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外的别墅院落内,地上和地下两套空间系统在这里交叠,艺术创作和家庭日常在这里并存,两个平行的世界在这里构建出家的新定义。
the owner
王晓勃,艺术家,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他极具创新意识和“叛逆”思维,以人作为创作主体,放大了个体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小见大地体现出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格局。
客厅
沙发出自锐驰。金色茶几、餐盘、树状花瓶、茶杯和盖毯出自hay。靠垫出自野兽派the beast。墙边的素描作品是王晓勃收藏的俄罗斯艺术家布洛欣的作品。地毯来自毯言织造。走进艺术家王晓勃的新居,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地一圈逛下来,仿佛穿行在两个平行世界之间。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的住宅,在建筑师陶磊大刀阔斧的改建下被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套空间系统。一层的客厅正对室外庭院,最初还因循习惯将沙发面对墙面,渐渐发现还是对着自然的风景更加舒适。
餐厅&茶室
餐厅位于一层的内侧,与客厅、开放式厨房相连。墙上挂着主人王晓勃的作品《垂帘幽梦》,150×160cm,布面油画,2018,属于《胖女人》系列,是艺术家最新的系列之一,对传统观念里的“胖与瘦”、“美与丑”进行重新思考。彩色玻璃水壶出自hay。一上一下迥异的空间氛围,却又沿着垂直方向保持着一种重叠的内在联系,这无疑让王晓勃最初的心愿落地——艺术创作和家庭生活既 “在一起”又“互不干扰”。
一层有一间茶室对着院子,是女主人看书喝茶的空间。墙上是王晓勃的作品《寻找光明》,200×150cm,布面油画,2018。这个系列的主体都是一名在寻找光明的少年,启迪人们展开对于希望的冥想。茶盘、台灯出自hay。
原始的建筑主体和地上的庭院是家庭日常起居的场所,被温和的实木和半透明的穿孔铝板包裹着,半室外的露台结合丰富的绿植,营造出一片舒适的生活氛围。
主卧室
墙上是《寻找光明 no2》,200×150cm,布面油画,2018。床品与盖毯出自hay。位于二层的主卧室,使用木质隔栅与主卫隔开,窗外也是由隔栅围拢起来的一个露台,女主人可以在这里读书、休息、莳花弄草。
庭院&回廊
一层的庭院,可以看到建筑师特意搭建的回廊,这种半室外的结构能让人更加亲近自然。
地下空间是王晓勃的工作室。沿着回字形的走廊漫步而下,环绕一片水塘,犹如进入艺术殿堂。一前一后两个庭院为地下工作室提供必要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同时创造了两个安静且独立的精神世界。
从王晓勃的工作室往外望是一片水面,由回字形的走廊围绕。室内外空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自然光由明至暗,再由暗至明。空间的氛围像是凝固的空气,安静而深沉,为王晓勃提供了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场所。
地下工作室
工作室的一角是休闲空间,可以接待朋友也可以在创作之余小酌一杯。除此之外,素来低调不爱社交的王晓勃在工作上的会晤交流也多了起来,以前收藏家只是去工作室看他的画,但对他整个人不是那么了解,现在可以进入到家庭的空间范畴里,透过他的生活更好地了解他的艺术。
工作室中有一个巨大的石柱,上方正对着一层的庭院,柱子里就是庭院里大树的根。因为有这样一根柱子,也将工作室分为4块不同的区域。台阶之下就是艺术家创作的主要空间,画架上的作品为《寻找光明 no10》,200×150cm,布面油画,2018。墙上作品是艺术家的《沉浮 no8》,220 ×165cm,布面油画,2018。虽然这样的家是王晓勃一直以来的夙愿,但他深知如果没有陶磊这位同学兼老友,未必能如这般完美实现。某种程度上说,这里是王晓勃的“家”,更是他和陶磊的共同“作品”。
工作室的另一角是阅读和思考的空间,有一片天光可以享受。墙上是王晓勃的新作《若如初见》,160×150cm,布面油画,2018。蜷缩的女人好像回归到母体,暗喻社会繁杂,我们时常寻找纯净世界,犹如回到母体。伴随着生活空间和状态的改变,年过不惑的王晓勃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状态也变得轻松平稳,变得可以更潜心踏实致力创作。无论是家还是工作室的改变都会带给人与众不同的气场,无疑,在这里两个空间达到了完美。
教你如何打造同款的家
a.悬挂式壁炉
在给家增添一丝温暖的同时,装点出生活的精致感和仪式感。
b.艺术作品,画龙点睛
墙面大面积留白,为艺术品展示提供干净的背景,艺术作品在空间中的撞色,给环境带来不一样的灵动性。
c.庭院的自然采光,诗意柔美的生活
大落地窗使得庭院空间与居住生活紧密相连,要打造一个通透明亮的家,自然光必不可少。
d.保留墙面原生质感
墙面水泥的质感的保留,给空间带来不一样的复古与狂野。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