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艺术中国

2023-08-26 17:30:00


图片张雷 图片©品物流形
文_刘鹏飞
  导言  
当下,中国艺术乡建恢复了疫情前火热的势头,各地大地艺术节此起彼伏。但正如行业内的灵魂疑问:艺术能给中国乡村带来怎样切实的改变?中国有多少艺术家和设计师能长期埋首乡村工作和生活?即使在重视地方设计的日本,产生了长期致力于地方文化品牌研发的梅原真、白水高广这样的设计大师,但从整体上看,日本百分之八十的设计师都集中在东京和大阪两大都市。我国还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的阶段,大部分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还是围绕城市发生,艺术家在乡村的创作也往往是短期项目。但随着国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已经有部分艺术家和设计师看好乡村未来发展,开始进入乡村长期实践。
图片青山村航拍 摄影:刘鹏飞
近日,笔者参加了在浙江青山村举行的“在青山•群响艺术季”活动,在这里长期驻扎的设计师在青山村中所呈现出的成果让笔者感受到中国未来乡村发展的某些可能性。青山村是杭州西侧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林木葱郁,水系发达,环境优雅,但无论产业特色还是居住环境,在浙江众多山村中颇为普通。青山村真正为世人所知是在张海江推动的水源地保护项目,以及之后展开的一系列文化活动。
在这次青山村艺术之旅中,笔者注意到青山村和其他文化乡建村相比,这里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文化中心,而是很多文化团体松散地分布在青山村各处发挥职能,尤其这里有一批常年居住在这里被称为“新村民”的文化工作者。他们在青山村的生态保护、公共建筑改造、传统工艺创新设计、自然美育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图片改造前的融设计图书馆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
图片融设计图书馆(青山村)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融设计图书馆图书区部分 摄影:刘鹏飞
在主办方的推荐下,笔者参观了艺术季在地连接版块的重要内容——“融设计图书馆”。“融设计图书馆”在青山村中心位置,这座图书馆就是在村里一座老旧礼堂改建而成,相比青山村民居小洋楼,这座建筑很古旧,据说这里过去还跳过白毛女,办过小工厂。进入图书馆首先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空间的木结构,头顶上老旧纤细、曲折交织的大小木梁看上去弱不禁风,就这样歪歪扭扭地撑起偌大的屋子,而这座老屋的木架桌椅却是楞角分明的现代设计,木架上呈现着中国传统民艺的分类图样,比如绳结、编织,印染、雕版等等,每块都是一种工艺的局部,每种工艺都有数种样式。很难想象,在一个质朴的乡村里能有传统工艺收藏如此丰富细致的专业文化空间。
图片“飘”图片©品物流形
“融设计图书馆”的主理人张雷也是设计公司“品物流形”核心的三位发起人之一。笔者对“品物流形”颇有印象,多年前,他们凭余杭油纸伞的糊伞工艺制作的椅子获得了米兰设计周salonesatellite design report award 全场唯一大奖,这也是中国设计首次次获得这个奖项。

第二天,张雷相约笔者在一所夯土老屋里见面,这里正在举办 “青山建造进行中”在地建筑展览开幕式。张雷个子很高,穿着黑衣,梳着马尾辫,动作迅捷,颇有艺术家气质,这个小型开幕式可以说是一个乡建文艺家聚会,张雷热情地向笔者介绍了青山村的新老居民:建筑师黄明健、教育专家蒋莉、夯土建筑家任卫中、非遗油纸伞传人刘伟学...黄明健也向嘉宾介绍了正在建设的青山学堂和青山村文化综合体。
图片“品物流形”公司 图片©品物流形 
开幕式后,张雷开车带笔者去参观他的工作室,车子穿过一片静谧的竹林,在一个大院前停下,这里就是“品物流形”公司所在地,主楼是一座夯土工艺建筑。这里远离村舍民居,林木葱郁,很难想象在这样安静的山村里隐藏着一座巨大的“设计实验工厂”。张雷带笔者参观了公司内的工厂,研究和生活空间。张雷介绍,这里面堆放的展饰很多是给江南布衣、爱马仕等品牌设计的样品。公司现在四十多人就住在村里,他们分为传统工艺研究、商业、展览等很多项目组,设计师与村民也经常互动交流,教村民手工艺,共创作品。
参观完公司后, 笔者和张雷坐在一把竹椅上,笔者就“品物流形”的设计理念、在乡村的长期计划和青山村美学原则等问题对张雷进行了专访。
/ 从解构开始,重新认知中国传统工艺 /
图片“融-handmade in hangzhou”设计展部分作品图片©品物流形
艺术中国:作为一名设计师,您当时是怎样考虑从中国传统工艺入手?
