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仅仅是舞蹈界,文艺界好几位前辈大师都一一作古,这几年全世界都在送别,惋惜感叹之余不禁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个时代,正在过去。这些前辈、大师,之所以受人尊敬,正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他们所身处的时代。而时光荏苒,一瞬几十年就过去了,这拨建国以来的文艺开辟者们,当年改天换地的文艺先锋们都日渐凋零。追忆前辈,缅怀大师的同时,另一个强烈的感觉也不禁涌上了心头,那就是:何以为继?!
在中国,如果说吴晓邦、盛婕、戴爱莲、彭松为新中国舞蹈的拓荒者,然后就是贾作光、朱立人、孙颖、唐满城、许淑英等一批始创者,他们算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拨。后有舞蹈界的中年一拨,目前这部分人大约60岁上下,中年这一拨人也算是建功立业各有成就。再接下来就是中青年的一拨了。目前老一辈的舞林高手所剩无几,而中年这一拨大部分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于是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摆在了中国舞蹈界的面前:何以为继?
老一辈战天斗地,恰逢时代巨变的浪潮之中,于是有志青年奋然融入时代潮流,虽然有些主张有些创意在今天看来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无疑是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那一批人。正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新中国的舞蹈,将很多的学科基础,完全是从无到有地建立了起来。
中年一拨,在老一辈的带领下,继续夯实和发展了建立的东西,逐渐形成了体系。而且他们也历经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在时代的潮流中历练打磨,既有压抑,也有生机。所以无论是教学还是作品,他们也基本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也可以说无愧于他们的时代,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跨越舞蹈圈,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时代代表。
在回顾他们的辉煌时候,有一个问题反复在问我自己:谁来代表今天?谁来代表未来?中国舞蹈的未来在哪里?中国舞蹈的未来,其实就在现在的中年、青年和少年手里。但可惜的是,在我们的界别中,很少有,特别是年轻人认真地,想过这个问题。我们要继承什么?我们要发扬什么?我们要开发什么?我们要创作什么?
舞林中,好像越来越少有人去思考这些宏观的问题,不读历史何以知未来?不纵观全局,永远就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更可悲的风气是,难得有人有超越现实的反思。我们能不能从那 评职称、拿奖金、买房子、接孩子的一地鸡毛的微观现实生活中偶尔抬起头来,看一看,想一想:你,到底要做什么?你,是否知道如何选择?你,如何定位你在未来的历史中的角色?
论资排辈到你了,多年媳妇儿熬成婆了,真是恭喜恭喜,然后呢?既然历史已经把接力棒交到了你的手上,然后呢?能不能把那些勾心斗角,鸡毛蒜皮放一放?能不能把那些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改一改?什么是功利?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真正的大功利是,你不在了之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还能有人记得你的作品,还在探讨你的观念,还在传颂你的故事,这,才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应该追求的大功利。
就目前来说,历史又来到了一个拐点,时代正把无与伦比的契机放在我们的面前。中国日渐强盛,国家对于文化的需求空前迫切。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他能向全世界输出意识形态,而意思形态最好的载体就是文化艺术。输出什么的前提在于我们得先梳理清楚我们有什么。梳理清楚了我们有什么,还要问我们自己能够创造什么。当这些问题都有所眉目的时候,还有就是如何输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难道和我们舞蹈界没有关系吗?我们的舞蹈史梳理清楚了吗?我们如何继承和运用这些历史的财富?我们的民族舞蹈资源梳理清楚了吗?我们如何发展使用这些人文财富?我们能够在这些丰饶的历史上往什么样的方向去探索?我们如何采风?如何科研?如何教学?如何创作?如何普及推广?如何在世界上确立中国舞蹈,中国身体文化的坐标?如何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的美?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智慧与价值观?这就是时代赋予今天这一代中国舞蹈人的巨大契机,每一个课题都足以穷尽一生,每个课题都有可能成为时代的标志,而这一切,有几个舞林中人意识到了,开始思考了,开始身体力行了?
这些事儿,说来有些虚无,但是我始终认为大到一个行业,中到一个集体,小到个人,哪怕是偶尔,还是应该思考一下这些形而上的问题。缺乏终极价值追求的人生是盲目而浅薄的,缺乏战略眼光的行业是混乱而可怜的。没有这些,就不可能拥有真正的信仰,而没有信仰,一切不过都是得过且过的权宜之计。
前辈大师令人敬仰,往往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超越小我,能够站在一个更加宏达的视角去高屋建瓴。曾经有位老前辈相当严肃地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要为人类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年少时的我觉得可笑,后来的我觉得警醒,再后来我感到的是一种责任。
未来在哪里?未来,难道不就在他,在你,在我,在我们的心中和手中吗?是时候该我们接过这付责任了,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行业、还是国家、还是整个世界。
所以请不要轻视自己,请不要放弃自己。而每一个壮丽的事业,都是从那个当年的年轻人手中开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缅怀前辈,我们怀念他们的辉煌,我们更应该思考:何以为继?!
一个时代正在过去,另一个时代已经开始,而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