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讲究梦想的时代,从个体到国家再到整个世界,行驶出了各式各样的“梦想列车”。然而在现实世界中,部分地区仍饱受着长年战乱、恐怖袭击、残暴犯罪的困扰,如果这里的“梦想列车”无法达到“和平”的站点,更何谈远方的梦想。
> 入选奖作品,来自中国的时澄设计的《容则融 合则和》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忆起80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纪念1937年惨遭日军杀戮的30万同胞。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年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在纪念馆新馆正式开展,这里讨论了一个宏大的主题“设计的梦想——和平”。
质感的碰撞
海报,本身是一张二维的薄纸,主要功能是向外界传递有效的信息,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演绎,又能够呈现出超越纸张一般属性的画面质感。比如,2017年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中的海报作品《南京》,把刺刀武器重新铸造成刚正的“南”字,熔炼后的液态金属又冷却斑驳成“疤痕”,依稀可见战争遗留下的冰冷色调与锋利线条,意味着战争的终结和伤疤将永远封存于南京这座城市里面。
> 入选奖作品,来自中国的刘卷设计的《世界和平》
《世界平和》海报设计,则是用一张白纸折叠出了纤细却坚定的字体痕迹,正好组成“世界平和”四个字。“和”的上方,出现了类似于食品包装上的虚线和“小剪刀”标志,示意沿着虚线即可将“和”从海报中剪掉。实际上,“世界平和”在日语中即是中文里“世界和平”的意思,除去“和”,似乎又在讲述当年日军摧毁和平的暴行,也昭示破坏和平的轻易程度。无色字体折痕隐匿于白纸之中,就好像世界和平的观念潜藏在日常生活当中,习以为常,不易察觉,然而摧毁这一切平稳的状态,仅仅就需要一把欲望的“小剪刀”。 和平如此脆弱,才需要共同维护。
《南京》与《世界平和》两张海报诠释出了截然不同的质感,单从表面上来看,一重一轻,一刚一柔,一糙一细。归根到底,两张海报都凝聚着惊人的视觉内蕴,当人们真正停下移动的身体,在海报前思考片刻之后,才会体会到海报质感背后的深意。
身体的光临
> 入选奖作品,来自中国的刘立伟设计的《化干戈》
战争,为人类带来最直接的伤害就是生理上的疼痛,又逐渐内化为心理上的创伤,南京大屠杀就是由一道道残酷伤疤所组成。海报作品《没有战争》(nowar)省略掉文字和图形的装饰,直接选取了悲愤和破损的人脸图像,将生命受损的悲惨时刻,最真切的展现给了观众,以伤痛破损的身体提醒人们去认识战争的残暴性。
> 银奖作品,来自中国的梁栋设计的《祈》
海报作品《祈》中,双手合十成典型的宗教祈祷手势,以三角的简洁稳定形态竖立于画面正中,犹如佛塔一般静谧。同时,英文单词“peace”(和平)却像钢钉一般,钉入了双手,陡然将画面的气氛推向一股剧烈的阵痛,体现出了人民苦苦期盼的和平所要经历的各种磨难。
>入选奖作品,来自中国台湾的炉宏文设计的《爱与和平》(love and peace)
这里要提醒参观者,经过海报作品《没有战争》与《祈》时,可能会由于视觉上的强烈冲击,会无意识地产生心里不适或者感受到直接的身体伤痛,仿佛亲身进入到了当时激烈的战场。
> 安尚秀评审奖作品 ,来自波兰的 majazurawiecka设计的《停》(stop)
不过,《我们的普遍症状》(our common sign)海报设计又呈现出了身临其境的另一种视觉形态。《我们的普遍症状》着重强调了人体的肚脐部位,肚脐伤疤从人出生那天开始就存在,就像南京大屠杀的印迹从当代国人一出生就被铭记在心里一样,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国人早已知晓战争印迹的存在,过去这么多年,每当亲自用手触碰它时,还会隐隐作痛,身体和心理依旧还是会承受不住。
生活的共情
> 入选奖作品,来自中国的张晗设计的《和平就在手中》(the peace is at hand)
战争的终结,代表着新生活的开始,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们通常会选择生活化的方式,来纪念与思考沉痛的历史问题。海报作品《世界和平》中,重新将80后、90后小时候喜爱的小兵模型玩具搬了出来,原本僵持在一起的两个玩具小兵,当被用手掰开时,即可瞬间瓦解敌对的紧张气氛。《世界和平》能够让观者产生一种主动关注并参与的念头,把维护世界和平的理念落实到平常的生活当中。
>特邀作品,来自中国的赵清(agi)设计的《不!悲伤的蘑菇》(no! sad mushroom)
《吃掉武器》(weapon eating)的海报设计又是另外一种电子游戏的借鉴。海报中的“吃货”,已经把大部分的武器装备吞噬掉了,画面中仅剩下为数不多的武器正等待被消灭。将过量武器装备消灭的构想,被融入到了人们易于接受的形式中,有益于扩大海报信息传播的受众面积。
在此次和平海报展览中,日本设计师原研哉针对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设计了海报《广岛的呼唤2017》(hiroshima appeals 2017)。海报中一层流动着圆润细胞的血管之下,却包裹着惊人的原子弹爆炸场景,设计师以此讲述当年日本普通民众所经历的战争苦难。
> 特邀作品,来自中国的赵清(agi)设计的《是!幸福的泡沫》(yes! happy bubbles)
和平海报作品借助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同理心,在提炼生活的海报设计中,让人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和平海报也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并认清战争历史的真相,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进而与世界人民共同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梦想的放飞
一个梦想,大到世界和平,小到生活平顺,没有固定的格式,设计梦想的表现也是如此。2017年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上,许多海报作品根据和平鸽这一设计元素的和平象征,在具体的海报形式上进行更为灵活的发挥。
> 入选奖作品,来自中国的刘稼骏设计的《核平鸽》
譬如,《笼子》(cage)中和平鸽的头部被削掉,并且强行扣上了“战争”的牢笼,残破的动物身体难以承受强加的重量,在画面之中出现了摇摇欲坠的趋势,这象征着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强大压迫性。就《核平鸽》与《笼子》相比,两者相似之处是鸽子原本的头部不见了踪影,不同之处则是《核平鸽》把内容表现转向了当今时代正面临的核问题。《核平鸽》把鸽子身体物化为实验罐,实验罐顶部则是醒目的核武器标志,残缺头部的鸽子形象警示着人们去关注当前的战争隐患。
> 特邀作品,美国设计师mgiuliani设计的《paz》
当然,此次海报展览除了展现痛楚的和平鸽,也有散播正能量的和平鸽。美国设计师mgiuliani设计的《paz》海报中,一只活泼好动的和平鸽正挥舞着翅膀,将地球环抱于羽翼之下,构成了一颗饱满的心形,是和平鸽传播世界和平思想的暖意表现。而来自印度的设计师sriharshan在作品《心中的和平》(peace of mind)中,引入了印度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到盘坐静修的人体姿态,人物黑色的剪影之上又放飞出了来自心灵的白鸽,传达出追寻现实和解与梦想和平的心声。
> 入选奖作品,来自中国的张亦驰设计的《和平对话》(peace talking)
此次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的作品来自于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征集到超过两千件的海报作品,是各国设计师反思历史和展望未来的创意构想。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关注到南京大屠杀,关注到战争历史真相,关注到战争受难者,他们运用多元的海报设计语言,向世界人民传递和平信号,向设计的和平梦想跨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