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华服志

2023-08-03 00:26:00


汉服

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体系

衣裳制、衣裤制、深衣制和通裁制

各类形制的演变历程

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记录着中国文明变迁和发展的步伐


图片

深衣

上下分裁再缝合的连属类服式

shen yi


深衣制实际上是衣裳连属类服饰的“代名词”,即指上下分裁再缝合的连属类服式。最早对深衣的记载见《礼记·玉藻》和《礼记·深衣》,其中 《礼记·深衣》最为详细,关键点是“规矩绳权衡”这五字,为制衣“五法”。


01

深衣「盛行」,影响深远


深衣制可以分为长度覆盖全身的礼服盛装类和短至胯部的常服类。《周礼·天官·内司服》中所述王后的六类服饰都是花色不同的深衣制服饰。从文物上看,礼服盛装流行的款式为曲裾深衣。


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 褕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    

——《周礼·天官·内司服》


曲裾深衣的特点是交领右衽,上衣正裁,下裳斜裁,运用斜裁手法延长左衣襟续衽的分量,形成一个三角续衽边,穿着时衣襟相交并将左衣襟绕向右侧身后呈燕尾状,称为曲裾。有单绕和双绕曲裾深衣两类。


图片

曲裾深衣 


单绕曲裾深衣,衣长至脚踝或及地,交领右衽,上衣部分正裁六幅裁片,其中衣身两幅裁片、左右袖筒两大两小共四幅裁片。下裳部分正裁削幅共四幅裁片。领口挖成琵琶形,袖口稍窄于袖筒,袖筒肥大下垂呈垂胡状。领缘斜裁,其他部位的缘边可以自由决定是否采用斜裁。穿着时左右相交后将左衣襟绕向右侧身后再用系带束系固定。


图片

「 单绕曲裾深衣形制示意图 


双绕曲裾深衣,简称“曲裾”,交领右衽,袖端较袖筒窄略,袖子为垂胡袖或宽袖收袂。上下分裁,前后衣身有中缝,上衣四至六幅,下裳分三个部分,一是由六幅交解裁成十二幅,分布在上衣后幅和左右前襟位置缝合相连;二是下裳的左幅续衽绕襟部分用两幅交解裁成四幅形成三角与上衣左幅下裳相连;三是左幅下裳衣裾部分均剪裁成弧形以利绕襟。


图片

双绕曲裾深衣形制示意图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直裾深衣,其款式下裳摆底端呈平直状。根据领型不同可以分为交领右衽和圆领右衽两大类,其中交领右衽类是深衣中最为经典的样式。


直裾谓之襜褕。

——《说文解字·衣部》


交领直裾深衣种类较多,第一款是衣袖一体直裾深衣,其中最为典型的款式是朱子深衣。此款深衣裁剪为直领,但穿时两襟相掩,形成相交成直角的交领。这种设计是宋朝风尚的反映。


图片

「 朱子深衣复原图 


交领右衽,衣长至脚踝,袖型为垂胡袖,袖口敞开。特点是衣身和衣袖连成一体,即袖根深与衣身腰线齐平,袖口宽是袖身宽的三分之一,衣袖三分之一处至近袖口底端收成圆形呈垂胡状。上衣腰线至腰腹间,下裳六幅交窬裁成上窄下宽十二幅,十二幅按拼接顺序缝合。左右腰线位置各一对系带,穿着时先系左襟系带,再系右襟系带。


图片

「 衣袖一体直裾深衣形制示意图 


第二款是敞袖式深衣,俗称直裾,基本形制和缝合方式与垂胡式深衣大致相同,不同点主要在衣身和袖子上。敞口式大袖不收袂,袖子外形与玄衣类似。腰间将条状大带直接束系固定。


图片

「 敞袖式深衣形制示意图 


第三款是收袪式深衣,形制与敞袖式深衣相似,袖口收袪。衣身无夹里,多用轻薄质地面料制作,如薄绢、素纱,缘边用锦,适合夏天穿在最外一层。衣长至脚踝或及地,上衣四幅裁片,两幅续衽裁片,下裳四幅裁片或六幅裁片。领、袖口、衣襟侧边、下摆底端有窄缘边,领口开得比较大,衣袖比敞袖式深衣更为宽广。前襟宽博下垂,款式较为宽松。


