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艺术与设计

2018-01-19 14:48:01

摘    要:2017年西安当代艺术研讨会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谈论了当代艺术的问题,有的从艺术介入社会说起,有的从一些比较极端的案例来谈论,有的从当代艺术的自由性和批判性说起,各路当代艺术研究者观点交锋,文章作者受会议启发,就当代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几个方面,如当代艺术为何、何为(关于接受、关于价值、关于未来的指涉等)归纳了会议发言者的思想,并阐明了自己的见解:当代艺术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而言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启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图像集合指涉的是当前中国多元文明形态的多元景观,不能用线性的思维来理解,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和接受问题离不开多元观控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多远景观;多维观控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09-0129-03

 
2017年4月1日,西安美术学院旁的一家艺术酒店举行了一场当代艺术的盛宴,参会代表由来自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诸多院(所)校的研究者,诸多美术馆的馆长以及一些收藏家等组成,可谓是天下群雄汇聚于此,有如华山论剑之势,一群艺术创作者和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认知和多年经验的积累来总结自己所认为的当代艺术,笔者能作为一个旁听者,备感荣幸。

一、“当代艺术为何”话题重谈

2017年西安当代艺术研讨会上,有从历史的角度来谈及何为当代艺术,如刘淳谈到当代艺术是否需要一个起点的问题,孙振华谈到当代艺术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是面对城市建设、面对生存的思考,是建构性的,带有地域性特征。陈孝信以水墨实验为例谈当代艺术,水墨一直以来是中国引以为傲的作画方式,它是一种动态的呈现对象的形式,所谓动态的呈现是指从20世纪初,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水墨的现代性探索实验是逆全球化的观点。杭春晓指出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应该先重史识的认知,今天的当代艺术特别强调个体的生效态度,侧重于服从个人权利意志来实现批判,而忽略蜂群智识的生产机制。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应当关注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历史系统,对历史系统的认知系统、地域系统、当代艺术家群体系统等。杨西的观点是当代艺术和当今时代发生关系,但又与时代和社会保留着一定的距离。
在这次会议中,听见各路艺术理论研究者谈从外国回来的感受,比如黄河清指出,西方说当代艺术不包括绘画,是超越绘画的实物装置、行为、影像等,但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概念指称更广泛,包括波普绘画、抽象绘画、画风怪异的绘画①。黄河清谈美国当代艺术,在彭德看来是美国当代艺术中极端的作品案例,彭德曾在《什么是当代艺术?》一文指出,书画界中的当代艺术比较少。中国当代艺术在很大程度是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东方版,但并不意味着西方画廊很好操纵中国画家,中国的当代艺术需要跨越传统的文化追求和照顾文脉的本土作风,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很鲜明特征是具有反对当代文化主潮的超前思想。②朱其从当代艺术使用的语言系统入手,反对以媒介为中心来定义来谈及何为当代艺术。朱其认为一件作品中可以使用绘画、雕塑、现成品、表演等多种语言形式。③鲁虹谈到当代艺术中国化的问题,鲁虹的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中国当代艺术为外来的舶来品,俞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就是在一个全球化语境中中国艺术的实践方式,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没有建立起自身的活力和有效的生态系统,但是殷双喜不这么看,殷双喜认为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不同源自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的判断,中国的当代艺术要体现真正的中国性,所谓的中国性就是展现出中国当前的根性问题。殷双喜曾在《大众文化与微观政治——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学》一文中谈到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对于当代社会的切入表达,当代艺术的前卫性不再是一种专注于艺术语言与媒介的“美学前卫”,而是一种重视社会生活变迁与个体感受的“社会学前卫”。④姜怡翔、王檬檬认为当代艺术也不一定是济世良方,需要去伪存真。
笔者认为当代艺术在中国不是某一种风格样式,而是当下在“艺术是武器”这样的隐喻思想指导下的带有尖锐性、批判性、语言实验性的各种艺术样式的创作合集,是攻击与反攻击共同构筑的景观。一些艺术家可能被人称之为“疯子”,他们做着看起来和精神障碍的人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一个是有意识动作,一个是无意识动作,这让笔者想起了梵高,因为在梵高当时所处的年代,梵高也被大家认为是疯子,但是在死后他成为了千古留名的艺术大家,所以笔者以为,有时某些思想未达成共识不代表某些思想没有先进性,所以那些行为古怪,生活如狗一般的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及艺术创作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二、当代艺术批判性和自由精神

