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李添誉

2023-07-06 13:54:00

记江苏省国家级非遗

·

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无锡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追古溯源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紫砂壶原产自江苏宜兴,又称为宜兴紫砂,由明朝时期的金沙寺和尚供春所创制,采用“富贵土”为原料,在1100-1200℃的高温高氧环境下,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而成。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成品泥具可塑性、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紫砂矿土由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并美称五色土富贵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足见 紫砂矿土之珍贵紫砂矿土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山,任墅西香山附近和伏东一带,呈结晶状,而被玻璃相少,具有教高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气性。


古法工艺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主要产于江苏宜兴,是利用黏土及其他材料制作而成。其生产工艺以手工打制、胎模制作和烧制为主要环节,下面是具体的介绍:




图片


一、原料准备

        紫砂壶所需的原料有紫砂泥、白泥、清水、竹篾、纸张等材料。

       紫砂泥是紫砂壶的主要原料,它由硅酸、氧化铝、氧化铁等物质混合而成,  具有耐火、耐磨、保温等特性。在选材时,需要选择经过筛选、质地细腻、不易开裂的泥土。白泥主要用于制作胎模。


图片



二、手工打制       手工打制是紫砂壶的主要生产工艺。在制作紫砂壶之前,需要将泥坯揉软,并且去除其中的杂质和空气。      接下来,将泥坯放在车轮上,用手捏成粗胚,再通过旋转车轮将其打平。经过反复捏、拉、压、掐等手法,使泥坯最终成为合适大小的形状,并保证壶盖、壶身、壶嘴等部位的比例协调。      在打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存水分,保持泥坯的柔软度,以便进一步加工。





三、胎模制作      紫砂壶分为全手工与半手工,半手工为了确保紫砂壶的尺寸和形状一致,紫砂壶制作中需要使用胎模。胎模是模具的一种,用于制作壶体的内部框架。      首先,制作胎模之前需要把白泥放在模具内部,按照实际需要塑造出壶体的形状。然后进行充沙,将沙子均匀地铺在白泥表面之上,最后挖去白泥,即可得到胎模。      如全手工紫砂壶,则无需模具,全凭匠人亲手拍制而成。



图片



 四、烧制      烧制是紫砂壶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在烧制过程中需要通过高温煅烧,使得紫砂泥坯经过化学变化而成为具有坚硬、光滑、不易破损等特性的紫砂壶。      在烧制之前,需要将紫砂壶表面进行打磨和修整,使其表面光滑、平整。接下来,将紫砂壶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来调整。一般来说,烧制的温度在1100℃左右,烧制时间需要10~20小时不等。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窑内的氧气含量,以避免氧化铁对颜色的影响。同时还需注意控制火候,使每个紫砂壶都可以得到均匀的烧制。



图片







      总的来说,紫砂壶的生产工艺需要经历原料准备、手工打制、胎模制作和烧制等多个环节。在传承过程中,壶匠需要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不断磨练和创新,以打造出更加精美的紫砂壶产品。


赞誉紫砂器皿的诗词自宋代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赋。据我所查得资料显示,北宋欧阳修不算第一人的话,起码都名于前列了吧!一首七律《和梅公仪常茶》形象至极。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此外苏东坡、梅尧臣、米芾、黄庭坚等人及南宋、明清两代均有大量有关诗词﹔对联、铬句等刻于壶身上。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守住初心,传承工艺



传承人:郑剑锋




图片

郑剑锋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正高级乡村振兴师

国家一级技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紫砂行业协会会员

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紫砂十二之星


197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受到千年龙窑陶瓷古韵的熏陶和紫砂五色土的诱惑,使刚懂事的他,便对此有了发自肺腑的热爱。他于 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并下决心向众多的前辈老师学习,这期间他拜当代壶艺高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为师,同时,又得高丽君老师的指教,练就了全面而扎实的制壶基本功,光素器、花塑器、筋瓤器“十八般武艺”件件拿得起,做得好。特别是在师傅季益顺大师的教诲下,悉心领悟“文化对壶艺的影响”、“线条对壶艺的作用”、“比例与壶艺的关系”,所创作品,有的纯朴敦厚,有的大度和谐,也有的灵秀巧隽。多件作品获全国性工艺美术评比金银奖。2006年,经紫砂行业协会评审,当选为“十二紫砂之星”。现为“季畅园创作主力、季益顺壶艺流派优秀传人。





作品欣赏:《一品莲》



图片


作品欣赏:《自在香》




作品欣赏:《贵妃》



图片


作品欣赏:《顶天立地》



图片


作品欣赏:《月桂锦华》





结语


一捧紫砂泥土,一碗清冷泉水,再经那双艺术之手几番精雕细琢,这原是散碎柔软的卑贱的东西,被交付烈火,便幻化出浑然天成,宛若天工开物的一把紫砂壶一件凝聚着沧桑多舛的历史、文化与古人的血泪与烟火的珍宝于是,简单的东西有了生命,有了灵性。历史和文化造就了壶的神奇与气度,茶因壶而有了精彩,壶因茶而有了神韵与灵魂。



参考文献

[1]论紫砂壶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j]. 杨娟.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04)

[2]谈谈紫砂壶的功、形、工、意、款[j]. 唐建平.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06)

[3]明清时期紫砂壶的制作与特征[j]. 范仲明,王涛.江苏陶瓷,2001(03)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