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言网联合创始人,技术文化出版品牌“东西文库”发起人 赵嘉敏
近年来,零售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对时尚行业也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在我看来,聚焦营销层面,有一个点是特别值得思考的:关于“流量”概念的演变。
其实“流量”的问题,今天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很多负面问题频生,甚至有人提出来,“流量变现”是互联网中最黑暗的一面。然而今天这个模式从互联网传到了线下,传到了传统行业里面,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比如,我们就拿互联网来说,互联网过滤气泡的特性逐步被放大,互联网新闻,都是围绕流量运转并以其为核心。虽然在今天像face book,像谷歌,像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大公司,都在反思这个问题,但至今大家也都没有特别好的利来网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今天传统行业,或者是线下行业也来开始学习互联网模式的话,有没有可能一开始就放眼全局,不光学习成功的地方,也学习一下我们今天已经看到的弊端及问题。有没有可能通过及早做一些改进,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认为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在当下的经济形式之下,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总提线上和线下,其实更多的是在说数字技术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技术在未来的时间里,必然会给传统行业带来很大的变革——不光是大数据的作用,人工智能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人工智能的概念我不再赘述。比如说机器智能会不会抢人类的饭碗,我想这个问题已早有定论,比如说我所在的翻译行业,实际上已经有一部分工作机器可以替代人类。在时尚行业里,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的设计师呢?其实在国外亚马逊已经开始做了。这些都是数字技术,或者说机器智能技术带来的产业革新,这个改变是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相应的,那我们该做什么样的准备来适应这一转变呢?我想或许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尤其在我们社会的保障制度和分配制度上,可能会需要比较大的调整,我们需要更新社会保障体系。
说得更具体一点,比如,西方国家在做一个全民基本收入的实验,不管个人工作不工作,他都可以获得一份足够保障生存的收入,可能不会过得特别好,但至少衣食无忧。实验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机器智能时代,或者说可能的大规模技术性失业,尽管这个大规模技术性失业不一定会发生。
这是从社会保障体系来讲需要在做的尝试,包括分配制度也是,分配制度也会有比较大的改变,我们说将来的分配制度既不是按劳分配,也不是按需分配,而是按照价值来分配,这跟创意产业会有比较大的关联。创意产业价值的衡量,价值的追踪,价值的反馈,一直是一个很模糊的评定标准。量化设计的价值,可能会是时尚产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