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莲城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这千年时光里每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们记录了我们的历史,反映了我们的文化,闪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而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一起拾起湘潭千年岁月里散落在大众视野之外的宝贵“回忆”,一起去看看祖先们曾经的生活吧!
前世
衣冠优孟本无真,片纸糊成面目新。
千古荣枯泡影里,眼中都是幻中人。
——清.陈赓元《影戏》
壹夜幕降临,人们聚拢围坐,大戏即将上演。纸影艺人登台出场,一人分饰多角,手里摆弄着精巧的纸影戏偶,在方寸间的小小幕布上,在灯光摇曳的光影交错里,演绎着千年以来的荣辱兴衰、悲欢离合。
是历史的回声,亦是文明的剪影,这就是湘潭纸影戏。
(非遗中心特色民俗活动现场)
说起纸影戏这行古老的艺术,在宋朝年间便已经是“华夏顶流”。
据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更有弄影者,原汴京初以素纸雕簇。”
这里提到的“素纸雕簇”技艺,便是纸影戏的起源,也是纸影戏造型雕刻最古朴的技法。
随着潮流风尚的变迁,影戏使用材质逐渐演变,易于保存的羊皮、牛皮、马皮都轮番上阵。反而是纸影戏,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如今只有极少数地区,还依然保持纸影戏的风采,湘潭纸影戏是其中最典型、最独特、最具原始风貌的流派之一。
叁
湘潭纸影戏的起源,可追溯至宋末元初,官任翰林直学士的当世大儒吴伯清。至此以后,吴氏纸影戏历时七百余年,一直保持用纸质材料制作影偶道具,至当代吴升平先生,已经是第20代传承人。经过吴氏历代影戏大家的不断打磨,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纸影戏技艺体系。
(湘潭纸影戏第20代传人吴升平)
影偶道具制作
制作一个纸影戏偶,
是一段耐心的旅程。
它既源于历史,又来自生活,
经过绘图、双雕、单雕、组合等16道工序。
一笔一刀,一招一式,
就好像一次修行,
诠释着艺术的细腻与历史的辽阔;
也如同一场倾诉,
道不尽“择一事做一生”的坚持。
(湘潭纸影戏新时代传人吴渊)
而“异形刀法”的雕刻技艺,
是吴氏纸影独有的秘宝。
不仅能令影偶线条流畅,
还可以让人物脸谱五官活动自如,
喜怒哀乐,嘻笑嗔骂,
演绎百态人生。
影戏表演
(非遗中心文艺惠民活动现场)
观看一场纸影戏表演,
往往会折服于艺人的多才多艺。
影偶道具均由一人操纵,
不同的唱腔:
湘剧南路、北路、高腔、昆曲
也是信手拈来。
影偶七分脸七分影身,
加上一方幕布,几盏光源,
便能看到岳飞大战金兀术,
关羽千里走单骑,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等各种精彩大戏。
台上的纸影戏偶人喊马嘶,金鼓交鸣;
台下的观众如痴如醉,
千年往事仿佛尽在眼前。
今生
也一直会有人说:
非遗是“老古董”“老手艺”。
但其实,非遗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承它的人变了,
有坚持一生的老者,
也有传承非遗的年轻人。
他们正用新鲜的角度,
身体力行传播着中华文化。
承载它的物件也变了,
纸影戏不仅是一块幕布,几张戏偶。
更能做成各种装饰品,
点缀每个人的生活……
正是因为改变,
那些被人认为是古老陈旧的文化,
才被翻新得更加时尚,更具审美价值,
重新焕发它的生机与活力!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