张雷:其实挺自然的,品物流形最早在2004年成立,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在做产品设计和创新,产品设计在中国20年前基本上都是以山寨和抄袭为主,我们帮助客户创新非常难,我也很挫败。到2009年的时候,我就离开自己的公司,到意大利学汽车设计。留学那一年让我突然发现,我是一名中国设计师,我要做的并不是纯粹的创新,创新不是一个idea就叫创新,创新应该是一种文化流动行为,它让文化向前流动。创造一个全世界没有的设计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设计,但站在谁的肩膀上做事情?20年前,中国的设计师没有把自己的文化当作一个根基去对待。我在意大利的经历让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应该回到文化本身,但不是去copy我们的古老文化,而是让它流动起来,我们就用了解构的方式,把传统手工艺解构成材料工艺。
图片 融设计图书馆传统手工艺材料分类。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
图片融设计图书馆部分作品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解构和挪用是后现代艺术常见的方式,您如何将其应用在设计领域?
张雷:融设计图书馆里面看不到很多完整工艺品,而是工艺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或者非遗的解构或者过程。图书馆非常强调的事情就是解构,把工艺打碎之后再放到一起。我们形容手工艺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就是啄木鸟和树的关系,啄木鸟吃树里的虫子,它不是出于对树的保护,就像我们学习手工艺,我们真实的目的不是保护手工艺,我们就是想使用它。我们会把所有的手工艺按照设计的方式把档案整理好,设计师就可以很容易地去检索和应用。我们研究最早就是油纸伞。10年前我们和油纸伞传承人刘有泉一起研究油纸伞,他的孙子刘伟学当时还在上中学,后来他大学毕业后继承了他爷爷的作坊。我们从油纸伞开始,后来又做了竹纸、竹子、陶瓷、金属……一个个做出去,后来才开始做了“融”的展览。我们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去研究,把这些材料的工艺放在一个材料图书馆里,可以向所有人开放,于是就有了“融设计图书馆”。
图片
图片
图片融设计图书馆部分作品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对传统工艺如何具体拆分解构?设计师如何利用融设计图书馆这样的材料工艺库?
张雷:比如我研究皮影戏,就像切一块蛋糕,我横切竖切斜切都不一样,就看我怎样去切这个手工艺。我可以研究它的纹理、猪皮材料、染色工艺,或者雕刻技法,也可以只研究它的故事和情节,我们把它分开了,分开有什么好处呢?工艺可以用在猪皮上,也能用在纸上,它可以移过去。我们可以让这些手工艺解构,让它以dna级的方式被人理解。再比如我做一个设计,在图书馆选择三种材料,可能一个是西藏的藏纸,一个是北京的搪瓷,一个是江苏的金砖,不知不觉间就会组成新的东西,选择完之后,你可以在图书馆里检索查找他们的来源,再和手工艺人合作。每一个材料背后都至少有一到两个手工艺作坊,我们推动所有材料的手工艺作坊和艺术家进行链接,这是我们非常核心的做法。
/ 在青山村做长期研究计划 /
图片融•编织舘现场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您将融设计图书馆和“品物流形”公司搬迁到青山村是出于怎样的原因?
