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过去,现在,未来,艺术家们从生活中获取灵感,用不同的方式把生活融入到艺术中,而观者们则用自己的视角把艺术带入生活。生活和艺术呈水乳交融之态发展的同时,我们和艺术交流的方式也在寻求着改变,技术的进步开辟了新的创造力和观察方式,艺术不再是意识形态的阳春白雪,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结晶。在当代艺术中,技术的发展似乎为艺术打开了新的方向。
2018年对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academy of arts)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所历史悠久的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艺术学校迎来了它的250周岁生日。1768年12月10日,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带领34人创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学校成立的初衷是为了以展出当代作品的方式,让专业艺术批评家的声音推动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提高当时艺术家的专业地位,并且培养公众对艺术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 理查德·哈拉登(richard harraden),《皇家艺术学院的生活素描》(drawing from life at the royal academy),1808年,蚀刻版画、水彩画,19.7 x 26 cm
对于任何有抱负有志向的艺术家来说,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吸收经验,裸体写生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和技能,并也曾经是皇家艺术学院的主要课程。裸体写生可追溯至古典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艺术家使用演员来帮助他们进行绘画与雕塑,这次展出的作品源自18世纪,也要带着参观者一路穿越,从古代到当代的艺术作品,借此,参观者能对裸体写生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 皇家艺术学院为纪念250周年开展的艺术项目
250年,是一个巨大的时间跨度,皇家艺术学院选取从18世纪学院的起源时期到今天这一条时间线,以“艺术来源生活”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览——《艺术源于生活》(from life),从250年的艺术发展长河中抽丝剥茧,让观者感受艺术家是如何交融艺术与生活的,而这个传统又是如何在时代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下继续发展的,同时借此以展望未来。作为250周年纪念的前奏之一,这个展览探索了生命绘画的历史:真实模特的的绘画实践。
> 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 《摇滚乐70》(rock 'n' roll 70), 2014-17年, 印刷壁纸装置艺术
继2016年在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了杰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的《伊基·波普的模特儿班》(iggy pop life class)之后,这次皇家艺术学院用多种形态的媒体技术展出许多出色艺术家的当代作品,包括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和他的工作室助理大卫·道森(david dawson)、乔纳森·杨(jonathan yeo),以及许多反对“模仿出艺术”的皇家艺术学院院士,其中包括珍妮·萨维尔(jenny saville) 、尚塔尔·乔夫(chantal joffe) 、吉莉安·韦英(gillian wearing)。
> 展览现场
在坦南特画廊(tennant),通过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 (yinka shonibare)和汉弗莱·欧炫(humphrey ocean)的新媒体互动作品以及建筑师法什·穆萨维 (farshid moussavi)进一步探讨关于未来虚拟现实在艺术中的可能应用,我们看到了诸如htc的vive和google的tilt brush这样的新兴技术是如何为艺术家们提供新的方式来观察和表现自己的灵感,开拓未探索的新技术,打破自身的限制。
> 尚塔尔·约菲(chantal joffe)和自画像
回到展览的主题“from life”,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不止于生活。作为一个艺术家,却不擅长画画,在一个世纪之前这可能是一个矛盾的话题。许多艺术学生都曾被要求临摹和速写,长时间地练习,以寻求熟能生巧的进步。动笔去画才能看得到,才能真正理解到,才能学习到。画画被认为是所有艺术重要的开端,对艺术家来说,绘画是发现的过程。但是,当代艺术中,对这种古老学术惯例的要求越来越淡化。概念艺术,表演艺术,录像,装置,数字和电影艺术等艺术形式都弱化了对绘画的要求。
