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时代记忆

2022-04-22 10:07:25

雁绣传承人:高凤兰




高凤兰,女,70岁,退休工人。为代县雁绣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山西省省级非遗名录代县雁绣传承人。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三晋文化研究会晋绣研究院副院长、省级刺绣(布艺)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师、山西省巾帼创业导师志愿团成员、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录入山西省级文化艺术人才库、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山西省建功标兵,是晋绣十姐妹之一。


雁绣 


刺绣民间古老绝技,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承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我国民族刺绣文化艺术产业中一颗璀璨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就了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刺绣是传统工艺,其技艺精细复杂,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堆为骨,十指春风,一针一线绣出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代县雁绣产于山西省雁门关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北方晋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代县雁绣以雁门关地区民间传统手工真丝刺绣为基础,吸收了苏绣精华,融书法绘画为一体,既具有北方粗狂豪放的独特风格,又有南方的精细雅致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艺术收藏品。

雁绣作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平绣,绣品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禽畜、瓜果蔬禾,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另一类是立体绣,其中古老传统绣品有男女绣花布底拖鞋、男女儿童虎头鞋、狮头鞋、肚兜、绣花荷包等实用品,还有龙凤挂件、五福捧寿等观赏品,大型手工刺绣品有大型壁挂、条幅条屏等。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省代县古城,有这样一位老妪,退休后,并没有在家赋闲暇松懈,而是在挚爱的艺术征程中马不停蹄地奋斗着。她凭借自已爱好、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刺绣技艺,“绣”出五彩生活,“绣”出脱贫攻坚之花,“绣”出独特风格。默默奉献着自已的才华,绣刺并乐在其中,且立志将这种传统工艺传承下去。她就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雁绣传承人高凤兰。高凤兰作为雁绣"非遗"传承人,主要从事挖掘、研究、传承、开发雁门关地域民间传统手工刺绣工艺,同时学习引进苏绣工艺精华,新创雁绣和高锦绣艺术。高凤兰自幼吃苦耐劳,聪明伶利,心灵手巧,酷爱手工艺术。1951年,高凤兰出生于文化经济重镇----峨口镇西村。上小学时,在班上就是一个“小画家”,受到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羡慕。她出手不凡,究其原因是她岀生在民间手工传统刺绣之家,耳濡目染,受环境的影响,从小酷爱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从9岁起,她就开始跟随村里的手工老艺人学习刺绣、剪纸、面塑。她的姑姑是村里有名的刺绣巧手,见她勤奋好学,十分喜欢,经常手把手教她针法、配线、色调等刺绣艺术。



她对当地传统刺绣有着深厚的功底,她绣出的人物、山水、花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达到了“绣花花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最佳境界,十分惹人喜爱,让人叹为观止。几十年来,她充分利用工作间歇和生活空隙,进行业余刺绣创作,绣出了大量的门帘、窗帘、床罩、肚兜、童鞋、童裤等绣品,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雁绣坊创办13年,努力挖掘、研究、开发雁门关地区的民间传统刺绣艺术。新创了既有北方粗犷豪放的风格又有南方精细雅洁特点的“雁绣”。特别是雁绣中的高锦绣,仿照面塑、浮雕的形式,增強了绣面的立体感,在传统平面刺绣艺术方面有了较大突破。达到了绣花花生香、绣鸟能闻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境界。



为了不断传承雁绣艺术,2009年,她创办了妇女创业就业基地,实行“场地、培训、代销”三免费,组织下岗职工、农村贫困妇女、社会无业女青年学习雁绣技艺、共培训五市八县学员6000余人次,学员学有所成。有的成为省级刺绣布艺艺术师;有的被评为民间艺术能手;有的是“巧手艺人”。徒弟们把喜讯告诉了她,她喜上眉梢。我赞叹道“真是名师出高徒。” 她们为发展文化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彰显出巾帼风采,绣出了致富之花。现在,高凤兰的“雁绣坊”共培训了县内外学员5000余名,不仅为传承雁绣和高锦绣工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壮大了队伍培养了人才,而且为弘扬雁门文化和精神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高凤兰老师更多作品欣赏:


文章来源:非遗地图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