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douhongyi

2019-02-16 17:01:41

北京物资学院的学生们恐怕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中能够有亲身演绎舞剧的经历,而且这样的演绎,是在全国舞蹈专业顶尖学府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剧场之中,其面向的观众绝大多数是专业院校师生。

与此同时,另一个没想到,则是舞蹈圈中的专业人士,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专业主干的院校竟能完成一个舞剧的创作演出,且此舞剧《运》的呈现效果并不低劣,若仔细想来,甚至令人心生惶恐与自我责问。

接踵而来的,或是第三个没想到,一篇名为《到底谁是个笑话》的公众号推文响遍舞蹈圈乃至物资学院,甚至某著名问答网站中也有相关提问与探讨。文中究竟有何玄秘?或是出于对舞蹈艺术性的维护,或是出于舞蹈人士的自我保护机制,此文用语犀利尖锐,配图幽默又略带嘲讽,但细品后便会发现,其并未否认演出的质量,随即恍悟,文章在指责物资学院不应排演舞剧的表层之下,更多的确是对舞蹈专业圈的担忧与自省,层出不穷的滥竽充数之作,再膨胀下去,专业舞蹈圈是否会虚胖致死?其忧虑并非空穴来风,却不知看热闹的吃瓜者是否能撬开他尖酸话语之壳而真正感受到内在的良苦用心。

但反观来说,文中对于非专业院校是否能够创作舞剧这一观点却值得思量,其否定的理由似乎条条在理。但是,自2016年开始筹划,2017年获得“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从编剧、编导到舞美灯光、服装道具都为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团队打造,并耗时半年排练的舞剧《运》,难道参与支持的各方,都没有预见到普通高校创作舞剧,其专业性会被不可避免地降低,呈现效果必然无法企及专业水准的现实问题吗?

答案不言自明,既如此,又为何坚持去做呢?投入的各方如何看待?最终的呈现究竟凭借什么力量让专业人士都心生惶恐?参与者们是否得到了我们作为旁观者无法觉察的收获?如此专业与非专业的合作道路是否值得继续复制?对待非舞蹈专业的综合类院校中方兴未艾的舞蹈文化,我们究竟应以何种态度去审视呢?



校方,您初心为何?——看似天方夜谭,实则水到渠成。”

对于舞剧《运》的创作,乍看十分困难,实际却是水到渠成。北京物资学院团委书记兼艺术中心主任庞波介绍道,“我们虽并非舞蹈专业院校,甚至不招收艺术类特长生,但学校从十年前开始就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既有合唱团、管乐团又有戏剧团、舞蹈团,这些团体成为了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核心力量。”

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样一所以物流为主要专业的院校中,已经举办了八年的校园舞蹈大赛,其每年均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舞蹈评比,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如此一来,学校的舞蹈传统便逐渐建立,艺术氛围也十分浓厚。



“起初,学校舞蹈比赛的作品主要是学习专业院校的已有成品舞蹈,而从五年前开始,便着力于舞作的原创。”由于校区位于通州京杭大运河源头之处,建校四十多年来深受运河丰富文化的陶养,因此,学校师生对运河文化有着特殊情怀,经潜心挖掘,在2015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中,《运河梦想》这一原创舞作获得一等奖,并与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共同参加了闭幕式演出;此后,在2017年的大学生舞蹈节中,学校参演的四个舞蹈作品也获得了两金两银的肯定,通过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的平台,师生们的舞蹈自信进一步得以树立并不断得到鼓舞与加强。

另一方面,2016年通州成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整个地区的基础建设都被大大加强,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随即,通州的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于是,在主客条件兼具的基础之上,舞剧《运》的筹划,便也顺理成章。

尽管如此,《运》的创作却并非由于自己是非专业院校而降低对自身艺术水平的要求。“我们始终是尊重艺术创作的,凝聚专业团队,把控专业方向,让舞剧尽可能呈现出专业水准。”或许这正是舞剧成果并非低劣的关键所在,专业力量为具有丰富文化的普通院校助力,将其内在精神进行梳理、整合、包装,最终呈现出可达到一定艺术水准的舞蹈作品,这样专业与非专业合作的模式,呈现出的是另一种不一样的艺术作品,从物资学院的成果看来,这样的模式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具备继续复制的可能性。

然而,创作舞剧似乎依旧不是那么简单?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小觑,创作后的成果是否真的与投入成正比?作品如何得以延续并继续发挥其内在意义?

