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设计 -利来app官方下载

douhongyi

2019-02-16 14:51:54

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个是以死来明志,一个是以死来抗争,付出生命的代价维护着爱情的纯洁,成就了一个无限凄美的传说。那两只蝴蝶,至今还在这世间飞旋、徘徊······”



这是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节目简介,说是简介不如说是评价和总结,说出了当代人对于“梁祝”这个故事文本的感受。其实这也是整个舞剧的视角,用当代的结构方式,用舞蹈特有的表达来诠释这个故事。“梁祝”的传说自西晋时起,至今已经流传了将近一千八百年,各地的故事版本不计其数,对于这个故事的艺术化呈现,自戏曲艺术诞生以来从未间断,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里都能看到以“梁祝”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就舞剧而言,此前上海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都曾创作过“梁祝”题材的舞剧作品。

简化情节,目的是为了留给舞蹈更大的空间

今年,又一部由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制作的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也与观众们见面了。既然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来做,那么作品必然要具备古典气质和中国味道,这条硬性的原则是必须遵循的。舞剧以祝英台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注重于她内心世界的刻画,以情绪的渲染和意境的营造为表现手段,用一种意境化的结构取代了传统舞剧那种用清晰的故事来结构作品的方式。拿文学形式做个比喻,这部剧看起来更像是一首诗而非一部小说。

从观感上来讲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完整、干净。四幕舞剧从相识、相送、相会、相伴到最后的永生一气呵成,一头一尾的处理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序幕虽然也用了舞剧中常用的回忆手法,但并非用的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而是选取了祝英台在即将坐上花轿的那一瞬间。那一刻她身披嫁衣,脑海中却全都是梁山伯的影子,这种现实与想象的反差非常有代入感,让观众一下子进入了他们的爱情世界。

在接下来的四幕当中,舞剧并没有被故事文本所局限,而是在把握住了一条稳定的情感线的基础上,在剧情发展中有了一些小小的创造和发挥。比如整部舞剧都没有出现马文才这个关键人物,他就像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当两人的关系受到阻碍时,观众就会自发的联想到这个人物,当然这也是因为大家对梁祝的事故是在太过熟悉了。或许就是因为大家对故事本身很熟悉,所以主创们才没有再将故事做过多的阐释,简化了很多情节,目的就在于留给舞蹈更大的空间。

可以说剧中的每一幕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舞段,如第一幕中的“月光”,这段柔美的女子群舞充分刻画了祝英台的内心世界。夜幕降临,祝英台抱着枕头,内心忐忑,即将和一位心生好感的男生共处一室,恐慌中带着羞涩,月光仙子就好比祝英台内心那个女儿身的自己,在和现实中男儿装扮的自己对话。第二幕中的“秋叶”,这段充满愁思的群舞表现的是两人送别时的场景,故事文本中的“十八相送”被离愁卷起“秋叶”代替,让这段离别充满了诗意。第四幕中的“嫁衣”,充满了束缚感,一块大大的红绸几乎铺满了整个舞台,像一张遮天蔽日的大网将祝英台罩住,她不断地抗拒、挣扎可最终还是被紧紧地裹住。这是一段形式感很强的舞段,却是个被内容填的满满的形式,将现实的残酷和内心的挣扎展现的既到位又充分。

中国古典舞的“古典化”过程依然在继续,我们正在为后人创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典舞。

这些舞段的处理很舞蹈化,整部舞剧也极少运用哑剧动作,可以说这部舞剧是真的在舞而不是在演,这一点尤为难的,虽然这么说颇有些讽刺意味。主创们也在讲,舞剧《梁祝》更强调的是对内心的刻画和意境的追求,所以在结构和表现上来讲并不传统,甚至更偏于现代。著名的导演张继刚先生在看完舞剧后给予了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是古典舞!”这句掷地有声的评价无疑是对这部剧和所有主创们极大的肯定。即便如此,依然有业内人会觉得这样的表达更现代,甚至有些背离古典舞的初衷,笔者起初也有同样的困惑,这是否是古典舞应该有的样子?可什么又是应该呢?这恐怕要从现实和理想两个角度去思考。



