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吕中泉

2022-04-20 08:30:28

今天谈的主题是“非遗传统工艺当代设计转化”中设计的部分,也就是“美感与设计转化”。

美感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很不喜欢“为了艺术而艺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状态。我主张,能够做有延续性的、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诚然,我们做的是当代的设计,但是不是可以直接把西方现代手工艺、后现代手工艺思潮搬过来,做一些缺少文本就无法读取的视觉形式就可以了么?从西方第二次现代手工运动的成果直接移植到中国似乎有些突兀,很难在我们的社会环境里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当代的设计,更要做中国当代的设计


那么作为创作者和设计者,就有必要从审美的角度看看可以向从古人学到什么。

《潇湘图》卷,五代,董源,绢本,设色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利来app官方下载官网)


从中国传统艺术里面,我发现了古人对空间的重视。中国传统的表达很多都是空间的表达,这跟古人的人生观念是有关系的。我们今天都是唯物主义观念,强调客观现实,崇尚科学主义。古人是什么样呢?他们的人生观念是天人合一。


什么是天人合一?古人认为宇宙、历史、自然以及其本身,是合而为一的,人是处在宇宙的空间当中与纵向的时间轴当中,所以古代的人在创作上对空间强调的是心灵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对物理空间的表达其实并不怎么注重。这样的表达落实在传统的中国古典艺术里面,就形成了中国美学独有的概念:意境。所以中国的艺术从特定的角度来说又是意境的艺术。

 

什么是意境呢?

境,通常来说就是空间。意境就是说在表达里要更多地把“空间”放进去,通过实体的艺术品来进行心灵空间的表达。那么工艺美术和意境有什么关系?

 

张道一老师说过:“历史上的工艺美术是一种美的综合体。”比如以前的彩陶、青铜器,又是美的,又有功能,是一种综合体。但是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因为人的精神生活在不断丰富,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就从工艺美术当中派生出了纯粹的艺术表达这一支——以文人山水画为代表的、比较纯粹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从这个体系派生出的意境,我称其为“文人的美学成果”。而工艺美术本身也继续着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金属工艺为例,每个时代都有各时代特征的金银器艺术品类,并衍生出属于器物的意境。


这两条脉络的意境发展到今天,就是今天手工艺术品的三种存在:

其一,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工艺美术中设计的一面逐渐分化出来,变成了设计;

其二,跟艺术理念相结合,变成了一些艺术表现形式。

其三,以工艺美术的复古品类继续存在。

工艺美术的复古品类自古有之,我没记错的话,从宋代起,就已经有官方记载的大量复制行为,就是复制古代青铜器、唐代的器物,俗称赝品。当然不是说我们今天复古品类不能存在,但若大家都在做复古品类,我们手工艺人很难以当代的面貌进入当代的生活,这就出问题了。

 

历史上,每个时代的手工艺都具有那个时代自己的审美追求,而我们今天则出现了一种拉扯:社会上一部分人还在延续清代的风格,而一些人则在尝试现代的风格来进行创作。

 

那么这种从古代挖掘的“意境”到底要怎么传承?或者说到底进行了怎样的传承?我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中国古代人常说“器以载道”,而对于这句话,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


其一,是感受上的。为在器的制作过程中一种近似“庖丁解牛”的境界,让自己进入技近乎道的状态来进行表达。这样一种制作状态我们大家应该都在手工艺创作中体会过,但这是很难用语言来向徒弟言说的感受,也就造成了大家对“器以载道”这件事理解的不同和传承的困难。

其二,是形式上的。把器的外在形象进行“器以载道”的表达,这在中国古代陶瓷方面会好很多,而金银器,跟文人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所以并没有太好的发展实例。

当然,以上两种都是意境体现的一个环节,而不是表现的整体。

 

因此我将从我的角度——我不厌其烦地强调“我的角度”“个人看法”,因为审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自己的看法——来推荐对我影响比较深的的作品,通过作品来阐释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霍去病墓前石刻


中国古代的器以载道、技近乎道意境表达,我认为比较好的就是霍去病墓前石刻。汉代作品对于我来说是很特殊的,我经常会思考为什么说我们是汉族,细究历史的话,汉代是有一些视觉语言形式能够体现这个民族根本面貌的,比如霍去病墓前石刻这种雄浑大气的创作方式,它将材料跟工艺融进了创作之中,我称其为“材料和工艺的语言化”,强调材料、工艺不只作为一种工艺手段,而是一种语言。



