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民进网

2023-08-15 14:00:00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首次被发掘时,其中21件西汉时期的刺绣珍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刺绣艺术品。随着马王堆一号墓刺绣作品的重现天日,与苏绣、蜀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的湘绣,开始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

半个世纪后,随着带有浓郁“中国风”的各种艺术品再次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刺绣这种古老且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又走到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追捧、传世与流行的十字路口。多年来,虽然湘绣艺术和来自江苏苏州的苏绣艺术被合称为“苏猫湘虎”,但前者的知名度显然逊于后者,其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商业化程度,也有宣传力度的差异,更有两地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然,如何在新时代令湘绣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著名湘绣艺术家刘雅一直思索的问题。

《环球财经》与刘雅的对话,从湘绣艺术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展开。

刘雅

高级工艺美术师

湘绣青年艺术家

国家级非遗项目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百年湘绣

centennial xiang embroidery

《环球财经》:湘绣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刺绣艺术,它是因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了相关的丝绸刺绣艺术品之后,才变得广为人知吗?

刘雅:其实不然。湘绣走向世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随着交通的发达,刺绣这门原本带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也逐渐流向其他地方。我国四大名绣中,来自江苏苏州的苏绣、来自四川的蜀绣在这一时期专供皇室宫廷,像皇帝嫔妃们的服饰、王公大臣们的朝服等上面的各种吉祥图案,大多是采用苏绣、蜀绣技艺而成,大概是在明清时期就形成了以苏绣为范本的宫廷刺绣,确实名气很大;相比之下,湘绣的活力来自于民间,很多工商阶层,特别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大多会购买湘绣图案的衣物,来彰显自身文化品位。

进入20世纪,民国时期的我国刺绣艺术就已经有“湘绣甲天下”的说法了,这与清朝灭亡、皇室衰落后苏绣、蜀绣逐渐无人问津有关,虽然湘绣始终没有进入皇家服制而不像苏绣那样给世人留下了“高大上”的印象,但湘绣独特的艺术特色早在百年之前就已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出了中国独有的刺绣艺术的魅力。

1933~1934年,在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时任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张祥麟、时任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时任湖南省政府代表何凤山等人,将湖南长沙“锦华丽绣庄”的作品——罗斯福半身绣像带到展览会上并当面赠送给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这在当时就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巨大轰动,全球参展商无不赞叹这幅作品的精美与传神。博览会举办完毕后,这幅作品被美国亚特兰大市小白宫博物馆收为馆藏珍品;而该绣庄另一幅湘绣作品《乐雁图》更是获得了芝加哥世博会奖章,这是湘绣首次获得国际荣誉,也为我国传统艺术在全球打开了知名度。

《湘绣罗斯福像》

改革开放以后,湘绣也逐渐走出国门,让全世界的朋友都能有机会欣赏湘绣作品,这也是给湘绣在新世纪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我认为湘绣是一门从未断代、一直不断发展且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刺绣艺术。湘绣一共有百余种针法,其中,从未断代、迄今仍在沿用的近40种针法,最常见的有20多种。这些针法把一个个动物、植物、人物等绣得栩栩如生,我们能从中看到湖南人民延续两千年的智慧。

绣的长久活力源自“接地气”

the long-lasting vitality of embroidery comes from grounding

《环球财经》:那么,您认为,没有“高居庙堂”之上、千百年来活跃于民间的湘绣,就是因此一直保持着生命力吗?

刘雅:我觉得是的。湘绣“接地气”为它保持了长久的活力。湘绣流传2000多年从未断代的根源就是在于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湘绣之所以至今仍如此生动,与它带有浓厚的本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习俗风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宫廷刺绣不同,湖南民间刺绣中包含的题材、工艺特点、色彩、风格都和刺绣工匠的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民俗故事,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地方节日,湘绣作品的题材可谓包罗万象。因此我认为湘绣是带有温度的艺术品,它不但能呈现艺术价值,还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湖南清代民间刺绣

《环球财经》:如您所说,湘绣确实有着非常独特的艺术特色。不过,现在一提到中国刺绣,外国朋友们更多地会联想到苏绣,在您看来,湘绣与苏绣在哪些方面有所差异呢?