批评家们在这场当代艺术的讨论中存在重大的分歧,分歧主要在于对当代艺术价值的判断。在这场论坛中对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判性方面。张渝认为当代艺术如果总是指向某种意识形态,就会损耗当代艺术的价值。黄河清认为当代艺术是具有日常性、杂耍性、受操控性、股市投机性、宗教性、政治性、低俗幼儿性。在《当代艺术:中国制造的“美国式艺术”——河清谈当代艺术》一文中,黄河清还一提到过中国“当代艺术”的“官方化”,指出“当代艺术”的本质是反“美术”又反“学院”。黄河清并不认为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有多少批判性。⑤论坛中有的学者肯定和鼓励当代艺术的自由表达,如贾方舟在大会开幕致辞中提到的小野洋子在中央美院的一次讲座前的两分钟嚎叫,肯定这种行为是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贾方舟是从高龄歧视和性别歧视的角度来理解小野洋子的嚎叫行为是行为艺术,属当代艺术范畴。笔者认为,当代艺术目前很多创作者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释放,笔者看过许多当代作品,有的是通过行为,有的是通过绘画,有的是通过装置,当代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大多数是直指当代的现实环境,表达个人郁结的情绪。人们常说艺术是走在社会最前端的,可是经过这一次会议,笔者发现了当代艺术的可悲之处,有的当代艺术创作者慢慢地被现实所困,其作品渐渐地缺失了前瞻性。
而如今的艺术有些是属于管制下的艺术。如王林谈到“知识权重与当代艺术的关系”,关键词是“人权诉求”“君子平等”等,这也间接说明了当代艺术属于社会亚文化的一部分。某些当代艺术创作者可以说失去了从前的思想超越性,因为现在是一个法治社会,所以不能太过火。中国有种现象叫做中庸之道,何为“中庸”?就是在最为难时用最简单的办法让两边或多边都受益。但是,艺术存在的意义就是要给大家指引一条精神的道路,所以,笔者认为当代艺术的批判性也要引起大家足够的深思。梁克刚指出中国的现状是平行时空里的多元文化景观,有的地方还是农耕文明,有的地方可以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在这样多元文化的交融下,当代艺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是什么?笔者以为有的时候先锋的艺术不被人理解也不会被美术馆展出,这说明先锋的艺术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管制,所以,太令人震惊的一时不太会被人们所认知,正如殷双喜所说,在美国很多画廊对青年艺术家不正眼看,也不会很尊重,这也说明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陈见在束缚当代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而当代青年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创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当代艺术的审美和接受性问题

关于当代艺术的审美性问题,顾丞峰的观点是从审美来谈及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认为当代艺术是震惊和流行美学的复合体;杨小彦认为没有审美性,当代艺术是指向社会问题求解的;尤西林认为当代艺术是一场激进运动,和意识形态有关;杜曦云建议在追求真相的基础上探讨当代艺术的智慧和美感,寻求更加开放的可能性。黄河清指出,艺术应该有雅俗、美丑之分。在笔者看来,当代艺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是让对温饱不愁的人的思想从物质的基础之上得到升华,让普通的人民从原本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放松的愉悦感,在思考过后得到精神提升,这就是审美性。
关于当代艺术、技术、审美的问题,谢慕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中,机器人能否替代艺术家的工作。卢缓谈到技术为艺术提供了多种选择,全球当代艺术遭遇了“观念”的困境,我们应当思考技术与创作的关系,创作与公众审美和接受的关系。舒阳也谈到了接受美学的问题,我们在何种框架内去理解当代艺术现象?杨兵侧重于从当代艺术中图像的意义、模糊图像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等进行探讨,吴克军、卢川提出的问题是当代艺术谁在看,看什么,看到了什么?陈华的发言题为《当代艺术与中国国民情感结构构建》,谈及了当代艺术的精神价值的接受问题。武小川谈及了20世纪的中国艺术教育,过去的教育是把艺术理解为武器,理解为一种范式,是一种机制的设计。今天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关于人对艺术本质理解的教育,是在社会语境中用当代研究的方法展开的当代艺术实践教育,中国当代艺术的接受性问题转化为了艺术教育问题。

四、当代艺术的未来

关于当代艺术的未来问题。闻松指出当代艺术创作和研究面临双重危机,当代艺术学术共同体不能被体制化,当代艺术中的假问题意识和浮夸意识比比皆是,当代艺术应该指向现实语境思考精神史的意义;高岭、吴鸿指出艺术的自然主题和全人类意识是当代艺术关注的终极议题;管郁达指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乡土经验议题,中国社会作为乡土的本质特点,使得乡土作为经验和现代性发生碰撞,可转化为当代艺术创作及研究的新可能;段君指出当代艺术的关注点更多在于黑暗,如尖锐、医院、色情、暴力等,黑暗不是和丑恶相对,黑暗也可能和“幽淡”意识有关,可以以更加开放的方式来理解“黑暗”,譬如指向人性、指向宇宙。贺丹指出当代艺术就是我们的未来;周晓陆希望使当代艺术成为以后的传统;佟玉洁认为未来提升当代艺术的方法是借体制内外的资本与批评合力;吕澎指出谈论当代艺术的未来应该有一些历史的基本方法、知识和共识;冀少峰指出回顾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波普艺术被推崇为当代艺术实则是被某些艺术史撰写者炒作出来的,中国没有西方消费的背景和波普风格记录,更多的是对西方风格的模仿和借鉴,如果当代艺术创作以这样的方式延续或者进行将毫无意义可言。杨卫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的权威艺术是否在学院里?王建玉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超越现实的局限性?茹雷从主体公园的当代艺术谈起,指出当代艺术与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关联性,谈论公园中的公共大众与个体,大众社会的艺术相关性和实效性,公共空间的可识别性与认同感,意识形态与公众的主体性塑造,消费体验与意识传播呈现,消费与休闲作为对艺术接受、理解及评判的可能性等问题。通过与会讨论者的发言,笔者认为当代艺术的未来仍然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生活,当然也可以对未知充满想象力。

