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诸多因素,绿色这个词越来越热,那要是建筑也是“绿色”的呢?
绿色建筑,是指在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座绿色建筑。
01
bee’ah 沙迦零耗能总部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摄影by zaha hadid architects / mir
设计灵感来自于沙漠
两座相互交错的建筑主体
像是两个低能耗的“沙丘”
围绕着一个中心“绿洲”
该项目的目标是整个建筑使用可再生的能源
达到零废弃物排放
并加强教育性的外联活动
建筑体块是一群相互交错的沙丘
形成的角度正好可以适应当地盛行的西北风
尽管由于当地酷热的气候
必须限制开窗玻璃数量
建筑内部的设计亦能保证
优质的自然光照和视野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
建筑在控制最低能耗的前提下仍能
为访客和工作人员提供最大的舒适度
与 atelier ten 合作设计的建筑系统
旨在将制冷所需的能源和流动水的消耗降到最低
在天气较凉爽的时候
建筑立面可以调整成自然通风模式
降低建筑制冷的能源消耗
当建筑需要空调降温时
利用通风能量循环回收技术
可以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空间
但不会带来太多热量的影响
而一般被直接排出制冷机的多余热量
也将被回收利用
成为当地热水供给系统中免费的预热能源
建筑的屋顶设计最终确定为
反射太阳光线、有助降低能耗的方案
选择一种当地的防热材料
与自然的沙漠环境相仿
(而不是传统屋面设计的高热材料)
这种主动和被动的低能耗技术相结合
将节约30%的建筑能耗
大楼的所有用电来源都是低碳或零碳能源
主要来自 bee’ah 废物管理中心
回收的市政废物
还有大量的光电池技术
这些光伏板也能很好地融入沙漠地貌中
bee’ah 成为一个领先的行业案例
他们在创造工作环境的同时
也继续致力于环境保护
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结合其中
02
城市中的乡村办公室
ho khue architects 越南
摄影by hiroyuki oki
在过去
孩子们出生和成长在乡村地区
周围环境简单
也没有娱乐设施
尽管现在他们很多都在城市里生活
但是对于乡村的记忆依然在他们的脑海之中
比如水泥屋顶
低矮的围墙和遍布乡村的竹林
这些场景伴随着很多在城市里生活的一代
随着城市的发展
他们被锁定在玻璃
空调这种单一乏味的设计中
他们对于这种缺少情感
如机器人一般的生活环境感到乏味
这座建筑的设计就如过去的乡村环境一般
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感
项目场地原本包含一些老屋
蒲苇草,竹林和很多植物
很少有人踏进这片区域
设计师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乡村的记忆
建筑的外观贴近自然
并有很多植物附着在建筑结构之中
屋顶种植着高密度的植物
方便降低底层的温度
这一层包括了办公室,会议室
开放式午餐室和厨房
环绕在建筑周围的植物
为使用者提供了充足的阴凉栖息处
这是一个拥有自然通风
植物等舒适环境的工作场所
为了创造乡村氛围
我们使用了砖块作为建筑材料
建筑地面的建筑材料是装饰性的混凝土瓷砖
水泥屋顶为架空结
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
这种设计为建筑提供了永恒之感
在这座现代办公室工作常常会唤起
使用者对童年那段简单生活的回忆
来自大海的海风为建筑内部提供了舒适的温度
年轻的一代现在也许无法体会居住在乡村的乐趣
但是这座建筑将会为办公室带来不错的乡村体验
03
housezero零能耗实验室
美国 snøhetta
摄影by michael grimm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的下属机构
哈佛大学绿色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cgbc)
宣布他们已将完成了housezero的建造
建筑师们希望将它打造为
一个意义重大的生活实验室和节能建筑的正面原型
以便于大众以新的角度来看待建筑
其中包括了
将近零能耗的供暖和制冷系统
日间零人工照明
百分之百的自然通风
以及零碳排放等
建筑的翻修和后期运营皆是耗能的过程
因此该建筑旨在在其使用期限内
使产出能量远超于消耗能量
实现其零能耗建筑的目标
housezero不仅是工作室
更是一个研究工具
cgbc在housezero的所有构件内都嵌入了
数百个传感器
传感器将数百万的信息数据传输回去
以供cgbc持续监测其建筑性能
这些数据将推动计算机模拟实验
帮助cgbc开发新系统和数据驱动的学习算法
从而提升建筑的能源效率、健康安全和可持续性
“housezero内的设施十分灵活
皆由数据驱动
这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揭开建筑自身行为的神秘面纱
同时设计出下一代高能效建筑”
哈佛大学绿色建筑和城市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兼主任
housezero项目负责人说道
“通过建立一个用于长期研究的建筑原型和基础设施
我们希望激起业界对高能效建筑改造项目的兴趣
同时促使建筑设计和运营模式发生一种重大转变”
本项目所涉及的自然通风
它由一个窗户驱动系统控制
通过采用精细复杂的软件和传感器来控制窗户的自动开合
从而确保内部空间全年都享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建筑本身致力于创造最舒适的生活空间