> 因卡·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作品展览现场
什么时候从生活中取材绘画演变成了单单的肖像画?不得不提的就是杰里米·戴勒(jeremy deller)的《伊基·波普的模特儿班》(iggy pop life class)。戴勒邀请伊基,这位精瘦而坚韧的总是在舞台上表演剧烈动作的明星来当模特儿,哪怕只是静静地躺一会儿。在一天的过程中,各种艺术家、业余爱好者和受过训练的艺术家就以他为模特儿画肖像画。
> 乔纳森·姚(jonathan yeo),《保存的机器》(the preserving machine),2017年
结果是这些艺术家的弱点是惊人的。有些人对解剖学没有把握,有的则无法从三维转换到二维。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个精瘦的人描绘得像是个重达20吨的胖子。只有极少数人试图用一种原始的表现主义来获得自己的能量。这是一个名人肖像绘制项目,对真人进行写生得到的精髓和细节比通过看近千张照片得到的要多得多。但戴勒暗示说,这其实也是历史。
htc vive 与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合作,通过写生技法与虚拟实境技术,突破传统的艺术实践方式,毫无疑问这将在艺术圈掀起新的风潮。艺术家乔纳森·姚(jonathan yeo)以及汉弗莱·欧炫(humphrey ocean), 因卡·修尼巴尔 (yinka shonibare), 法什·穆萨维 (farshid moussavi)等四位艺术家都史无前例的在vive平台上进行创作。
> 展览现场
htc vive所使用的技术,加上viveport上独特的应用内容:make vr 与 google tilt brush使这一次的展出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受邀参展的艺术家通过这些创意十足的软件自由地挥洒,而其作品也将带来相当深刻的虚拟实境体验,借此极度创新的思维,皇家艺术学院美术馆及vive的颠覆性合作帮助艺术家突破了传统的框架,让创作者去探索各种可能性并用全新的技术途径来表达自己。参观者也受邀去发现创作的过程,参与到艺术诞生的过程中,
同时也了解虚拟实境在未来所带来的各种可能性。英国肖像画家乔纳森·杨(jonathan yeo)之前从来没有尝试过利用vr等新技术来创作,但在google arts and culture和tilt brush工程师的帮助下,杨将vr和雕塑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作品。
> 乔纳森·姚(jonathan yeo)与作品
借助3d扫描技术和tilt brush,杨能够根据真实的人体比例进行虚拟地雕塑。他首先使用lightstage来扫描头部,将其导入tilt brush,然后开始用虚拟画笔来创作自己的画像。接下来,直接从tilt brush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这个作品,然后在世界著名的铸造厂pangolin中铸造出成金属雕塑。
“我在绘画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室中尝试新技术,探索雕塑的各种可能。最终雕塑的结构可以精确地在虚拟绘画中自由地表现出来,让人兴奋。这件作品是绘画和虚拟的结合,为艺术家们开创了实验性探索 思 路。”杨解释道。
皇家艺术学院美术馆在展览期间举办的公众活动,还会邀请参观者亲身探索虚拟实境,体验vr新技术,感受未来艺术的新发展。
> 展览现场
带上vr眼镜来感受定居英国的尼日利亚籍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 (yinka shonibare)的作品《海伦与汤利·维纳斯共赴巴黎》(helen to paris with townley venus),虚拟技术会带你进入一个逼真的古希腊世界,你可以在这个世界中走动,欣赏画家加文·汉密尔顿(gavin hamilton)在1785年的一幅作品,还有艺术家修尼巴尔创作的鲜艳雕塑。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放在同一个场景中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艺术家们的工具箱里不再只是有画笔,3d、vr等新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更多有趣的创作方式。对于艺术家来说,灵感转化为作品的方式越来越多,科技带来的更有挑战力的途径把生活素材转变为作品。对于观者来说,vr虚拟技术的出现使艺术的理解方式更加有趣丰富。艺术与生活依然水乳交融,技术的发展让它们更加融合。
250年来,历经多次搬迁和政治文化变革,皇家艺术学院为英国为世界的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这个权威的艺术院校,向世人展示出随着科技进步,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的重要变革,在纪念艺术历史的同时,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全英各地的许多博物馆和画廊都加入到了皇家艺术学院25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在这重要的一年,皇家艺术学院还将通过改革性的重建来更好地完成初衷,包括更丰富的展览计划和诸多全年免费开放的艺术项目,新的展览画廊,艺术空间和建筑空间,新的学习项目都值得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