本为障碍的传承难题却被物资学院巧妙化解,学院对于自己原创舞剧的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专业群体。首先,学校将《运》运用在校园舞蹈大赛之中,将舞剧进行篇章式分解,让每个学院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进行学习、演绎、评比,如此,学生们便无需再苦寻专业院校的已有成品舞蹈,进行似是而非的学习,而可以直接学跳属于自己学院、蕴含自身文化精神的舞蹈,且无形之中,也能将《运》在校园中进行实践性传播。其次,学校专门开设舞蹈鉴赏课,并以舞剧《运》作为首个鉴赏对象,课程中,将邀请主创团队的编剧、舞美等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教师为学生们讲授舞剧的编排成因与内在深层的专业性思考,让学生通过舞剧的内在构成,更为理性地理解舞剧的编创以及《运》的深层内涵。最后,学校还将把此舞剧作为每年新生入学晚会的节目,通过舞蹈艺术潜移默化地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校园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入校的第一时间便能通过舞蹈艺术对校园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知,进而,也使舞剧不断得以传承。

编剧,您怎么看?——艺术不是特权,没有正确与否”

“一开始,对于受邀为一所非专业院校进行舞剧的剧本创作确实吃惊,但其实,这一舞剧的主创团队都是很专业的,合作上并没有太大不同,而最终的呈现,也确实超出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的预期。”编剧许锐老师直言。

“舞剧采用了多时间段与多篇章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在于艺术创作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首先,从艺术层面上,因为作品想要表达的是完整的运河精神,而在不断变化的历史长流中,不论哪个单一时间段都是无法将整个运河精神诠释完全的。因此,选择多年代来刻画表达,通过运河人的枯荣、传承,表现不同时代的起伏变化,不同时代人的情感和命运,从而尽可能全面地阐发出运河精神。其次,多篇章、多人物的设计也是考虑到参演学生的特点,因为普通高校是很难找出一对主角从头到尾担当重要角色的,反之,通过不同的篇章结构、角色分配,不同人物由不同学生担演,无形中就减轻了学生的任务,更具可操作性的同时也能给予更多大学生体验主演的机会。

“其实,艺术不似科学那般理性,它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与对错之分。普通高校是否进行舞剧的创作并不应有硬性规定,我们不能也不必要求所有院校都进行舞剧创作,但也没有理由去阻止和打压。对于舞蹈,对于艺术,应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大众,如果高校有意愿、有条件,那么专业院校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协助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非无意义。”

诚然,艺术是需要被尊重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自命清高,我们需要有低门槛的一部分,让更多人接触到舞蹈,欣赏到舞蹈,具备舞蹈修养,这其实与是否尊重艺术并不矛盾,舞蹈发展的良性循环是少不了接受环节的,大众审美的提高也能推动舞蹈创作的更好发展,或许这才是对艺术最好的尊重。

编导,您有何感?——百观不如一舞,亲身体验最为可贵。”

作为专业院校的舞蹈教师,首次为普通高校的非艺术特长生进行舞剧排练,或许足具新鲜感却也困难重重。编导帅晓军老师坦言,“一开始,难度甚至超乎想象,虽然学校具有较为悠久的舞蹈传统氛围,但学生的个人舞蹈能力与专业院校的学生相比却相差甚远,协调性、节奏感、过往舞蹈训练的欠缺,让哪怕一个伸手的瞬间都需要进行近乎百次的训练。与此同时,学生并不具备专业院校学生的舞蹈素养,从排练的时间观念、纪律性,到与编导的配合程度都令人叹息,半年的排练其实是一个相当艰苦、不断磨合的过程,可喜的是,最终的呈现与收获令人欣慰。”


