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黎焰

2023-08-09 00:35:00

苗族是一个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大迁徙的多支系的民族。而苗族服饰是苗族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具有既抽象又可感知的符号样式、个性化的符号语言及审美功能。

苗族信仰万物有灵,祭奉祖先,崇拜自然。苗族先民在服饰上用故事的图式叙述苗族的神话传说和迁徙路程,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他们崇拜鸟兽草木虫鱼等自然物,认为这些生物与自己的祖先有着亲缘的关系,并以龙、鱼、牛、蝴蝶等为图腾符号绣满衣裙。

出现频率最多、运用地区最广泛的苗族服饰纹样有龙纹、鱼纹、凤纹、鸟纹、蝴蝶纹、角纹、漩涡纹、几何纹、花草纹等。其中,苗龙是苗族服饰中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纹饰题材。


01

苗龙的故事


据苗族古歌记载,枫树生下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与水泡游方生下十二个蛋,由鶺宇鸟帮忙孵蛋,从十二个蛋中孵化出苗族先祖姜央,还孵出了雷公、水龙、大象、水牛、老虎、蛇、蜈蚣等。

苗族《引龙歌》里说 :“没有了水龙,养猪猪不发,养鸡鸡不大,种谷没得吃;把龙接回来,养猪猪也肥,养牛牛都大,养鸡鸡也有,谷子堆满仓。”因此,东部方言区的苗族会举行声势浩大的接龙仪式祈求龙的赐福。

同时,苗族人民也会通过仪式来驱走歹龙以保平安,苗族巫师念的驱魔龙咒中对魔龙的表达是,“此龙打牌,此龙赌博。此是懒龙,此是病龙。原住南方,回南方去。原住北方,回北方去……”

苗族人对龙这种生活伙伴的崇拜目的在于一种对生命的祈福。苗族的端午节就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意在企盼风调雨顺。

图片

 苗族龙舟节

02

苗龙纹的风格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直是各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符号。龙本来不存在,它是中华民族幻想出的动物。有很多学者阐述过龙形象的演变。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这可能以蛇图腾为主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在不断战胜其他氏族部落时,不断合并了其他图腾,逐渐形成了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君主与王权使汉龙的图腾出现了新的意义。汉龙长出象征长寿的鹿角,象征威严的兽头和鹰爪,龙披上金色的外衣,变得富丽堂皇。汉龙最终演变为集财富、权力于一身的真龙天子的象征,为帝王所独有。

图片

 蓝地刺绣龙袍的龙纹

(图片来自邦瀚斯(bonhams)拍卖网)


苗族龙却一直生活在民间,是赐福人类的神物,人人都可以佩戴。苗龙是不受束缚,自由变化的,万物皆可为龙。黔东南苗族还爱将“龙”绣为牛龙、鱼龙,虫龙、蛇龙、蛙龙、蝴蝶龙、蜈蚣龙等。

图片

▲ 施洞刺绣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苗族龙保留了原始艺术风格,与西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风格酷似。

图片

公元前11世纪 商周龙容器

(图片来自artstore)

图片

▲ 台拱式辫绣游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秦汉以前,苗族曾居住在长沙洞庭一带。有学者研究,战国时期的楚国为苗族人所建。苗族龙纹介于真实形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可打散后重构,透出神秘主义的梦幻楚风。

图片

▲ 古老苗王服刺绣纹样

图片来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苗龙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跟生活紧密相连,充满人情味和情趣,具有天真、质朴、善良、浑厚、可亲、可爱、健康等特点,反应了苗族人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理想社会的理念。

图片

▲ 施洞刺绣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03

苗龙纹的使用


苗族龙纹主要流行在黔东南和湘西的苗族地区。人们习惯按地域和语言将苗族分为东、中、西三大系。黔东南属于中系,是苗族腹地,古称“苗疆”。黔东南的北部是清水江流域,清水江进湘西入长江;黔东南的南部是都柳江流域,都柳江进桂北入珠江。黔东南苗族服饰于是形成北、南两大服系。清水江服饰分为施洞型、巴拉河型。施洞型、巴拉河型的苗族女装上衣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下装为长裙。

图片

▲ 黔东南服饰地图

(图片选自《苗族女装结构》)


苗龙纹样一般用在苗族服饰的衣袖花、衣肩花、衣背花、围腰上面。而百鸟衣则用在衣身上。作为装饰纹样,苗龙纹也用在帽子、被面、银冠、鼓藏幡等上面。

图片

▲ 剑河巫门 直领对襟辩绣龙纹上衣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04

苗龙纹的造型


龙纹的造型为“基本蛇形”的图案形象,通过大胆地运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把现实和想象完美地结合,创造了各种各样不合理但又合乎情感的艺术形象。

