她的振动

一支来自星星的梦

展厅地面上指针般的由植物叶片构成的羽翼、以特定节奏反复出现的视觉元素细节、从作品中抽取的色调涂刷部分空间背景墙,由作品名构成诗句而随着展览不断展开的诗歌…….陶显的个人展览《夜莺吟唱》用看似离散而又隐秘连结的小小线索形成同频共振,一步步地在观众未有察觉之前,催眠般地营造出另一维度的场域——这是有关诗歌、梦与幻觉的维度,灵性暗涌于其中,提示着潜意识中的真实本质的存在。


图片

陶显作品《夜莺吟唱之时-2》,布面油画,180x170cm,2023


若按照普遍的观看方式的惯性,从画布表面出发,陶显的创作在具体层面上有广阔的可解读的叙事空间及象征空间。夜莺的吟唱与诗歌的韵律、饱满的水果被涂着鲜亮指甲油的手指把玩戏弄于掌中、艳丽的花瓣褶皱像血肉肌理般蜷曲又展开,带有古典油画质感的植株叶片幻化成羽翼般悬浮.....艺术家用色彩、构图、笔触的对比实现了层层叠叠的隐喻之间的通感,在有意地整体暧昧的氛围中通过精准细节富有人工感描绘方式的“点睛”式地提示了视觉深层仍有隐匿的信息。反权威、消费主义、性别身份、地缘政治、情感叙事、神秘学与玄学、浪漫主义......陶显的图像提供了丰富的元素与符号设置,足以让任何观众从各种具体的个体或集体经验展开感受的连结与观点的联想。


图片

陶显作品《夜莺吟唱之时-1》,布面油画,158x214cm,2023


然而,陶显的创作不止于此;她的工作方式远非仅仅落在叙事与技术、情感与逻辑、精神与物质这些具体的维度。实际上,据陶显所描述,她所关注、所探索的更聚焦于另一更抽象、更难以感知却又更贴近“实在”本质的维度。这一维度的世界是阿卡西记录(作者注:出自梵语akasha,指一种不可知型态讯息的集合体、非物理层次的存在,意即无法被知觉或体验所描述的万物的源点、不可知讯息的集合,“这可能是我们看不见的事情,事实上我们肉眼可见的物质世界仅占宇宙总能量的约5%。看不见的物质空间里包含更多且大量的信息”......这一维度在可感知世界的“投影”则为精神世界中的内部景观,陶显认为自己正是通过创作,“以更灵敏的方式接收这一频率发出的振动信号,将内部景观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再转录与具象化”。


图片

陶显作品《红樱桃》,布面油画,55x60cm,2022


在图像和叙事的生产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对于追求自我实现以及自我思辨的艺术家而言,或许向内自洽、寻找内部性意义,相比起实现外部系统中已验证的路径的认可与成功,更具挑战性与使命感;也面对着更多无法在世俗中找到参照的困难与磨砺。“如果能坚持绘画并觉得这个东西有意义,那么意义在于不断地创作。对我来说,创作一幅画可能当下还是有意义的。但完成这个画后,我的意义就在于创造下一张画......固定在外部的框架里,无论是身份政治、地缘性、自我认知等等议题和表达,对我来说它们没有触及到生命最本质的驱动力,反而是一种消耗......而使用绘画为媒介来作为‘隐藏信息’的接受者与转录者,对于我来说有宿命般的使命感”,陶显如此说。


图片

陶显作品《你的抵达》,布面油画,52x65cm,2023


与此同时,如果把陶显的创作纯粹地看成神秘学领域的玄幻演绎,或是精神世界的感性宣泄,也会是流于表面的误读。实际上,陶显为了实现她的创作所使用的方法谨慎而精确,与她想“转录”的信息及她的创作内核严密又恰当地契合。为了能够敏锐地接受“信号”,广泛地“消化信息”,再确保能够使这信息能成功抵达视觉层面并转录,艺术家其实将自己生活、经验、思想、精神、身心灵全部融合为一个抽象整体,调动为创作的“媒介”, 超越了理性与感性、技术与表达的二元分野。


图片

陶显作品《隐匿的微风》,布面油画,100x100cm,2023


在创作《隐匿的微风》时,艺术家这样描述:“我奶奶家的阳台种了很多仙人掌,在江南竟可以长得有两层楼那么高。上面的花开得特别好,当时觉得太神奇了,娇嫩水灵的白色里带一点粉红,不像水里长出来的,也不像沙漠那样开出来。当时我拍了照片,在半年后回头看时,我觉得才突然看到了我想表达的东西,并把它作为我的元素。当我处理时把它想画得像个生物一样,花蕊则感觉像虫子的触角伸上来;我想画一个像两条蛇交叉,但又像手,又像花蕊的延伸部分。这种“click/被击中”的宿命般的感觉是我处理的媒介,有一个模糊的图像,在我的内景中开始生成。这种模糊的想法不会立刻被具象,可能会停留。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收集信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会接收到很多信息,不断地将想法“生成”得更加饱满。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开始画小稿。这过程中就会具体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来实现,比如部分需要建模,部分可能需要借助拍摄图像,最后还要结合并重新进行颜色搭配处理;也就是说,在图像最终以油画的方式被呈现前,前期实际上存在海量复杂而琐碎的转化与处理。”