或许,正是这样的不易将最后的成果凸显得更为有意义,除却较为令人满意的演出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收获了个人素质方面的能力。排练伊始,来自不同学院的五六十名学生们骤然扎堆,彼此互不熟悉,大多数学生都较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意识几乎为零;由于未经专业舞蹈教育的历练,学生们排练时也大都懒散,对于着装要求、道具摆放等没有任何概念,甚至老师的指责对他们都是无效的……但逐渐地,大概经过半个月的磨合后,学生的面貌焕然一新,或许真的被专业舞蹈精神所感染渗透,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逐渐消解,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先前的陋习竟渐渐淡去,对老师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哪怕只是一个眼神,都能让他们心领神会。

最终,物资学院的学生们登上了舞台,并且圆满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舞剧演出。虽然动作和舞姿无法与专业演员相比,但他们内在的情感却饱满而有力,他们真切地经历了舞蹈艺术的历练过程,用心感受到了校园文化与舞剧情节的内核精神,呈现出了即便专业人士也会被触动到的作品。

演员,你获得了什么?——我知道这件事有多么难得多么荣幸,而且完成它非常值得。”

“其实舞剧排练初期困难很多,因为舞剧中的很多演员并没有很好的舞蹈基础,而且大家白天都有各自的专业课,排练时间很难协调,此外还存在一些心态问题,但在排练后期都逐渐改善了。”

“通过参演此次舞剧,收获到很多,一方面,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我的舞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更可贵的是,我结交到许多挚友,在不断排练的过程中,大家慢慢变的像家人一样,彼此很亲密,感情很深。在我看来,最后的演出呈现总体是很成功的,虽然存在一些小的遗憾和不足,但已几乎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至此,先前的疑团或能逐渐稀释淡化,普通高校排演原创舞剧的优劣之处渐渐清晰。其实,普通高校中的舞蹈文化早已方兴日盛,放眼北京各高校,清华大学舞蹈队始建于1947年,北京大学舞蹈团成立于1987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舞蹈团已有28年的历史,北京工业大学舞蹈团自1996年便开始活跃于校园之中……因此,看似刚刚兴起的校园舞蹈文化,实际孕育已久,尽管高校对特长生的招收逐年减少,但校舞蹈团的规模却依旧壮大,学生对舞蹈的热爱或远超于我们的想象。

并非专业舞者,没有特长生的头衔约束,也没有学分成绩的课业要求,却全然自发地选择加入舞蹈团,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舞蹈的学习、训练与演出,如此发自内心的热爱因纯粹而显得越发珍贵。但与此同时,这样的热情又是稚嫩而脆弱的,仅凭学生的一腔热情就真的足以使普通院校中的舞蹈文化如此蓬勃吗?

其实,始终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不断呵护、滋养着当代大学生们珍贵的艺术渴望。这一力量往大了看,是国家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是时代对于艺术修养的要求,是社会对于全面人才的渴望,是教育对于培养完全之人的诉求,而落实到具体,则主要体现于可见可触的政策与平台。

——“艺术是实施教育的媒介而非目的。”

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军和艺术专干徐春生表示,“对于普通学生的舞蹈教育,侧重点并非在于舞蹈艺术的专业性,而是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微观来说,教师、教材到课程、活动,每一环节都是相互作用、相互牵制、环环紧扣的,只有关切到每一个细微部分,不断取精去粕,进而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才能确保学校中的艺术教育、舞蹈教育长足发展,因此,作为全局统筹者和政策制定者,对每一环节都是十分重视的。若从宏观层面看来,北京市教委对于艺术教育、舞蹈教育的开展,所追求的,是从中小学至大学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贯穿性培养,因此,北京市从中小学开始便设立素质教育舞蹈课程,而对于高校,则会给予其高度自主权,全力支持高校开展艺术教育的需求,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学四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对高校的艺术教育采取引导性而非限定性,疏导性而非禁锢性的政策。在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纳西方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已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舞蹈选修课或素质教育舞蹈课。与此同时,北京市教委在响应国家对艺术普及的重视之下,从2015年开始,将三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之下,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细分深化为两年一次的“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和“北京大学生舞蹈节”,这几大艺术节均与专业院校合作,专为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提供接触艺术、欣赏艺术、展现艺术热情的平台,其中,“北京大学生舞蹈节”则与北京舞蹈学院共同承办。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的林清老师介绍到,2017年刚落幕的“北京大学生舞蹈节”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中带来了开闭幕式、市级展演、剧目展示、教学公开课、舞蹈工作坊、创意舞蹈营、户外舞蹈体验等26场各种形式的舞蹈活动,共有62所院校积极参与,展演作品达到125部,参与人数达到5200余人,现场观演者累计超过2万2千人,在互联网的支持下,约覆盖至500万观众。