张雷:我觉得人的因素会高于环境因素。我看事情会有一个时间线,我看到在青山村一个年轻人张海江正在做水源保护,我会看到未来十年这里会是一个适合创业和生活的地方。还有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我们这种方式在商业上不会特别成功,现在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家具、产品、面料是跨学科研究型的,像一个研究生院,这种方式绝对是高成本,我们又没有那么多钱烧,就需要控制成本,我们又需要一个很好的环境,我们想到在未来20年甚至40年,我们可以在青山村工作生活。像我们做融设计图书馆并不是只为做一个图书馆,它本身就是一个几十年的研究计划。
图片融•编织舘现场 摄影:刘鹏飞
图片
图片江南布衣与融设计图书馆展开了为期五年的“布尽其用”项目。2022年推出两款概念产品,其一是品物流行创始设计师jovana zhang利用像纸一样薄的大理石材料编织而成《无限时空》,其二是品物流行创始设计师christoph john所创作《ooo》,是一把用线绳连接竹片编织而成的椅子。图片©品物流形

艺术中国:做这样的长期研究计划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张雷: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我们的目标要让每个行业里领军的品牌开始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第二,我们在推动中国设计师艺术家以解构的方式应用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材料。我们希望中国文化、中国手工艺能扎根到不同品牌中去,例如我们和新能源汽车、家具、陶瓷材料、木地板、时尚行业都在推动这项研究和应用。在时尚行业中,我们和江南布衣联合启动了“布尽其用实验室”研究计划,该计划会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对中国传统面料的材料与工艺的解构研究。我们会基于这项研究,去创作新的面料设计、家居产品设计、艺术装置设计。
艺术中国:如何将传统工艺研究项目融入到商业公司项目里?
张雷:比如我们和江南布衣的“布尽其用实验室”研究项目。每年的研究成果都会在第二年向公众公开,例如我们和江南布衣一起研究的梭织、针织工艺。我们也会和江南布衣联合研发面料设计、艺术装置。为什么要拉着领头企业合作?因为我们不能孤军奋战,我们应该和产业一起去做,这不是一个设计师自嗨的事,这既是设计师的梦想,同时也是一种商业的理性行为。我们已经坚持了10多年了,已经过了情怀的阶段了。
/ 对乡村和自然最小化干预 /
图片
图片青山村街景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您作为青山村的美学总监,您对于乡村的美学原则是怎么定位的?
张雷青山村有三个基本的乡建原则——物尽其用、就地取材,实用之美。这三个原则不涉及到设计风格,它总结了青山村的一个文化定位,青山村不是一个很富裕的村子,它没有什么雕梁画栋,所以合理运用当地材料就很重要。很多中国乡村为什么美丽,就是因为有当地的材料,哪怕设计一模一样,皮肤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更鼓励建筑使用当地的材料、当地的工艺。但我们不去做复古建筑,我们有一个slogan”传统的未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方向。我们既致力于传统工艺的复兴,我们也希望设计师把它带到未来,而不是做复古。
图片青山村稻田 摄影:刘鹏飞 
图片青山村一座竹桥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您曾经讲过要对村庄最小化干预,何谓对乡村的最小化干预?
张雷:一个是对村民的最小化干预,第二是对自然的最小化干预。对村民最小化干预,意思是我们不去改造村民现有的房子。我们一直跟各级政府和媒体讲乡村的美一定是多元的,和谐是一种美,但是对比也是一种美,是更加高级的和谐。对自然的最小化干预,比如说路灯,青山村的路灯比较少,因为路灯一多就会影响昆虫的繁殖。我们设计路灯平时暗一点,人走过去会亮,也保证人的安全。青山村不做旅游景区,我们对青山村的预期就是,乡村在未来最高理想,就是安居乐业。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这个乡村一定会越来越美,文化产业和农业会越来越发达,人才会越来越聚集,乡村的经济会越来越好;而不是简单的用旅游和游客带动短暂的经济,也不是用短暂的巨型活动体现乡村面子上的活力。
图片青山村公共汽车站 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青山村凉亭 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青山村纸伞亭 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访客中心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乡村建设必然涉及乡村的公共建筑改造,这方面您是怎么考虑?