在对于中国古代空间的表达方面,在靠近我们的时代,出现了一种很典型的视觉语言形式,就是苏州园林,也叫中国古典园林。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里面提到了很多中国园林和中国意境的表述,比如借景、分景、隔景,来组织景观进行意境艺术表现的思想表达的方式,这种空间表达我认为是可以带到当代金属器皿创作里的。


《鲁迅》熊秉明,雕塑


近代雕塑艺术家熊秉明,与吴冠中一样也是留法的归国艺术家,他最初学习的是哲学,后来转做雕塑。他做的这件作品《鲁迅》,是我认为在当代艺术表达里面,跟我追求比较一致的一件作品。比如他表现鲁迅的铮铮铁骨,强硬,不屈不挠的状态,就采用了这种钢铁焊接的形式,大气、概括的语言形式,是典型的把材料和工艺进行了语言化的表达。


如上我例举的这些作品,汉代的雕塑、苏州园林、熊秉明的《鲁迅》,都有些内在联系,这其中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气质与特征。


在我看来,从中国的艺术表现风格,比日本人做得更大气、雄浑,或者说更凛冽,并不拘泥于对于某种工艺极致精致的探究。这是一个大陆国家的艺术面貌,是我所提倡的,也是我想通过分享来跟大家宣扬的。

 

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

 

最后,我们回到主题的核心问题,转化。转化不需要分析概念,重要的在于方法,但是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我所要讲的是从我个人的创作中总结出来的,是我对我自己设计的要求,仅供大家参考:


1. 图形的几何化

为什么要几何化,因为我们的空间已经大量几何化,我们穿的衣服很少再有大量的装饰物。如果这个空间里再放一个比如清代风格的用具或者饰品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2. 造型简约的空间化

空间化是从哪来的呢?是从中国传统意境表现来。就我个人的创作来说,会采用一些空间上的错落设计,是手工艺与空间结合的意境表达,让我的作品跟中国传统产生一些内在的审美联系。


3. 材料和工艺的语言化

让材料的特点和工艺产生的痕迹都变成作品的一部分,用原中央美院的老院长靳尚谊先生的话来说:“艺术品要尽精微,至广大。”要无限地深入、细化、描绘细节,去实现最广泛、宏伟的整体表达。我们从事工艺材料艺术设计,只有把材料和工艺作为语言编入设计作品中去的时候,才能创作出局部和整体相统一,让金属材料每一个分子都参与到艺术表达中的作品。

 

在视觉艺术领域,我非常喜欢比尔·伯恩巴克说的这几句话,与大家分享。



我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是:

我们要告诉大家的其实应该是让大家都相信的内容,不是非要推广自己个人的体验,个性化的是艺术,但设计性的产品需要具有大家都相信的真相。

我们在设计中的表述要尽量通俗,可用,有功能,才能让作品的设计存活到社会生活中去,而不是停留在工作室,或者参加一个展览。现在高校的展览往往都是无功能的作品,会让人觉得不接地气。不是无功能的作品不好,而是这样的作品太多了就是问题。

如何让人想要来看你的作品呢?就要把东西做得足够“有趣”。很有想象力,很新鲜,以富有原创力方式来讲述你的设计,才能让使用你设计的人、你的观众有兴趣去听,能够去懂,相信并认同你的设计。


我认为设计是一个很艰难的工作,我们做手工艺的创作已经很艰难了,所以我们做的是难上加难的工作。

 

以下分享几个我个人的创作,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更具象的理解。


| 风雪记 |

故乡的雪是我的母题。


我是一个东北人,每年有半年的时间是冬天,我有大量的时间看到树上落雪的状态。最开始只是想要做一个风雪的主题,内容也整理得比较具象。


通过不断地打磨,逐渐开始脱离具象——例如把壶设计成拱形。


再通过做泥稿来推敲到底要用什么样的东西来做“境”与“景”。


接着通过画三视图来考虑美感。三视图很具体,可以把东西做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最后选择了最简洁的方案,就是一个拱形,下面有一个雪盖住的状态。


成品做成了酒具——一定要兼顾实用性。



黑色的部分是黑檀木,做的就是北方下雪时,黑色的枯木与洁白的雪交映的意象。我实现的也是图形的几何化,造型的简约,材料与工艺的语言化。例如在下部做的拉丝的效果,是为了体现北风扫过的痕迹,用这样的方式将材料与工艺也融入到了整体的设计里面去了。


| 青春祭 |

孤独,功利主义,浮躁。

 