这样秉承着艺术普及、素质教育初心而为学生们搭建的平台,为普通学生的舞蹈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为期十八天的活动中,专业院校携手普通院校让舞蹈艺术跃然于北京城,高校学生们既能亲身参与演出,感受舞动的快乐,舞台的魅力;又能参与舞蹈工作坊课程,体验专业舞蹈课堂的授课方式;还能欣赏到专业舞蹈院校的舞作,在提升舞蹈鉴赏能力的同时,对其形成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一系列目不暇接的活动让舞蹈文化逐渐渗入每一位学生的认知,也让每一位学生的舞蹈自信得以提高,让参与者收获到文化课中所欠缺的素质与能力。

除却令人震惊的参与数量,学生们的演出质量也超乎预期,大量以自身校园文化精神为核心而创作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如取材于邓稼先伟大事迹,歌颂“舍小家,顾大家”爱国情怀的清华大学原创舞作《马兰花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为纪念呕心沥血为国效力的老一辈航天员而创的舞作《筑梦苍穹》;北京工业大学舞蹈团以追忆青春、弘扬积极乐观心态为主题的作品《我的青春舞步》……这些作品独具校园情怀、洋溢青春气息,学生们用自己的肢体诉说着母校的故事,用舞蹈艺术诠释着校园精神,在展现自己的同时也为舞蹈艺术的存在方式增加了新的可能性。

忘我投入的演绎,生动热切的神情,舞蹈,究竟带给了他们什么?——“舞蹈给予我展现自己的平台,让我不再自卑,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清华大学舞蹈队队长介绍到,学校舞蹈团分为一队和二队,一队由学校聘请的专业舞蹈教师固定授课,二队则由一队骨干担任训练。舞团的成员能够接触到民间舞、芭蕾舞和一些小的成品舞作品,训练大概会占据每周周末的一天半时间,但却并不觉得疲惫或耽误课程,相反会有一种幸福感。

舞蹈队自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参加“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现为“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在老师与舞蹈队成员共同协作之下,已创作出诸多原创舞作,如:《马兰花魂》、《薪·传》、《求索》、《奔腾》、《骤雨新荷》等,作品主要讲述清华人的故事,展现清华学生的特有风貌,所以学生在舞蹈时很容易投入,也很有归属感。

——“舞团学风很好,并不会耽误学习。”

目前学校舞蹈团已经有了原创民族舞剧目《织》、《玛哈吖咪》,原创古典舞《雨后桃红》、《红欲燃》和原创现代舞作品《给力青春》、《求索》。北京交通大学舞蹈团团长介绍道,舞蹈团每年都会举办一场专场,其中组织协调的工作都需学生自己完成,因此,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意识,包括人际交往能力都能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017年我们在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中获得了两金一银的肯定,两个金奖同时也是优秀创作奖,虽然筹备比赛的过程非常辛苦,但大家都非常热爱这个舞团集体,所以训练很积极,凝聚力很强,最后作品的呈现也较有感染力。”

——“舞蹈是繁重课业中的精神调剂。”

“其实北大的课业是很重的,平时精神压力也会比较大,参与舞蹈团的排练演出虽然会进一步占据休息时间,但却让我感受到其他活动不能带给我的愉快与放松,是日常生活的一种调剂”,北京大学舞蹈团成员说到。

