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掌上非遗

2023-09-05 14:18:00

图片

对于大多数农作物来说,农忙都在夏秋两季,而茶则是从春天开始丰收。茶,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春的礼物。供图/视觉中国


立春之后,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别看北方人还裹在厚重的羽绒服中,神州之南,采茶人已开始采摘今春第一轮新绿。
春茶的魅力,世人皆知。有道是“一两春茶一两金”,但春茶究竟好在哪?夏茶、秋茶、冬茶在口感又上有什么不同呢?

夏茶涩,成长的烦恼


图片


一般来说,夏茶的品质是一年四季中最差的,但也有例外。对于红茶来说,最佳的采摘时间为夏季,因为夏季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上升,有利于红茶的发酵,使红茶的干茶和茶汤色泽更为红亮,滋味更浓烈。上图为印度夏季的采茶场景,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的大吉岭红茶,便是采摘于5-6月。 供图/视觉中国


 茶树是常绿木本植物,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冒芽。为什么夏茶和春茶的差别这么大呢?答案就藏在茶叶里面。
一片茶叶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其中包含的化学成分多达500余种,而要评价一片茶叶的滋味,我们只要看两种最重要的物质:氨基酸和茶多酚。氨基酸的比重越高,茶味越鲜甜 ;而茶多酚的比重越高,则苦涩味越重。
 氨基酸形成于茶树的根部,然后输送到枝叶、嫩芽,是促使茶树成长的重要营养物质。春茶经过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积累了丰富的氨基酸。 茶多酚呢?是茶树代谢的产物,早春时节气温较低、阳光较弱,茶树代谢缓慢,故茶多酚含量偏低。这一高一低,成就了春茶的黄金酚氨比例,也形成了鲜爽的滋味。 到了夏天,“化学工厂”里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于天气炎热、光照强烈,茶树代谢旺盛,芽叶中茶多酚的含量逐渐递增。与此同时,为了帮助茶树快速生长,糖类物质的形成和转化较多,氨基酸分解加快,含量明显减少。这一升一降,造成了酚氨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也带来了浓烈的苦涩味。 因此,夏茶的品质是一年中最差的。除了滋味不佳,夏茶还容易招害虫。夏季是虫害的高发期,而茶叶却最忌讳喷洒农药,所以茶田的害虫最猖獗。走在夏天的茶园,常常可以看到成畦的茶叶布满虫洞,或蜷缩、枯焦,看得人心里发毛。
图片

安徽省休宁县的茶农正在用采茶机采收夏茶。这正适合用于采夏茶,因为夏茶的产量大,但品质较差,卖不出好价钱,想要盈利就只能尽力降低成本。供图/fotoe


不过,凡事都是利害相随、得失相生。就算是人见人厌的害虫,也能在特定条件下,与茶叶成就不可思议的良缘。比如产自台湾的极品乌龙茶“东方美人”。 “东方美人”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小绿叶蝉的意外杰作。这种茶叶遭到小绿叶蝉叮咬后,会释放出一些特别的香味物质,以吸引小绿叶蝉的天敌前来除害。这些香味物质,经过乌龙茶工艺的深度加工,就会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果蜜香味。茶叶受叮咬的程度愈高,产生的香气愈显著,茶的品质愈佳。因此,这款茶的最佳采收期,就处于小绿叶蝉最肆虐的炎夏,芒种至大暑之间。
受过虫害的叶片,蜷缩并呈现出片片红褐色斑,就像被火烧过似的,但一经冲泡,茶汤呈现明澈鲜丽的琥珀色。色彩鲜艳斑驳的叶片,在茶汤中旋转舞动,恰如美人的舞袖一般梦幻,“东方美人”之名便由此而来。
当然,如此“幸运”的茶叶,在夏茶中属于极少数。如果说夏茶有什么真正的优点,那就是产量大,可惜绝大多数的夏茶都被弃之不采,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茶产业专家张士康曾指出,2015 年中国茶叶总产量达227.7 万吨,而我国的茶叶只有30% 左右的鲜叶(主要是春茶)被采摘利用。这意味着其余的 70%(主要是夏秋茶),也就是 500 多万吨鲜叶,都留在树上自生自灭。
为了减少损失,很多茶学家都千方百计地改造夏茶,比如通过改进萎凋、杀青等工艺,降低茶叶中的酚氨比。还有一种方法,是给夏茶“防晒”,即种植遮荫树或覆盖遮阳网,改变茶树冠层的光照、温度环境,减缓茶树的代谢过程,降低茶多酚含量。在南方的很多茶田,都能看到一畦畦茶树边种着梅树、枇杷、杨梅、板栗等高大乔木。这种模式被称为果茶间作、林茶间作,既能提高茶叶的品质,也能增加茶园的收入。    夏天,为茶树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苦涩的味道。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秋茶香,稳稳的幸福