刘雅:在四大名绣中,传统来讲,素有“苏猫湘虎”的说法,即苏绣多以猫咪、花卉这样秀美轻盈的作品居多,而湘绣则以老虎等猛兽见长。实际上,这与两地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说到苏州,我们都会想到江南水乡的灵秀,绣娘们把自身的文雅、娟秀、温柔、细腻的气质化成了一缕缕的丝线,体现在了作品之中,令苏绣成为一种装饰感极强的艺术品。相比之下,长沙绣娘的大气奔放、敢为人先的豪情壮志,也会令湘绣作品带有气势磅礴、霸气雄浑的特色。

与细腻、平面的苏绣相比,湘绣实际上是粗中带细的典范。具有粗犷气质的湘绣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非常精致的细节,肌理感也非常突出,我认为,湘绣作品偏向写实的风格。此外,苏绣中的“双面绣”非常精美,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但实际上,湘绣的双面绣技法也非常醇熟,湘绣双面绣作品不但可以在一张布料的两面绣出完全一样的图案,甚至可以绣出正反两面完全不同的图案,线头与针脚都被巧妙地隐藏起来了,通过巧妙地将时空融入设计的双面全异绣,也是湘绣艺术的一大特色。

更为难得的是,由于湘绣大多取材于民间,所以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夸张、奔放、极富创造性的特色,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是一种淳朴的浪漫。与主流的含蓄内敛、带有一丝工业化气息的绣品相比,会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观感。我们经常说,一千个绣娘,有一千个想法,湘绣的自由发挥空间极大,从很多湘绣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其他地方刺绣所难以见到的题材,也能看到刺绣工艺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同一个类型题材的刺绣作品,湘绣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感,会令观众感到一股外放的生命力,那种极具个性的夸张造型,体现出了绣娘们心无旁骛、一心以自己的理解,来描绘这个纯净而生动的世界,这种“抓人”的生命力,大家很难在其他地区的刺绣作品中体会。

湘绣鬅毛针法局部特写

《环球财经》:如您所说,以前的绣娘在刺绣时,都是心无旁骛的,她们用手上的绣花针来描绘自己对世间万物的理解,这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是否会对湘绣艺术造成负面影响?

刘雅:这是必然的。古时候的绣娘都是很单纯的,她们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创作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她们也很少受到打扰,内心非常平静。现在,人们在创作时,受到了大量信息的干扰,作品也沦为信息的附属品,大量同质化作品的产生,极大地削弱了湘绣的艺术特色。随着收益、成本等问题的出现,刺绣不再是一门需要绣娘心无旁骛一心扑在创作上的艺术了,追求速度的同时必然会牺牲作品的细节。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后工业化时代的当下,“慢生活”又开始成为人们重新追捧的目标,这又成了一个“物极必反”的有力证明。随着人工智能代替很多人类的生产工作,又将有很多人空出了一些时间,他们又开始可以静下心来,研究刺绣技法,重新审视这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古老艺术。所以,我对湘绣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开始沉淀,我们要给艺术一段时间,也要给人们一点时间。

“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平常心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quire a calm mind

湘绣《母爱》/ 刘雅 柳建新

《环球财经》:作为湘绣艺术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您对“非遗”的传承有着独特的见解,您认为,“非遗”是一门小众的艺术,过度关注对“非遗”的发展并不利。您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

刘雅:我已经有十几年的“非遗”传承人身份了,我对国家通过“非遗”认证来推动保护各地特色文化的做法,是非常赞同的。但我认为,我们应该用更平常的心态来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小众的艺术,其在生存、发展、推广等方面遭遇瓶颈时,我国政府给予其一定的支持,让这些特色地方艺术妥善地保存并传承下去,确实非常有必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非遗”的没落其实也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必然结果。很多“非遗”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其完全无法和当今工业化时代的生产效率相抗衡;“非遗”产品的商业化过程肯定是不理想的,因此,我认为,“非遗”本身最大的功能应该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而不是实现经济效益。实际上,传承“非遗”的工作本就是小部分人的职责所在,他们作为“非遗”传承人,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足够了,通过“非遗”追求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其实是错的。