图片

「 收袪式深衣形制示意图 


第四款是明立体构造深衣,衣长至脚踝,上衣有中缝,垂胡式袖型,袖口敞开,上衣四幅,下裳五幅拼缝,腋下有小腰二幅,采用明立体构造。领、袖口、前衣襟侧边及下摆底端有缘边,缘边的颜色可以是异色,也可采用相近色,但须采用异质面料。衣身可以为双层,也可以为单层。此服式只在右衣襟缝制两条一长一短的系带。


图片

「 明立体构造深衣形制示意图 


除了交领深衣外,圆领深衣也是深衣制中的一个衍生类服式。


典型的如古代汉服体系中的鞠衣,其形制与交领直裾深衣基本相同,只是领型为圆领右衽。宽袖,袖型为琵琶形,袖口、衣身侧边、下摆底端均不加缘边。上衣六幅裁片,下裳六幅交解裁成十二幅,颜色不限。腰间用大带或革带系结,大带随鞠衣用色,有带缘,通常为异色。革带通常采用单挞尾形制,缀圆桃形玉带版。玉带下可增加玉花彩结绶为装饰。一般情况下不单着于最外层,而是将大衫霞帔套在圆领深衣之外。


图片

「 圆领深衣形制示意图 


历史上鞠衣为王后及内外命妇的“六服”之一,明朝时常见为红色,作为皇后礼服的配套服式。


02

襕衫兴起,「仿古」深衣


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层层叠叠缠绕的各式曲裾深衣,到魏晋时期开始逐渐消失。到了隋唐之后,接襕衣则成为对于深衣追忆的款式而再次兴起。


接襕类服式是由深衣衍生出的接襕袍、接襕上衣与接襕半袖,特点于指衣身上下分裁然后缝合而成,因其有一道横襕,所以具备了深衣的含义,成为“仿成周之制”深衣中的一部分。


接襕上衣根据领型不同,可以分为交领和曲领两种领型:交领接襕上衣类,也称为襦,指上下分裁,腰下接襕,可以遮蔽覆盖身躯颈以下至腰膝间部位及手部位的短、中款服式。此款通常与中款束腰裙式搭配穿着,穿着时左右衣襟相交,在右侧系结固定,将下襕束于裙内。


图片

「 接襕上衣形制示意图 」


曲领接襕上衣类,也称为曲领中衣,指上下分裁,腰下接襕,可以遮蔽覆盖身躯颈以下至腰膝间部位及手部位的中款服式。曲领的续衽分为左右两个不对称的裁片,左衣襟领口挖成直角相交型,右衣襟领口挖成圆形。其余形制与交领接襕上衣相同,男女通用。


除此之外,还有接襕半袖,基本形制与接襕上衣类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接袖,并在半袖的袖口缘以百褶边修饰。


圆领襕衫指上下分裁膝以下接襕,可以遮蔽覆盖身躯颈以下和四肢的衣裳连属类服式。单层无夹里称襕衫,双层有夹里称襕袍。特点是圆领右衽,敞口式大袖,上衣衣长至膝,加襕后衣长到脚踝,衣身两侧相连不开衩。前后有中缝,袖口、衣身右上斜襟和侧襟、下摆底端都有缘边。


图片

「 圆领襕衫形制示意图 」


03

追忆深衣,「传承」道统


古往今来,深衣的设计、剪裁和使用早已依附于礼法,其设计理念被打上礼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烙印。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礼记·深衣》


下摆齐平如秤锤和秤杆,象征公平;衣背中缝线垂直,象征正直;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象征礼让;衣领如同矩形与正方相应,象征无私


魏晋之后,虽然世俗生活中已经不见传统深衣的踪迹,却在主流精英的思想意识中回归。如唐代孔颖达对东汉郑玄的《礼记》注释作疏,从文献角度阐释了唐人对深衣的理解,并对“衽”和“曲裾”提出自己的理解,其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将深衣“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明确为深衣下裳用布六幅,每幅交解为二,共十二幅,这也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深衣的基本范式。


图片

「 黄梨洲深衣形制图 

图片

「 江慎修深衣形制图 


时至今日,尽管深衣已经不再可能成为人们的常服,但是依然有它承载的意义,除了特定场合作为儒者的符号,担负起礼学符号的意义外,作为原创性基础形制,历史上由其提炼的元素衍生出汉服种类繁多,今天也应该不断产生出新的创意设计,延伸与丰富当代服饰文化,促进传统服饰的再生能力。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