先谈理想层面。这得从广义的“古典舞”的概念去理解,“古”是从时间上来讲的,指从前的;“典”是从形式上来讲的,指系统的、规范的。“古典舞”的概念也就是古时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系统规范带有一定程式化的舞蹈形式。比如西方的芭蕾舞,印度婆罗多、卡塔克等,以及日本韩国的雅乐舞蹈。这些舞蹈都极具风格特征,具有极高的识别性,让我可以品读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所以我们理想中的中国古典舞也同样是蕴含着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身体形态,如同汉字一般的意义,但这只是我们的目标和追求,短时间甚至近几十年内是很难达到的。

那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创建起来的,到现在也不过六十多年的时间,所谓的古典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古典”,用古典舞来命名,其实本身就隐含着对“古典”意义的追求,它在创建之初就秉承着兼容并蓄的态度,结合了戏曲、武术等活态遗存的动作语汇,结合西方芭蕾的训练方法提炼而成。发展到现在,依然在不断的吸收新的理念,依然在反思和创造的矛盾关系中不断探索前进。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家江东先生曾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古典舞六十年来的发展,即“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的“古典化”过程依然在继续,我们正在为后人创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古典舞,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重构和复兴,也兼具时代创新的意义。

围绕“意境”来展开创作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的再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继续攀登的尝试。

短短六十年,针对古典舞的讨论和争论几乎一直没断过,应该怎么做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摸索着。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走回头路了,那就坚定方向继续探索下去吧。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典舞的审美也趋向于多元化,这对于一个正在探索和成长中的学科来讲面临着许多的取舍和选择,去继承什么又要去发展什么?这个时候舞剧《梁祝》的出现,自然让我们和这些问题联系起来,而这样的呈现方式是否代表了当下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追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将视角放在更高的层面,对当下有关中国古代舞蹈的舞台呈现方式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用“中国古代舞蹈”这个名词其实并不精准,因为涵盖的面实在太广,但为了和当下“中国古典舞”这个概念进行区分,也就用这样一个宏观的词来概括古代那些主要在宫廷和庙宇上演的古典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刘健教授总结了当下中国古代舞蹈的四种存在方式,“垂直传承”、“重建复现”、“综合创造”和“重构创新”。在笔者看来,其中的“综合创造”和“重构创新”其实都是目前在古典舞在学科建设中所采取的方式,可以将之归为一类,因为他们的目的都突出在一个“创”字上。

先来分析下“垂直传承”,其意思是指从古代一直活体传承下来没有间断,像印度的婆罗多、卡塔克、奥迪西等舞目都属于这一类。在我国,这种垂直传承的舞目已经看不到了,在历史上地位极高的雅乐舞蹈,也只能依靠历史文献的记载去想象它的样子。雅乐舞蹈自先秦以来,一直在宫廷和一些宗庙仪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盛唐时期更是达到顶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衰微,直至消失。不过幸运的是,在我们的邻国,如韩国和日本,雅乐自唐代传入以来,至今依然保留着很多雅乐舞蹈原有的样子。

“重建复现”的意思不难理解,举个例子来讲,就像是已经被摧毁的圆明园,然后现代人严格依据历史的资料的记载,尽量的恢复它的原貌。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已经93岁高龄的台湾舞蹈家、学者刘凤学先生。“为寻找失去的舞迹重建唐乐舞文明”,她先后在日本、韩国等保留着中华舞蹈遗存的国家进行了长期的学习和研究,并在日本皇宫的宫内厅大量抄写和破译古代乐谱,从中取寻找和捕捉唐代舞蹈的影子。先生为自己呈现出来的作品样式命名为“新古典舞”,可以看出她的学术思考,因为她很清楚无论后人多么努力、多么具有才华和天赋,都不可能完全恢复古代舞蹈的样子,但是她对于“历史忠实性”的追求,让我们在她的作品中看到难得的“历史可信度”。在大陆,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健之于汉化像舞蹈的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刘青弋之于雅乐舞蹈的研究,都在重建复现这条路上做着努力。