——“舞蹈团的凝聚力带给我一种归属感。”

从小学习舞蹈的韦婷是2017年北京大学生舞蹈节的形象大使,她说到,“我很喜欢舞蹈团的氛围,我们每周会团训四个小时左右,通过大家一起舞蹈,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紧密,彼此之间的情感很真实,舞团很有凝聚力。”



质朴、真诚、发自心灵最深处的热爱,作为人格与思想已经独立的大学生,他们选择舞蹈,并不似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课程的规定,也不为高考加分的功利目的。他们为自己选择了舞蹈,而舞蹈也回馈给他们许多独属于舞蹈的力量,在舞蹈的渗透中,在艺术的陶养中,他们如沐春风。生长着、健壮着的,既是舞蹈技术方面的能力,更是每一个人都本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然而,细细深思,这些能力,究竟是以何种舞蹈在进行沁透?普通高校是否能直接搬套专业体制中的舞蹈呢?学生背后的主要推动者,在以怎样的秘诀传递着舞蹈的力量?

——“量体裁衣,凸显学校精神与学生特点。”

为物资学院的学生们编排舞剧《运》的帅晓军老师,也曾担任过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舞蹈团,清华大学舞蹈队,清华大学校友舞蹈队的舞蹈指导教师。

“在高校排练是很不一样的,高校学生们相较于专业学生来说肢体表现是劣势,但情感体验却是优势。”学生们对于自己校园文化的感受是专业舞者没有的,对于舞蹈,他们是一种纯粹而简单的情感,而舞蹈对于他们,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压腿、下腰,更应是一种文化。

“所以,为他们排练时,会更注重作品内在的精神性,将舞蹈的情感性增强一些,技术性放少一些,可以说是意识先行,动作后行。”如清华大学舞蹈队根据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排演的作品《骤雨新荷》,作品内在蕴含的情感是学生们能很好体会与感受的,所以作品的呈现会很饱满,后来也获得了“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金奖,给学生们带来莫大鼓励。

——“舞蹈艺术应该为更多学子,为国家和社会承载更多功用,而不仅仅是孤芳自赏。”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舞蹈队专职指导教师张伟,为清华大学舞蹈队编创了现代群舞《马兰花魂》,作品在2017年“北京市大学生舞蹈节”中获得众多肯定,并代表北京市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最终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面对普通高校学生,我们不应再一味地追逐高技巧、高难度,而应将他们的校园文化、校园特点放在首位,以学校的文化精神为核心支撑,结合大学生们的自身特点,编排出契合校园风貌的,适合于大学生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舞蹈艺术为学生服务,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所以舞蹈的技术性反而是第二位的。



——“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对专业模式进行刻板复制。”

高校校园舞蹈是舞蹈艺术进行普及的大好方式,也是舞蹈艺术被更多人接纳、欣赏、理解的良好途径,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走入误区。舞蹈理论家吕艺生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由于专业舞蹈院校的成果早已在大众心目中镌刻下舞蹈就是需要高难技术的印象,所以普通院校在进行舞蹈作品的排练时,也容易向专业趋同,去努力刻苦地训练,依葫芦画瓢,追求最终的呈现能和专业作品近似。但这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而且也完全没必要达到。”

因此,我们应当明晰普通院校的舞蹈创作和舞蹈实践,初心为何,目的为何。作为素质教育的媒介,舞蹈技术对于学生不再是最终诉求,普通高校的学生并不如专业学生那般从小接受舞蹈训练,所以他们的肢体灵活性、技术技巧性是不可能与专业舞者比肩的。但这恰恰也并非是他们需要去努力的目标,舞蹈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艺术的陶养与体验,是综合素质的历练与提高。

