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民间农家的《农乐舞》一旦走上舞台,那份炽烈和火热便能把整个剧场燃爆。从这样的艺术作为中,也分明能够捕捉到韩国艺术家的舞台艺术功力。
在平昌的一个大大的广场上,为了宣传平昌奥运会,韩国文旅部为从首尔专程赶来的各国使馆文化官员及其国际友人组织了一次由农民表演的集体《农乐舞》,上百位表演者身着色彩对比艳丽明快的服饰,红蓝黄白,形成了醒目而富有气势的视觉效果。
他们依次而行,或逶迤呈一排,或盘旋围一圈,在一块标有“农事为天下之本”的长条竖旗下,演绎着一幕幕生动的农家画面,有舞蹈,也有游戏;有对抗,更有协调,颇接地气的表演最终化为一个个充满意趣的场景,给人以极好的艺术共鸣。
参与者中既有老叟老妇,也有囡囡小儿,他们看似非常不协调的身份及年龄,却能非常统一而和谐地构成一个整体,还居然没有任何违和感,反而平添一份温暖和趣味,这正是民间舞的意中之味和真实情况的写照,这种代代相传的纽带,才让韩国民族文化这条传统之河长流不息。
而及至到了舞台上,《农乐舞》所能渲染出的情绪热度更是不得了,在职业演员的艺术演绎之下,这个舞蹈成了人们汇集情感流量的最大抒发通道,涓涓细流汇成巨大波澜,强撼的情感洪流撞击着现场观众的心房。舞台上,演员们尽兴而忘情地投入到舞中,无论是徒手而行,还是持具而舞,无不癫狂至极!那种忘我的表达直击观者的心房,让观者也同样沉醉到一个物我两忘的极乐境界之中。
那是一种由艺术促发的集体狂热盛状,其情其氛类似足球场上那些忘乎所以的亢奋球迷。看着这样的舞动,观者的心已无法沉静,巨大的情绪动能被成功激活,舞台上下的共鸣完全是同步而成一体。待舞蹈表演结束后,观众的这种被舞蹈激活的情绪久久无法熄灭,于是,演员们和观众们在剧场大厅中又继续联袂而舞,彼此的交融已经没有任何距离,心与心的碰撞和肩并肩的舞动,让此情此景成为所有参与者最为难忘的景象。那种尽情的抒发和无拘无束的表露,让舞蹈成为人间最为生动而准确的言语,表达着人们难以尽兴的心中激情。
竟可“八佾”舞于庭!
我们中国舞者大都知道“八佾舞于庭”的典故,其中所涉及的舞蹈内容也是我们学习中国舞蹈史的基本知识。《论语》中就有“八佾”篇,其中是这么记载的:“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在礼乐制度十分盛行的周代,“佾”作为宫廷雅乐行列标准的称谓,代表着舞蹈表演阵容的规模,周礼中对于不同级别所享用的乐舞规格有着明确规定:随士、卿大夫、诸侯,由于等级不同,可分别观赏二、四、六佾的乐舞表演,唯天子方可使用最高规模的乐舞表演——八佾。
进入剧场,中间有一小块平台略高于观众席,而观众席居然是一个个可以盘腿而坐的草席圆垫,观者完全可以席地而坐。抬头再看舞台上,倒也没有什么“八佾”的阵势,而是一个个韩国传统独舞作品轮番上场,《萨尔普利》《僧舞》《太平舞》……充满浓厚艺术旨归的传统舞蹈作品,像一首首意蕴无穷的诗,迅速让观众沉入到细腻而精致的表达之中,感受着馥郁浓醇的艺术馨香。
此“八佾”之意非彼“八佾”之实,韩国舞蹈家是借用“八佾”这个源自中国古代乐舞的概念,来强调他们乐舞文化中某种“传统”的张力,他们所谓的“八佾”,在形式上有了别开生面的新诠释,即,每次演出邀请八位舞蹈家,每周一次连续八周共推出八场传统独舞晚会。也即,总共会有八八64位舞蹈家在这个名为“八佾”的系列舞蹈演出中相继登台亮相。应该承认,这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策划,它即为传统舞蹈的表演提供了一个具有历史涵义的表演空间,同时也通过历经八周的时空环境,凝聚起64位舞蹈家的精彩演绎,从而把这次策划凝成了一个具有话题意味的成功案例。
在这里,“八佾”不过是一个噱头,但却不愧为一个颇为成功的“好”噱头,它有效地将久远的具有文化感的历史脉搏植入当代人的身体意识之中,在展示艺术的同时感悟到遥远的传统文化意味,让活的传承陡增一分盎然的古意。这样的策划,再一次证明了韩国舞人所具有的文化感觉,也让我们亲眼目睹了今天的韩国舞蹈家们在传统舞蹈中觅到的那份自信。那份自信正是建立在从历史上流下来的传统河流之上,即使到今天,它仍然具有滋养人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