无论是“垂直传承”还是“重建复现”,体现出的更多的学术研究价值,而目前我们约定俗成的“古典舞”则更侧重于教育价值,希望来学习“中国古典舞”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中国”的身体。由于我们已经没有了垂直传承下来的舞蹈,所以只能去“创”。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一批有情怀有担当的舞界前辈都为“古典舞”的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方式和思路的多元化也让古典舞诞生了如“身韵”、“汉唐”、“敦煌”、“昆舞”等诸多流派。无论是哪种流派,他们都尝试着去贴近历史,经过长时间的搜集、整理、分类、归纳、模仿,对局部进行重建复现,通过解析形象背后的动作逻辑,去创造一种动作连接方法,以求达到风格上的形似与神似。当下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也同样从历史、文学中取材,围绕文化的核心精神、思想情感与人文品格而展开,或表达崇高的英雄主义,或表达乐观的人生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围绕“意境”来展开创作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的再续”,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继续攀登的尝试,所以,再去争论这是不是“古典舞”并没有太大意义。“创”就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我们始终会记得,朝着建设“国舞”的目标而不断前行。


附录:关于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2016年,在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庞丹教授的策划下,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排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并得到了郭磊校长以及教学实践中心胡淮北、任冬生两位主任的大力支持与配合。2017年7月,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顺利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成为北京舞蹈学院第一个获得资助的大型舞剧项目。

此次中国古典舞系特别邀请了旅美艺术家李恒达先生担任总导演。31年前,当时还在北京舞蹈学院读书的李恒达自编自演的双人舞《梁祝》曾在舞蹈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31年来,“梁祝”的音乐和故事一直在他脑海中萦绕,如今回国将“梁祝”用舞剧的形式搬上舞台,更算是完成了他多年来的夙愿。

在主创团队的带领下,由中国古典舞系的青年教师们组成的编导团队承担起了舞剧大量的编导工作,他们与主创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反复推敲,相互磨合,经过将近一年的创排,2018年5月终于将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舞台。



文: 李乔 李天翼

文章来源:舞蹈剧场杂志

0条评论

     红色,如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红色文
甘孜州民族歌舞团 0评论 2023-11-22
以演出为中心环节院团长要这样管理好“我的团”宋官林※本文是作者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促进行业协作共建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21
初秋,几乎每个北舞人都在转发这样 一条朋友圈:“学院特聘八位‘行业导 师’助力提
黄妮莉,谢威 0评论 2023-11-20
//7月6日-21日,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北京舞蹈学院作品《“为人民而
高度 0评论 2023-11-20
曾几何时,渴求自由和进步的艺术家们从上海、南京、武汉及西安等大城市来到杜甫川、柳林铺,来到延安,来到
舞蹈剧场 0评论 2023-11-20
四川省歌舞剧院建院70周年:舞蹈诗《那些时光》跨越时空展示舞蹈风采11月17日,四川省歌舞剧院建院7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20
12月7日至10日,享誉国际的云门舞集将时隔四年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亮相舞止境·2023国家大剧院舞
国家大剧院 0评论 2023-11-16
2023年11月2日,美国芭蕾舞剧院演员在上海大剧院的首场演出前彩排。(美联社图片/ng han g
美国驻华大使馆 0评论 2023-11-15
《吉赛尔》《天鹅湖》《安娜·卡列尼娜》《卡门》……这些世界知名的舞剧都要来上海了快来欣赏这场优雅绝美
乐游上海 0评论 2023-11-15
大型原创舞剧《运·河》,以繁华苏州、水墨江南、千年运河为视角,用当代的舞蹈语汇、极具跨度的表现手法展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06-06
11月9日,时隔10年,美国芭蕾舞剧院携10位首席归来,“芭蕾之冠”《吉赛尔》惊艳动人;11月10日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13
从 b 站跨年晚会出圈,到新加坡巡演出海;从惊艳亮相华表奖现场,到强势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舞剧《咏
周欣怡 朱绍杰 0评论 2023-11-13
11月10日至11日,北京舞蹈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来自各团体会员单位及新文艺群体的12
北京舞蹈家协会 0评论 2023-11-12
为集中展示近年来陕西舞蹈艺术的发展水平,总结我省舞蹈创作取得的成绩,发现和鼓励一批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
夏明勤 0评论 2023-11-10
11月6日晚,四川师范大学“心有所蜀”原创舞蹈作品荟萃亮相国家大剧院,为第十六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
舞蹈中国 0评论 2023-11-0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