 

五、结语

艺术是没有边界的,艺术可以说是国家与国家,不同人种与不同人种交流的工具,因为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追求着精神世界的美好,为人类的思想发展努力做着贡献,艺术能把握社会大体的发展方向,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者们都应当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不是为了技法的表现,刻意抹掉“意识”的概念来创作出作品,因为艺术家应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要有深层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反映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想。记得毛泽东曾说过“如果我死后人们能记住我的方式就是通过我写的诗……”,这句话充分地反映了一个人作诗的价值,如果当代艺术含有自己的思想和对未来的预见性,那么当代艺术才富有真正的价值。
当代艺术不能用线性的思维来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图像集合指涉的是当前中国多元文明形态的多元景观,无论是创作还是接受都离不开多元观控的思维方式。■(彭泰祺   重庆工程学院 动画与数字影视学院)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当代艺术的大众认知途径及其理解模式研究”(课题批号:15xsh011)的成果之一。

 

 

注释:

① 黄河清.中国当代艺术的末日正在来临——西安2017当代艺术研讨会小记.大河美术微信公众号.

② 彭德.什么是当代艺术?[j].荣宝斋,2010(7).

③ 朱其.什么是当代艺术?[j].上海艺术家,2014(1):7-8.

④ 殷双喜.大众文化与微观政治——当代艺术中的社会学[j].文艺研究,2005(11):127-133.

⑤ 河清,李朝霞.当代艺术:中国制造的“美国式艺术”——河清谈当代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4):28-30.

0条评论

摘要:宁波棠岙纸制作技艺这一古法造纸技艺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文章结合设计学、社
邢加满,马祥喜,曾雯雯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毛麻绣的视觉语言特征,从情感、文化、审美三个方面来明确不同受众的心理认知,结合系统
韩丹,邱春婷 0评论 2023-11-21
摘要:文章利用系统地图与核心用户的旅程图,分析社区环境下闲置玩具共享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对其需求进行归
贾倩文 0评论 2023-11-2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结合,其历史逻辑萌芽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在
邢国忠 屈靓雅 0评论 2023-11-17
徐艺乙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民俗学家、翻译家【摘要】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工艺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发展,到了
徐艺乙 0评论 2023-11-17
陈汉民设计思想与教育观研究专题主持人语:陈汉民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设计教育家和设计师,被誉为平面设计领域
陈楠 0评论 2023-11-14
摘要:经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由于遗传、疾病以及未及时发现等因素导致的听力障碍儿童数量在急剧攀升
高渤1 ,李毅2 ,董文凯1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研究学龄前儿童居家生活习惯及居家时间安排需求,利用劝导理论指导儿童时间管理互动系统设计研究
张路,潘维,刘建军(通讯作者)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面对当下手机app老年用户持续增加的现状,文章探究老年用户对同一界面中功能按键排版方式的使用
王广文1 ,陈明睿1 ,郝琳1 ,张千宜2 0评论 2023-11-13
摘要:文章为解决办公人群在久坐办公过程中易出现亚健康的问题,设计既能满足办公需求又能维护健康的办公家
祝小林 0评论 2023-11-13
摘要:家具产品的不断迭代加速了人们的更换频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文章对家具产品进行
赵鹏飞,彭心超 0评论 2023-11-13
摘要:设计在商业领域对创新方面所起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产业界和学术界开始把“意义创新”作为设计创新的
杨彭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人体与时装关系的调整最终要达到时装造型最佳视觉装饰效果和人体最佳舒适度的平衡。文章
黄永利 0评论 2023-11-13
摘要:闽东北金漆画将我国民间手工艺与传统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从高超精湛的工艺技法与虚实写意的艺术表征
缪远1 ,徐铮宇1 ,陈舒洁1 ,刘高栋2,李淑娜1 0评论 2023-11-13
摘  要:巫鸿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纪念碑性”》中提出了纪念碑性的概念,认为纪念碑性使
李秉融,卜莉莉 0评论 2023-11-13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