在明确这之后,我们在各大舞蹈展演、舞蹈比赛中,就不能再强调以往的专业标准,而应与初衷相契,把握高校校园舞蹈的创作导向,不让它误入歧途,偏离初心。所以,作为创作带动者与推动者的高校舞蹈社团的舞蹈教师非常重要,老师们在明确初心的基础之上,应该去着力挖掘的,是自己校园文化的精髓,应该具备的,是觉察学生特质的能力,老师应该明晰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他们知识结构的发散性思维会比舞蹈专业学生更强,对于舞蹈内部情感的体验与理解也会更佳。抓住这些特点去为学生排演,不依赖令人目眩的技术技巧,而是运用巧妙的手法呈现出具有浓郁校园特点,彰显当代大学生群体特色的作品。否则,一味创作与专业舞蹈相似的高技术高难度舞蹈,不仅丢失了高校中最为宝贵的文化精神,而且呈现效果也难以企及专业高度,那便是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了。

“北京大学生舞蹈节”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很具积极意义,但这样普及性的舞蹈活动并非为了选出具有专业素养的舞蹈演员,而是为了让更多学生体验舞蹈、参与舞蹈。作为历届舞蹈节的评审之一,并不会将着重点放在舞蹈作品是否具有专业水准的肢体展现,或是否为某个舞种。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作品的内在精神性,什么样的舞蹈形式都是可以的。

我们总是容易将流行化作为唯一,成为独有模式,这其实是很不健康的发展,鼓励普通高校进行舞蹈实践,并不是要模糊专业与非专业的界限。相反,我们应该更加明晰这条界限,专业舞者有专业的标准,普通高校舞蹈团也应有自己的舞蹈道路,从选材到表现手法上都需探索出不同于专业标准的新模式。只有如此,他们的舞蹈才会是动人的,具有生命力的,只有如此,舞蹈艺术才能真正给予他们价值和意义。


文章来源:舞蹈剧场杂志

文 : 邬雨含

0条评论

     红色,如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红色文
甘孜州民族歌舞团 0评论 2023-11-22
以演出为中心环节院团长要这样管理好“我的团”宋官林※本文是作者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促进行业协作共建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21
初秋,几乎每个北舞人都在转发这样 一条朋友圈:“学院特聘八位‘行业导 师’助力提
黄妮莉,谢威 0评论 2023-11-20
//7月6日-21日,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北京舞蹈学院作品《“为人民而
高度 0评论 2023-11-20
曾几何时,渴求自由和进步的艺术家们从上海、南京、武汉及西安等大城市来到杜甫川、柳林铺,来到延安,来到
舞蹈剧场 0评论 2023-11-20
四川省歌舞剧院建院70周年:舞蹈诗《那些时光》跨越时空展示舞蹈风采11月17日,四川省歌舞剧院建院7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20
12月7日至10日,享誉国际的云门舞集将时隔四年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亮相舞止境·2023国家大剧院舞
国家大剧院 0评论 2023-11-16
2023年11月2日,美国芭蕾舞剧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的首场演出前彩排。(美联社图片/ng han g
美国驻华大使馆 0评论 2023-11-15
《吉赛尔》《天鹅湖》《安娜·卡列尼娜》《卡门》……这些世界知名的舞剧都要来上海了快来欣赏这场优雅绝美
乐游上海 0评论 2023-11-15
大型原创舞剧《运·河》,以繁华苏州、水墨江南、千年运河为视角,用当代的舞蹈语汇、极具跨度的表现手法展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06-06
11月9日,时隔10年,美国芭蕾舞剧院携10位首席归来,“芭蕾之冠”《吉赛尔》惊艳动人;11月10日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13
从 b 站跨年晚会出圈,到新加坡巡演出海;从惊艳亮相华表奖现场,到强势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舞剧《咏
周欣怡 朱绍杰 0评论 2023-11-13
11月10日至11日,北京舞蹈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来自各团体会员单位及新文艺群体的12
北京舞蹈家协会 0评论 2023-11-12
为集中展示近年来陕西舞蹈艺术的发展水平,总结我省舞蹈创作取得的成绩,发现和鼓励一批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
夏明勤 0评论 2023-11-10
11月6日晚,四川师范大学“心有所蜀”原创舞蹈作品荟萃亮相国家大剧院,为第十六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0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