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艺绽】传统美术—北京宫廷补绣(北京市级非遗项目)
╱ 京绣 ╱
历史背景
北京补绣
╱ 京绣 ╱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曾在其《菩萨蛮》一词中如此形容衣裙之上拼贴装饰的美。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很早之前便已经存在这样的工艺,因其历史上是为宫廷需求而产生,故被称为“宫廷补绣”,又称“丝绫”、“堆绣”。其技艺起源于唐代,盛于明清,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装饰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工艺流程
01
宫廷补绣有着悠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荆楚一带就有一种风俗可称为这种工艺的雏形。逢年过节,当地人会将五色的彩绸剪贴成花、鸟形,贴在屏风,或戴在头上。这种风俗在唐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手工艺,叫"贴绢"和"堆绫"。
02
贴绢是以单层丝织物剪成图案平贴,堆绫则是用丝绫或其他丝织物剪贴、堆叠,拼成多层次的图案。堆绫工艺最盛行、技艺最成熟的时期是清代,至今故宫还收藏着用堆绫拼贴工艺作装饰纹样的袍、褂、椅垫、荷包等。而"补绣"则是在古老的刺绣技艺基础上,结合唐代"堆绫"、"贴绢"技艺,发展出的一种综合性手工技艺。
03
宫廷补绣选用的主要材料有丝绸、花绫、绢、凤尾纱、棉布等,在原材料的选用上充满创意,独具匠心。补绣工艺的最终形成,最主要得力于织绣技法的丰富。在织物的基础上,补绣工艺借鉴与采用了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工艺。
正品展示
图为北京雍和宫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绿度母补绣像》,是乾隆皇帝的母亲率宫女制作供奉的,由7000余块大小不等、色泽各异的绸缎补绣缝制而成,精美绝伦,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补绣作品《观音大士》,宗教人物是补绣的重要题材。
京绣现状
2021年7月13日,丝路云裳传统衣韵文化论坛暨故宫出版社新书《云裳华仪》发布会在北京中国政协文史馆举行。
由故宫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新书《云裳华仪——毕红清代服装藏珍暨原创作品集》与公众见面。
该书选取古典美衣收藏家毕红珍藏的清代宫廷服装60余件、京绣纹样110余幅,通过精美的图片和相关研究文章,从我国传统服装的样式设计、面料衬料、色彩搭配、刺绣纹样、线色针法、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入手,集中展现京绣技艺及中式传统服装之美。
京绣
《云裳华仪》内页
-end-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