图片

寿眉,是产于福建福鼎等地的一款白茶,根据采摘季节的不同,分为春寿眉和秋寿眉。一个品种,两个季节,有着“白茶双骄”之称的春寿眉和秋寿眉,有着怎样的不同? 摄影/黄小黄 刘忠雄




茶行业流传着一句话 :“春茶香,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秋茶的品质,原是可以和春茶媲美的。



老茶客喜欢说“春水秋香”,说的是春茶和秋茶最突出的优点:春茶的汤感好,而秋茶胜在香气。春茶经历了漫长的冬季,积累了丰富的营养成分,所以茶汤细腻醇厚,内含物质丰富。那么,秋茶的高香从何而来呢?
初秋到中秋被称为“小阳春”,是茶树的又一个生长佳期。此时的气候较为温和,介于春夏之间,有利于苯甲醇、苯乙醛等花果香型芳香物质的形成,所以秋茶带有一股特别的花果香气。另外,秋天降水较少,气候干燥,有利于在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存香气。同时,茶叶本身因含水量少而略显粗老,这反倒使秋茶更经久耐泡。虽然鲜爽度不如春茶,但香气扎实、直接,韵味悠长,很受老茶客的喜爱。如果说春茶喝的是那股清新恬淡的青草香气,那么秋茶喝的则是一种简单、醇厚、浓烈的味道。    但是自古以来,秋茶的受欢迎程度始终赶不上春茶。一方面,这是因为春茶的颜值与滋味俱佳,在广大茶客心目中的地位难以撼动,另一方面,很多茶农也讲究在秋季留叶,保护茶树的长势,以助来年春茶增产。说到底,还是厚春而薄秋。    也有例外的时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中,大采秋茶就曾经成为一种风行全国的“革命措施”。浙北一带的茶农,出于对茶树的养护,祖祖辈辈流传着“大采秋茶犯天骂”“前世不修采四抽(即秋茶)”这一类农谚,认为“采秋冬茶是挖茶树的老根”。但是在狂热的革命风暴中,这些农谚被批成了“迷信思想”,茶农们喊出了“割不尽的麻,采不尽的茶”“头茶不采,二茶不发”等新茶谚。根据发表在《浙江农业科学》1960年第4期的一篇《大采秋冬茶的初步调查报告》,一些茶园的采摘期,从1956年的93天,飙升到了1959年的210天。从春季到秋季,茶叶都被采得精光,秋茶产量甚至超过了春茶。    竭泽而渔的结果,是茶树的生长规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茶叶的产量锐减,直到数年后才慢慢开始恢复。在那个号召“以粮为纲”的时代,大采秋茶当然不是为了追求茶香,而是将茶叶当成一种生活所需的口粮来对待。既是口粮,能入口即可,何分春秋?    好在那个焚琴煮鹤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也只有当时光重归平静,我们才能悠闲地泡上一杯秋茶,细细品味那沉稳、自然的茶香。