像有些国家的国宝级匠人,他们受到政府的专项扶持,潜心专注于自身文化艺术的传承,通常一个大师只招收很少量的学生传承技艺,兢兢业业地把这门技艺长久地流传于世,而非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在我国,一些“非遗”在传承的过程中,存在着工艺精神与经济效益难寻平衡点的问题,我认为,忽视“非遗”的价值、任其自生自灭的做法不可取,此举会令小众的“非遗”走向消亡;而另一个极端,即“运动”式大量扶持“非遗”传承,导致投入的人才严重冗余,会导致小众的“非遗”被迫商业化、市场化,逐渐失去其应有的艺术特色,这同样不可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文脉,它自身的传承功能,为其保持“小而精”的特色奠定了基础。现在,作为湘绣的“非遗”传承人,母亲和我通过成立个人工作室、招聘学徒的方式来发掘湘绣的文化价值、传承湘绣的精髓。

《环球财经》:如您所说,作为小众的艺术,湘绣确实有着无法忽视的艺术价值;但它的小众确实无法实现规模效益,那么,您又是如何维持湘绣工作室运营的呢?

刘雅:既然是“非遗”,我们就不能以大众化的眼光来考虑湘绣艺术的市场收益,因为湘绣作品根本不是在流水线上生产的快消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其价格自然在市场中,确实要比机绣饰品高很多。高价格的背后,是无法估量的高成本。

举个例子,一个刺绣题材,从开始构思底稿,然后要经过设计绣稿、给绣稿勾底料、配线、上绷、开始刺绣等一系列工序。通常情况下,从构思到成品问世,要经过1~3年的时间。如果是复制一幅名画,由于构思是现成的,可能时间会短一些,那也要经过一两个月才能初具雏形;有些原创题材,可能要经过五六年的漫长工作,甚至十多个人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现在,有些工作,比如设计底稿、给绣稿喷墨等虽然可以借助电脑软件完成,但实际刺绣的工作是100%需要人手来完成的。这样繁复的工作,其成本与艺术价值,确实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湘绣《青铜器中国尊》/ 刘雅

从时间、用料、人工等方面来看,湘绣的价格比流水线产出的机绣作品高出很多,自然就不难理解了。正如我刚才说的,湘绣是一门小众的艺术,它不是一门可以全民消费的艺术。试想一下,一套动辄报价几十万元人民币的湘绣服装,大众如何消费得起呢?所以,我认为,机绣或掺加少量人工技法的刺绣品,虽然完全不是“非遗”传承作品,但它能为有审美需求的人们提供相对便宜的选择,这也是一项必要的业务。

在我看来,全社会应该把小众的艺术归于小众,也要给流水线产品一定的发展空间。当小众的“非遗”面临发展困境时,不应让其被迫商业化以适应市场形势,而是应由政府适度扶持、给予保护性政策即可。因此,诚然我并不赞同“保护‘非遗’,打压流水线产品”的态度,但流水线产品不应该蹭“非遗”的热度,让成本极低的普通机绣或在东南亚代工的刺绣品充斥市场从而破坏本地非遗的发展生态。

现在,我们的湘绣工作室招收了一些学徒,但确实他们的职业待遇问题仍有一些困境,毕竟学徒们要通过长时间学习才能掌握湘绣的技艺精髓,但这个学习的过程会因人而异,他们的收入确实与其他行业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再加上刺绣时需要人长时间地坐着,导致脊椎、头颈会因疲劳的问题出现一定的损伤,这样的职业病确实也面临着医疗待遇方面的挑战。学习湘绣艺术的学徒们,其实都是凭借着自身对这门艺术的热爱在坚持。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无论是国家,还是湖南省政府,都给予了“非遗”一定的政策扶持;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湘绣艺术品也可以通过远销海外来创收。未来,如果国家能加大对“非遗传承人”及工作室的“精准”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提供其更多的宣传展示平台和创收机会,也会令小众的“非遗”焕发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湘绣《张大千摹敦煌壁画菩萨图》/ 刘雅

湘绣《佛首》/ 刘雅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