张雷:我们给青山村定下大的调子,但是我们不定风格,风格可以多元。我们每周会参加黄湖镇的工作会议,会议会涉及到公共建设,我们不讨论某个设计好看不好看,但对和错我们可以清楚的讨论出结果。比如在王母山上,原计划要修一个牌子,我们的建议是不建牌子,而是建凉亭。我们邀请了研究凉亭文化的建筑师王俊磊博士,中国的乡村本来是有大量的凉亭,“送客要送到十里凉亭”,但现在凉亭都消失了,所以我们在青山村想要恢复凉亭文化。王俊磊博士并没有做古凉亭,而是新的木作结构。还有青山村的公交车站不用城里公交车站样子,而是请设计师设计在地的公交车站。我们请了三位建筑师罗宇杰、赵星、陆翔老师做了三个方案设计,每个方案有大中小微4个公交车站,我再去推动事情落地。建筑师陈浩如老师做未来乡村访客中心设计,一共做了两年,非常艰难,但有很大的意义。访客中心体量比周围建筑大,所以会有压迫感。于是陈浩如用竹子把建筑隐藏起来,这样就非常协调和软性了。这是用竹子很对的地方,我比较反对刻意用竹子,但这里是实用的,而不是装饰。
图片设计师chris教村民手工艺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设计师chris与村民合影图片©品物流形 
图片青山村两位女性村民曾带着自己的作品《水的一生》,登上了亚洲顶级设计展“设计上海”的展台图片©品物流形
艺术中国:我感觉杭州这边的乡村更偏好一些欧式风格的民居,您对此怎么看?
张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乡村的审美权是被剥夺的。像我爸爸他们那个年纪,穿的衣服,用的东西是一样的,计划经济下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哪个好看,那是集体的审美缺失。这就导致改革开放后,一下看到国外的东西如此丰富就会过于迷恋。但像零零后他们看得多了,就不会特别喜欢这样的东西,这种影响虽然会存在,但也一直在降低。但我们也不会去干预,要把审美权还给村民,要让他们自己做决定,你认为小洋房是美的,那你就做小洋房,做你最喜欢的东西。
艺术中国:您认为中国很多乡村建筑出现千村一面是什么原因?
张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建筑师没有参与。它的建筑设计费是建造费用的2-3%再打折,比如某个公共建筑建造费用是2,000,000元,设计费就是3%打折仅仅是42,000元,你还指望人家给你设计什么?只能去套设计施工图,所以千村一面就这么出现了。
图片建筑师黄明健在讲解青山村文化综合体  摄影:刘鹏飞

图片青山自然学校 摄影:刘鹏飞
图片即将落成的“青山学堂” 摄影:刘鹏飞
艺术中国:现在青山村已经有了一批文化和技术方面的新村民,如何引导这些力量投入到乡村建设中?
张雷:现在青山村已经有40多位设计师在这里常年工作,我更希望艺术季邀请的艺术家,能够进入到青山村日常的项目,和真正的乡建紧密结合。青山村的项目很有意义,都是基于解决青山村核心问题去做。像青山学堂,我们不只做一个房子,我们要先找到教育的方案,适合乡村的公立基础教育是未来乡村第一要解决的事情。在邀请建筑师黄明建老师启动设计之前,教育专家蒋莉老师,已经带着团队在青山村实践了一年多,并且给出了中国乡村公立教育的具体利来网的解决方案。青山村的教学点,还未得到余杭区教育局的支持,未来乡村的教育实践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这的确在制约着乡村的人才引入和发展。
当人才的核心问题解决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提升,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受访人:张雷 采访人:刘鹏飞 录音转文字:曹枫茹 图片提供:胡京融)
图片张雷

张雷,品物流形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设计总监“融 róng”设计展策展人。带领“品物流形”设计团队获得20余项国际设计大奖, 用当代设计语言对传统材质, 传统手工艺重新定义, 作品在意大利、法国、荷兰参与全球巡展。与 christoph john 和 jovana zhang 共同创立非盈利机构融设计图书馆,带领团队系统研究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体系,推动当代设计对传统材料的应用。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