冬茶甘,德才兼备的隐士



图片

一丘雪后的茶园,藏在云雾飘渺的黄山深处,如同世外仙境。冬茶,产量极少,但自有一股幽绝的甘香,便似这仙境里的隐士,令人心驰神往。供图/视觉中国


在一年四季的茶叶生产中,冬茶的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就像一个隐士,独居在寂静萧瑟的深山里,只在雪前偶尔冒出一两个嫩芽,将这个世界窥探一番。
w在冬天的茶山,草木枯黄凋萎,唯有茶田里仍旧是一派葱茏。随手采一片鲜叶在嘴里咀嚼,馥郁的香气不输秋茶。好的冬茶是茶中极品,卖得比春茶还要贵。    奥秘在于,霜降后气温降低,茶芽生长非常缓慢,几近于停止。据研究,冬季的茶叶里,茶多酚的含量下降到了最低,而茶多糖和芳香物质则逐渐积聚。所以,冬茶经过加工后,汤色微黄似蜂蜜、琥珀色,其味甘甜爽口,香气厚重,茶味醇和。可以说,寒冬非但没有使茶树摧折,反而锤炼出了一股幽幽的冷香。    既是隐士,内在修养自然是不会差的。据茶学专家袁祯清博士归纳,冬茶有五好,分别是:好看,茶汤清纯透亮,经过多次冲泡仍色泽明亮;好闻,具有罕见的甜蔗香与花果香味;好喝,冬茶的茶多糖含量比其他茶高出一倍以上,甜味厚重,入口柔润无苦涩味;好放,冬茶的叶片相对较老,稳定性好,存放一年基本不影响口感和香味;好用,冬茶中富含的茶多糖,在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与抗血栓等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    但采冬茶是“逆天而行”。冬天的茶树,本应休眠、调养,以待来年春天健康生长。此时若将本就十分稀少的嫩芽强行摘取,无异于杀鸡取卵。所以,冬茶的产量十分稀少。也许,喝冬茶就像寻访隐士,遇到了是有缘,遇不到也不必强求。 

春茶鲜,三春争及初春景



图片和暖的春风中,幼嫩的茶芽宛如豆蔻妙龄的少女在枝头亭亭玉立,背上还披着一层细细的白毫。茶树一年四季都可以冒芽,但如此青嫩的芽叶,也只有在草木萌动的春天才能看到。春茶的品质,也是四季茶叶中无可争议的第一等。摄影/黄小黄
鲜嫩,是人类对大多数食材的追求目标,茶叶也不例外。什么时候的茶最嫩?当然是春天。早在唐代,茶农就只采春茶,秋冬茶一律留养。“茶圣”陆羽也在《茶经》中开宗明义地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在“茶圣”看来,只有在春天采摘的才是茶,其他季节采的都是树叶子。这也就难怪,在唐人李郢的诗里出现了这样的盛况:“春风三月贡茶时……万人争啖春山摧”,全国的茶农和茶客都扎堆儿在春天上山一顿猛采,把山都采秃了。
根据嫩的程度,春茶又能被细分为三六九等。拿大名鼎鼎的龙井茶来说,很多人都熟悉“明前茶”一词,指的是在清明节前采制完成的茶叶。清明前气温较低,茶叶的生长速度较慢,能够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数量很少。故而在很多人看来,“明前茶”就是优质龙井茶的代名词。
殊不知,比“明前茶”更嫩的还有“头春茶”,比“头春茶”更嫩的还有“头采茶”。“头春茶”,指的是开春后第一批规模化采摘的茶叶,对于很多名优茶来说,代表的就是最高品质。“头采茶”,则是赶在开春时,对那些数量极少、已达到采摘标准的芽叶,进行第一次采摘。作为最嫩的茶,“头采茶”常常成为商家炒作和追捧的对象。
图片供图/图虫创意
其实,“头采茶”的品质,未必是春茶里最好的。相比之下,许多老茶客反而更推崇“雨前茶”——在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制的茶叶。清明后,气温和降水量持续上升,茶叶的生长速度加快,因此“雨前茶”的内含物质也更为丰富,滋味更加鲜浓。虽不嫩,但够味儿。
尽管夏、秋、冬茶都各有特色,但春茶的“综合素质”无疑是最高的。整体来说,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过半年左右的休息酝酿,贮藏了大量养分,使茶树萌发出了一年中最蓬勃的生机。春梢的芽叶,柔软而肥硕,色泽翠绿,茶汤也是饱满丰厚,可谓色、香、味俱全。品上一口,就是一个字 :鲜。
这种鲜味,不仅能用嘴巴喝到,还能用眼睛看到。产于福建的白毫银针、江苏的碧螺春等名茶,皆是以初春幼嫩的茶芽制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茶叶的下表皮布满了一层白色的细茸毛。不知道的以为是茶叶发霉,其实这是茶芽鲜嫩的表现,如同茶叶的“胎毛”,叶片成熟后就会脱落。这些白毫,是茶芽用来存储营养物质的储藏室,其中尤以氨基酸的储量最为丰富,而茶多酚的含量,却比叶片中低。因此,白毫能增加茶的鲜甜、减少苦涩,如同茶叶自带的“糖包”。
茶,本是大自然里的一片嫩芽,自从被人类发现,就和春天牢牢绑定在了一起。福建一带的白茶可以采三季,有意思的是,这三季茶不叫春茶、夏茶、秋茶,而是叫做头春茶、二春茶、三春茶。明明采于夏秋,也要和春搭上一点边儿。这是想说,不论什么季节,茶总能带给人一份春意吗?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