此外住户也可以人为控制窗户的开合
以便于确保个人的舒适感
该建筑会不断调整其自身形态
有时甚至每分每秒都在改变
以达到住户需求的热舒适度
通过这个生活实验室
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将享受到可控的舒适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通过在世界范围内
新建建筑项目和建筑改造项目中
广泛使用以housezero为原型的建筑模式
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将有可能大大降低
04
csi-idea 绿色实验建筑
西班牙 juan blázquez,
oficina técnica municipal ayuntamiento alhaurín de la torre
摄影 by jesús granada
该建筑作为一个试点项目
让未来的开发商和用户得到直接的体验
相比传统模式将产生5%的额外建设支出
但随着对可行性检测结果的公布
它对推动马加拉可持续建筑的普及
将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可持续的设计策略在该建筑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通过被动式设计减少能耗
将植被作为建设元素与外界形成缓冲层
充分利用建筑表面和地板的热惯量
高效利用照明和空调设备
采用太阳能供热并结合建筑中的空调
照明控制和其他发电设备
减少水资源消耗和垃圾生成量
充分利用雨水
回收可循环利用材料控制空气质量
项目中的发电量已超过建筑的能耗量
因此我们自豪地称其为零能耗建筑
甚至是产能建筑
从自身而言
建筑通过对用户的健康维护
可保证其高水平的生活品质
办公空间限制了有毒室内装修材料的使用
通过定期检测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
避免不适的高速空调出风
保证办公空间充足的自然采光
防止眩光提供适宜的人工照明
通过将办公空间与外部隔离来保证听觉的舒适性
同时限制房间中的混声时间
通过让使用者共同参与建筑的管理维护工作
来保障服务品质
与法定规划建筑相比
该建筑将减少65%的能耗
co2的排放量将一年减少14678.19千克
相比传统建筑用水量也将减少50%
垃圾产生量通过工业系统被减少
其中75%的垃圾将被循环利用
有选择的利用剩余材料
将环境影响从源头降到最低
通过增加建筑寿命可达50-100年
进一步降低建设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
05
龙湖超低能耗建筑主题馆
中国 朴素建筑
摄影 by 夏至, 韩冬辰(航拍)
龙湖地产和奥润顺达集团联合
在河北高碑店列车新城
打造一个展示可持续技术和理念的景观公园
并计划在园内建造一个被动房展厅
作为向公众宣传和展示超低能耗技术
推广低能耗建造理念的一个平台
展厅所处的列车新城公园
奥润顺达门窗博物馆东侧的一处闲置绿地
沿河绿地多为野草灌木
内有一废弃干涸的水塘
其中长满杨树
展厅的选址就在水塘杨树林的北侧
故设计之初便希望展厅能成为隐于环境的建筑
在项目的全过程中
秉持一贯的设计理念:
整体思维是可持续设计的基本
被动房只是其中之一
考虑到被动房对供暖能耗的限制和对保温的要求
结合“消隐于环境”的设计初衷
将建筑北侧压低到景观土坡里
与场地改造后的微地形连为一体
让北立面干脆的消失
而南侧则利用
全玻璃幕墙在冬季最大可能的搜集太阳的辐射热
从技术上实现了
借助覆土的北侧保温和减少外墙散热
同时也减少了采暖空间体积
以此替代了常规的外围护技术策略
从建筑空间上
提供了室内展陈空间流线以外的一套户外景观空间体验
尤其借助中庭立体台阶
将室内外的空间流线串为一体
模糊了室内和室外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界线
让建筑的北侧借景观消隐于场地
建筑的南侧借幕墙的镜面反光消隐于自然
在形体单纯的前提下
希望让人在建筑中体验到有趣的
还是园林式的步移景异
内外空间的渗透与借景
设计之初,为有更灵活的布展自由度
故将展陈空间集中设置
建筑的整体的功能空间按照
入口接待区、中庭区、集中展陈区
自西向东一字排开
整体参观流线由此形成从中部进入后
自西南角序厅开始
顺时针蛇形流线
每一次路径的转折
都对着一处小景引人靠近
西南角的观景窗的设定
将观众从入口引至序厅
西北侧的雨水花园则是若干对景处理中代表性的一例
让西北角埋于土坡内的展厅
视线上稍微放松透气
顺带引入了屋面和土坡局部的雨水径流
灌溉层层台地后引入小院
最终本项目获得了
德国被动房研究院
passive house institute的设计和建成的认证
成为亚洲区第一个获得
phi被动房认证的展陈建筑
这个项目最大的意义在于
没有因被动房的严苛标准而将设计固化在参数指标的层面
而是努力以积极的方式
将被动房的要求转换为整体思维下可持续建筑的设计表达
让被动房不再是抽象的数据指标
而是让人体验感知
具有识别度的建筑
建造节能绿色建筑是一个大的趋势,节能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会给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平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绿色建筑”破土而出。
来源:建筑师疯人院
利来app官方下载的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頻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