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掌上非遗

2023-09-05 14:19:00

图片


图片



竹,一直以来都是君子的象征,它以高风亮节,虚中洁外而被文人所喜爱。而在历代能工巧匠的手中,竹与人的关系则更为紧密。



图片


竹编工艺,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在过去,人们因地制宜,用竹子编制出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心灵手巧的农村人,还会利用竹来谋生,由此产生了一项专事竹编的职业——篾匠。


图片


祖祖辈辈,世代相传,使得这一门技艺得以在时间长河中传承下来。今年77岁的刘宜生,在31岁那年从父亲那里接过了竹编的手艺,这一编就是46年。刘宜生说,他的父亲用这门手艺养活了他们一家,而刘宜生这一辈子的时光,也都是在跟竹子打交道。得益于家传的手法,刘宜生的竹编技艺非常扎实,各类用篾制作的竹制生活用品,他基本都能制作。而他的手艺中,最精湛的当属制作闽清层篮礼担。


闽清层篮礼担


层篮礼担是闽清嫁娶、生子习俗里的必备用具,用来装扮成“花担”,装礼饼、瓜子、香烟、糖果、花生、寿面、猪蹄等,讲究的就是一个礼数周全,优雅好看。小小的容器,纵横的竹香之间,承载了岁月的沉淀和家的温暖。


图片


“古时候人们办喜事,层篮礼担都是要去有条件的人那里借来用的。以前一个村里,如果有1担或者2担层篮礼担,都是很像样的了。”——非遗竹编传统手艺人 刘宜生


图片


要制作好一个竹制品,最重要的就是篾片的制作。篾片不仅需要粗细恰当,还要厚薄均匀,而这也正是做好层篮礼担的关键。刘宜生说,制作层篮的竹子,都是选用4年以上竹龄的毛竹,经久耐用。若没有使用4年以上竹龄的竹子,则层篮礼担的耐用性会不足。


选竹刮青、剖竹劈篾、拉丝打磨等等,正是这些繁琐又耗时的步骤,成就出了条条温和细腻,可被造型的篾丝。而这功夫,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熟练的,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沉淀的。


图片



“我年轻的时候做一担层篮,只需要9天。现在,我做不了了。去年一整年时间,只做出了7担,中间常常都要休息一阵。”

——刘宜生


用篾刀利落地剖开竹筒,反复劈薄、拉丝,开成大小一致的竹片。而这其间,精准度的拿捏,全凭眼睛和双手。刘宜生坐在竹凳上,虽然看上去饱经风霜,但眼睛明亮有神。双手翻动间,一条条纤细的竹篾成型了。


“像这个层篮的手艺,是需要相当高的手技,要出师最少需要三年。要求做出来的隔层,要能灵活地重合起来,而且做出来的层篮要正好可以装100斤的礼饼。”

——刘宜生


成型后的竹篾,还要根据层篮制作的用量,选取出合适的数量,进行蒸煮上色后方可使用。接下来,便是挑一压一的手工编织。看似柔软的篾丝,依然有着属于竹的坚韧,在交错编织之间,刘宜生的指尖纵横翻飞。普通的竹子,在他粗糙的大手中仿佛有了灵性,各就其位。


“编的工序其实是最费时费力的,因为它用的是细篾条,且几何图案和吉祥文字的编织都有讲究,后面还要敲上铜片锁边。”


闽清层篮礼担

编竹篮看起来是一件简单又平常的小手艺,可这里面却包含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心酸。那个没日没夜,起早贪黑的加班加点,是一家人的生计所望。四十多年,日复一日的编织,年复一年的破篾,刘宜生的双手早就已经长满老茧。



   “早年,我们村有二十几个人会这个手艺,现在已经没有人来学这门竹编手艺了,只剩两三个人了。我老了,也做不了了,所以也没有办法传下去了。但在其他的地方总归还有人在继续。”——刘宜生


对于坚守了一辈子竹编手艺的刘宜生来说,失传是遗憾的,但也是释然的。


图片


竹编,是祖祖辈辈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传家之宝,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有着深远的意义。如今,手编竹艺也被搬上了银幕,成为了人们记忆中的乡愁。


延伸阅读

竹编常用手工用具:


篾尺,主要用于丈量尺寸和编织是挑起经篾、穿插纬篾之用。


篾刀,是竹编艺人的主要工具,破竹、启篾、分丝等操作都离不开它。


剑刀,是一种使竹片、篾丝达到宽窄一致的工具。


刮刀,专门用来刮篾、浑丝的刀具。


手钻,是竹编产品钻孔的工具,如夹口的胶合、产品的封口。


卷刨,又称“一字刨”,用来刨光竹编中的夹料、提手等部件。


榔头,竹编榔头比木工榔头小巧,在竹编品装配时作敲竹竿、圆钉之用。


锉刀,常见的有尖头锉刀和平头锉刀,用于锉产品的夹料或环料,使其平整。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