图片

陶显作品《她的震动 - s》,布面油画,100x80cm,2023


图片

陶显作品《栖息地》,布面油画,125x150cm,2023

《栖息地》来自于陶显在香蜜公园偶遇的“能量对了”的扶桑花、《夜莺吟唱之时》中的羽翼在艺术家有了初步想法后很久,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偶遇了路易丝·布尔乔亚画中的椭圆曲线才得以实现……类似的工作方法在陶显这一阶段的作品中都可以窥见踪迹,它们也以更隐含的方式与彼此、与艺术家,与被转录的“内部景观”在共处的物理展览空间中以谐振相呼应,灵性在其中暗涌——这一切以模糊、暗示、隐匿的方式进行,反而是为了更准确地“转录”:那些不可被捕捉却又实在存在的振动频率、那个悬浮于现实之上却又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实存之中的超验本质,反而因此在暧昧之中反衬地更清楚了。

而展览空间内,陶显刻意拍摄转印的工作流程草图与手稿、分布于本次展览作品中自然元素的“人工感”、“现成物感”及舞台感设置,即是严丝合缝地使得艺术家的方法论实现链路得以完整闭合而自洽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使得关键信息解码的线索不至于在满溢的梦幻氛围中迷失,而是能克制而谨慎地指向那个通向另一维度的隐秘通道。


图片

陶显作品《在你的指尖跳跃 双联-2》,布面油画,128x180cm,2023


这种具有通感又准确的创作方式得以运作的背后有着宿命般地互相成就的实现过程。生于安徽的陶显在央美毕业后求学于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回国后于深圳工作生活。陶显在国内与海外的美院系统教育中一直是游刃有余的佼佼者,但也同时一直一定程度地“游离”;在过了一段时间,“抛弃”了当代结构里的话语后,她才似乎重返了绘画。而没有这一路以来的经历,陶显也无法实现今天的创作方法。


图片

陶显个展“夜莺吟唱”展览现场,飞地艺术空间,2023


如同陶显自述,“原来绘画追求释放感,激情在瞬间释放完毕,然后就没有了,仿佛还缺点什么。现在创作时,我将自己的感官放大,更敏锐地‘接受信号’,同时,在具体层面,更克制、精细、更谨慎的思考与实现;在前期的‘信息采集’阶段等待某种感觉击中我,或者与之共振,然后再通过一次次的小稿慢慢使其轮廓浮现,最后开始真正在画布上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是一遍过。这种状态在语言层面看似被按笛卡尔的二元论分类才能描述,但其实在我的处境中,所有都是融合不可分地在一个整体里面、陷入混沌之中,更像道家的哲学,并不可作理性与感性、前期与后期、技术性与艺术性这样的区分。虽然在画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繁琐、痛苦或者缺乏激情的情况,但这种方法是持续而有趣的,也是目前比较适合我的方法。”


图片

陶显个展“夜莺吟唱”展览现场,飞地艺术空间,2023


陶显的创作正如同暗夜中的夜莺的吟唱一般,是唤醒另一维度的精神景观感知力的信号。而这振动频率一旦觉察,便如同宿命般再也不可忽视。她用既暧昧模糊又精细准确的图像与文本作为未可知的灵性空间的投影,既是悬浮于可感知的现实物理场域的“飞地”,又是生长根植于其中并由复杂的通感体验编织而成的真实存在。


图片

陶显个人展览《夜莺吟唱》现正于深圳华侨城飞地艺术空间开放,展期持续至10月29日。在“深圳速度”构建的钢筋丛林中,被茂密绿植覆盖的废弃厂区改造而成的华侨城好像一块在“科技大厂”夹缝中的“文化飞地”,而陶显在飞地艺术空间的展览从内容与在地公共性上正是对此的双重映射。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这是当代艺术界最棒的灵感诞生故事之一,一闪而过的直觉最终彻底改变了一个领域。1998年,艾尔·安纳祖
deborah solomon 0评论 2023-11-22
在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开馆20周年之际,继上半年的展览“世界课堂”(world classroom)用
王天艺、杨亦舒 0评论 2023-11-22
从画廊offer waterman所在的梅菲尔区高档街道,到时装设计师jonathan anders
木兰&何冰轮 0评论 2023-11-22
 nicolai ivanovich fechin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钦俄裔美籍画家,
artyouhua 0评论 2023-11-22
“我很喜欢波兰裔社会学家齐格蒙·包曼关于当下的形容,他说我们正处于‘液态现代性’中,不再有永恒的关系
盛泺颖 0评论 2023-11-21
无疑,如今的尼奥·劳赫(neo rauch)是一个受到许多人喜爱的艺术家——在《纽约客》2021年的
yutong yu 0评论 2023-11-21
月前,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宣布,将于2023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呈现展览《禅之心》,独家展出
艺度 0评论 2023-11-20
《手持调色板的自画像》/ 爱德华·马奈,1879提到印象派,人们往往会想起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人。
祝羽捷 0评论 2023-11-20
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就是要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去绘画,然后到那时,在生命结束的时
张泓 0评论 2023-11-19
赵青(卿),1989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1993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2002年中
川美油画 0评论 2023-11-19
/ shiota chiharu # shiota 
sʌni 0评论 2023-11-17
清风徐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湖南文联 0评论 2023-11-17
在canu持续美大展「情感衣旧」现场,荷兰艺术家thirza schaap的作品《waterlill
canu 0评论 2023-11-16
英国地理学家多琳·梅西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身份由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构成。这种社会关系会随着时空变
创意内容平台 0评论 2023-11-16
art021 在上海展览中心, 2023photo courtesy of art021刚刚于上海展
yvonne yao 0评论 2023-11-1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