以上是刚才总结过的当代社会的三大痛点,我也是当代社会的人,所以这也是我的痛点。



首先是孤独,我做的是能看到的孤独,心灵的孤独,因此整体呈现比较安静的感觉。而后是功利主义,如果你们在事业单位工作过的话可能会理解这种“爬台阶”的感觉,也就明白我这样设计的意义。而浮躁,则比较有意思,我选择不去表达浮躁本身,而是表达了浮躁背后的那种空虚,回望青春的那种感觉。其实最初想要做“青春祭”,是想做一个自己的概念,指的是青春逝去之后,整件作品可能算是是一个青春的灵堂。

 

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人看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步步通过牺牲自己的青春与生命来攀登阶梯,只为可以坐上高台处的那把椅子,殊不知你可能也只是别人谈笑间桌上的一杯酒、一壶茶。



有人可能对于手工的界限有所疑问。每个时代的人都在用自己时代最先进的工艺来加工制作。比如,唐代已经在用旋床了,那你说旋床是不是手工艺?一定是的。比如我们现在的3d打印等高科技手段,都是可以用的。手工艺与机器制作的区别不是在于粗糙的就是手工艺,我认为手工艺可以精致,可以实现非常灵活人性的表达、艺术的表达。与开模生产、面向大众的产品不同,在这个时代手工艺设计只让一小部分人接受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与品牌产品一样有功能性,但在造型、手段、材料组合上,可以进行更加灵活的创新。

 

最后强调一下,传统学习也好,跨界也好我都不主张直接拿来。比如敦煌的纹样,虽然美,但是那是属于古人的审美,是历史的内容,想要应用一定要经过改造。我的改造核心方式之一就是简化,简化并不简单,其实有时候简单比复杂更难。简化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几何化,但几何化不是完全反对具象造型,实际上表达是可以有符号在里面的。我们身边有大量信息在涌向我们,繁杂让我们焦虑,因此设计才要更简明扼要告诉对方,美感是在哪里,这是干嘛用的,你是怎么想的。


作者:吕中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金工首饰专业讲师


文章来源: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0条评论

粗略地观看华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方器居多,亦有少部分圆器、筋纹器。给我总体印象是文雅大方,方中寓圆,
邱春林 0评论 2023-11-20
很少有城市像扬州一样,城市的命运与运河联系得这样紧密。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盛,在扬州
中国新闻周刊 0评论 2023-11-20
57岁的韦桃花,从3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做马尾绣到现在,已超过半个世纪。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也是首
第一财经 0评论 2023-11-20
惠山,唐相李绅称之为“家山”,也是无锡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既是家乡之所,也是家族之源,更有着无锡文
钱竹 0评论 2023-11-18
秦淮灯会中国灯笼,多于传统节日、婚寿吉庆时悬挂。起源于西汉,后形成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自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筷架的前身起源于我国南宋时期,叫“止箸”,用的是竹材质,一寸来高,一寸来长,上面有半月形缺口,可以把
顾青 0评论 2023-11-17
以布为纸,以线当墨,以针做笔。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人飞针走线,将动植物等元素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着,并将
中华手工 0评论 2023-11-17
笔者通过对安徽文房四宝,即宣纸,宣笔、徽笔,徽墨,歙砚等8个生产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与相关负责人的座
四面空间 0评论 2023-11-15
大朗醒狮历史悠久醒狮,在东莞大朗流传已久。《大朗镇志》记载,早在清朝末年,大朗就有醒狮活动。据老艺人
方志广东 0评论 2023-11-14
缂(kè)丝,又称“刻丝”。因其彩纬间换梭产生的"缝隙"像刀刻过的一样而得名。宋代庄绰《鸡肋篇》写道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 0评论 2023-11-14
近日教育部新闻发布:将非遗人才培养摆在国策重要位置。教育部全面推进将非遗传承特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
教育部网站 0评论 2023-11-07
内容摘要 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独有的品种。其印制技艺主要是用柳枝烧成的炭条勾出大致轮
装饰杂志 0评论 2023-11-03
“百环螺髻满簪花,全匹鲛绡长拂地。”自古以来,无论是贵族仕女,还是闺秀村女,都爱用花装饰自身,梳妆打
国家地理中文网 0评论 2023-11-01
历经千年的「刺绣」,作为独特的民间手艺,至今依旧以无可比拟的魅力历久弥新,用不断演进的丰厚传承,给予
艺术设计的朋友们 0评论 2023-10-13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金线飞舞之间,绢布上所绣之花,就连鸟儿都被骗下了枝头。一句唐诗,
海边的西塞罗 0评论 2023-10-1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