在形象上,苗族龙纹任意加以其他动物的头、身、足甚至草木花卉,而形成“水牛龙”、“蚕龙”、“鸟龙”、“水龙”、“狮龙”、“虎龙”、“鱼龙”、“猪龙”、“象龙”、“蛇龙”、“蛙龙”、“蝴蝶龙”、“蜈蚣龙”、“树龙”、“人头龙”,甚至“双身龙”“、牛角人面龙”、“人首鸟身龙”等等。苗龙也有类似汉龙的鹿头蛇身鹰爪龙。


施洞型

施洞是清水江畔的刺绣之乡。苗绣有平绣、锁绣等十二种技法,独一无二的施洞“破线绣”格外精巧、细致。图中的施洞苗族女子身着银衣盛装参加“姊妹节”

图片

▲ 施洞女子银衣 

(图片选自《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 施洞型 锁边平绣蛇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苗龙不像汉龙虚无飘渺、流满仙气,而是落在大地上,纯朴,有田野气息。蛇龙无脚,身体像蛇,龙头上有牛角。这条牛头龙有鱼翅状的两翼,眼、耳、角为正面视角,嘴为侧面视角,具有超时空的多维表达。


图片

▲ 施洞型 平绣人面蛇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这两条龙形是传统的苗龙代表型。下面的龙里面有一个人形,表达人可以骑驭、驱使龙,这是施洞型苗龙的独特形式。


图片

▲ 施洞型 刺绣牛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 施洞型 刺绣斗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 施洞型 刺绣盘牛龙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 施洞型 刺绣卧牛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牛龙有四脚、牛角。水牛与龙都是蝴蝶妈妈的孩子,是姜央的兄弟。苗族人认为牛和龙可以互相变通,牛头龙身,象征着更具威力,神力无穷。

图片

▲ 施洞型 刺绣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 施洞型 刺绣牛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施洞型 平绣牛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  施洞型 破线绣牛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 施洞型 锁边平绣 双人驭牛龙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 施洞型 刺绣盘龙纹衣背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施洞型 刺绣龙纹围腰

(图片选自《 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施洞织花围腰一般以黑或白线为经,彩线为纬,所织龙纹介于真实形体与几何形体之间。苗龙居中心,四周配以鸟、花草、蝴蝶、人物填充,纹样种类繁多,有规律地重复或渐变,布满整件围腰。

图片

▲ 施洞型 台江县五河围腰织锦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 施洞型 剑河县巫门围腰织锦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巴拉河型


图片

▲ 巴拉河型台拱式 银衣盛装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 巴拉河型台拱式 打子绣双龙戏珠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 巴拉河型台拱式 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  巴拉河型台拱式 绉绣双飞凤翅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 巴拉河型台拱西江雷山 绉绣双飞凤翅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 巴拉河型西江式 双飞凤翅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  巴拉河型巴拉河型 鸟身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 巴拉河型 绉绣双身共头凤翅飞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图片选自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

图片

▲ 巴拉河型 辫绣双身共头蚕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巴拉河型 辫绣蛇头盘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 巴拉河型  辫绣蛇头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巴拉河型 辫绣盘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巴拉河型 辫绣蚕龙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蚕龙无角、无脚,头上似鸡冠。龙头蚕身,短胖的身躯作波浪形蠕动状,具有蚕虫的特点。

图片

▲巴拉河型  辫绣蚕龙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 巴拉河型 辫绣盘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 巴拉河型西江式 鸟头盘龙纹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 巴拉河型西江式 盘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 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 巴拉河型 锁绣辫绣四脚兽龙 衣袖花

(图片选自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

图片

▲ 巴拉河型 辫绣五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巴拉河型西江式 辫绣盘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巴拉河型  辫绣三龙纹衣袖花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巴拉河型台江 龙纹织锦围腰 

(图片选自《贵州苗族刺绣》)

图片

▲ 巴拉河型台拱式台江县坝场 龙纹织锦围腰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 巴拉河型平绣曲龙围腰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都柳江型


图片

▲ 都柳江型摆贝式 摄于1996年10月12日

(图片选自《 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都柳江型谷坪式 刺绣龙纹衣背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都柳江型滚董式 刺绣龙纹衣背花

(图片选自《中国苗族服饰图志》)

图片

▲都柳江型雅灰式 刺绣盘龙纹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 都柳江型融江摆贝 刺绣龙鸟纹白羽芦笙衣 

(图片选自《苗族服饰图志黔东南》)

图片

▲都柳江型融江县 鸟头团龙百鸟衣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图片

▲ 都柳江型 鸟头龙纹

(图片选自《苗绣苗锦》)

图片

▲ 都柳江型榕江月亮山 蜡染行龙 

(图片选自《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榕江县一带的“榕江蜡染”的苗族龙纹一般用在“鼓藏”长幡。鼓藏节是苗族祭祖的传统节日,一般为13年一次,届时有祭鼓、砍牛等活动,目的是为了送祖灵归天,保佑子孙平安、五谷丰登。榕江蜡染长幡的作用是唤醒祖魂。多是以长满尖刺的蚕龙、叶龙和蜈蚣龙等图案布满长达十多米的幡旗。图片

▲榕江月亮山 蜡染盘龙

(图片选自《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