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招贴设计风格日趋多元化,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逐渐与现代设计交融并迈向国际舞台。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形式与风格、文化发展以及中国平面设计师靳埭强与日本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的招贴作品,揭示民族性格的差异对设计风格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培育发展与国际化创新之间的关系。对现代招贴文化发展的设计共通性和设计趋势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从某种程度上引申出了对现代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招贴设计;文化发展;共通性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11-0052-03
招贴设计通过各异的手法和鲜明的个性将图形语言与文化理念相结合,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具有独立性、完整性、艺术性。踟蹰于历史长廊,可感受到现代招贴设计崎岖且充满戏剧性的发展道路,优秀的设计作品宛若大浪淘沙般在历史尘封之余展现着吉光片羽。中国与日本同属东方国家,传统文化虽同源却在后期发展中逐渐异流,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发展过程使两国的招贴面貌大相径庭,但不论历史如何演变,其最终所呈现的现代招贴设计理念和趋势却是共通的。
一、中日招贴形式与风格的比较
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多元的民族文化结构,独特的东方意识形态及其衍生出来的视觉符号犹如肥沃的土壤,为中国与日本的招贴设计提供了无限的营养,造就了纷繁多姿的招贴形式与风格。中国的民族性格相对儒雅且中庸,崇尚飘动、宏伟、繁复、忻悦的传统审美意识;日本的民族性格与之相反,更为英勇、急进一些,传统审美意识也更推崇清寂、凄婉、精巧、简洁。
中国招贴设计风格弘大繁复,构图饱满,尤其注重装饰图形的运用,多用琳琅满目的曲线图形构成形式,崇尚强烈的韵律之美和感性之美,与后现代主义推崇的装饰性、复杂性、反理性等理念具有共通之处;日本招贴设计风格简练、理智、朴素,画面简洁,图案纯朴且多由直线图形构成形式,极具理性之美,与现代主义更为接近,顺延了禅宗冥想精神。招贴中色彩的应用也与民族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招贴偏爱青、白、黑、红、黄五种基本色调,这五色分别与阴阳五行、音律五音、人体五脏、五个方位、五气有着相应的象征关系,中国民俗视红色为吉祥喜庆的象征,而黄色作为土地和谷物的颜色,高贵且为帝王所用;日本民族受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的陶染更倾心于沉稳素净的冷色系,推崇黑、白、赤、青四种基本色调,对白色情有独钟,因此日本设计作品色调大多是清愁冷艳的。
中国现代招贴设计不是纯粹的将中国元素放置于西方版式之中,而是将中国本土文化内涵与西方设计形式相契合,形成独树一帜的招贴语言。中国平面设计师王序的“意匠文字”系列、毕学峰的“字运动·网”、陈放的招贴作品《胜利》和《你好,我是海报》等都传达了这种文化自信,以崭新的东西方交融方式呈现出更为深厚的设计启发。其作品中并无中文和水墨元素,但整个作品仍洋溢着东方独有的睿智和宗教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个性化的视觉语言暗示了中国平面设计更具多元化与包容力的发展新趋势。
日本的招贴设计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第一种是传统倾向,植根于日本传统民族美学和宗教艺术,讲究信仰,后续不断提炼发展达到较高水准。严谨缜密的民族个性是日本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的保障,大和时期的宗教艺术、绳纹时期的陶艺、江户时期的浮世绘艺术等传统元素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日本招贴作品中;第二种是现代倾向,源于日本战后向欧美国家学习的国际化招贴风格,日本文化发展虽滞后,但其求知欲强烈且借鉴能力非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将西方文化改进加工,形成了“为我所用,供我所需”的特殊文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福田繁雄为代表的国际风格招贴设计,将西方字体演绎得炉火纯青的五十岚·威畅,将电脑设计应用到极致的胜井三雄等,其作品均服务于日本国际贸易,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出口贸易,并在世界上建立起优秀的日本设计形象和品牌形象。
比较可知,中日两国的招贴形式与风格虽大不相同,但均是由各自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所决定的。随着现代设计的不断发展,两国招贴设计已不是简单的固封自守或照搬全抄,而是在民族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鉴戒外国文明的精华,触类旁通后进行自主创造加工,形成崭新面貌和独特语言。
二、中日招贴文化发展的比较
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血脉与灵魂。中日两国作为地理文化近邻,传统文化虽同源却在后期发展中逐渐异流,既有共通之处又有霄壤之别。
优厚的文化底蕴和繁杂多变的历史缔造了中国招贴的独特面貌。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和美术教育的缺失使中国招贴艺术发展步履蹒跚,但并没有扼杀其顽强的生命力。回顾历史,中国最初的招贴是宋朝济南刘氏针铺以白兔抱杵捣药为题下配文字的印刷广告;接着是20世纪初期摩登女郎形象的商业宣传招贴和月份牌,还有为宣传重大运动变革战争事件或人物事迹而张贴的“政治宣传画”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红色招贴”;80年代末,市场经济打开了设计国门,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稳健推进的大背景下,受西方设计理论和思潮的影响,中国招贴表现形式呈多元化发展,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找寻与之相匹配的设计准则;现今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招贴设计的发展更为深远,设计师在自由广阔的设计舞台尽情发挥。港澳台地区在文化传承上相对稳固无阻断,同国际接轨的步履较为成熟,为内地设计师谱写了传统与现代设计语汇相结合的范本。
高度发达的经济为日本设计师创造了宽广的设计平台,悠远的民族文化为日本设计师夯实了不同凡响的浓厚根柢。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汲取可谓是冗长而全面的,中国文化在其文化谱系中的痕迹比比皆是,如语言文字、服装服饰、饮食、茶道、医药、礼仪、弓道等。日本战前并无瞩目的设计活动,但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其艺术形式与风格对欧美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揭起了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平面设计装饰运动——“新艺术运动”。到了20世纪初,以村山知义等人引领的“前卫艺术运动”“新兴艺术”逐渐开始了商业主义的设计,并力求寻找自己的道路。日本的招贴设计真正发展于二战后,日本设计做出两大举动,一是从国外引进大量的设计专家,二是调派大批的设计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日本的招贴设计是建立在民族风格上的现代设计,许多平面设计师都是传统元素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典型,如将光效应与传统意蕴完美结合的佐藤晃一,将几何构成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的田中一光等。
比较可知,中日招贴文化发展都与其历史演变和政治文明发展密不可分,设计主题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背景。不论历史如何演变,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仍然需要打开国门拥抱世界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两国的招贴文化诠释了传统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不应只是简单的拷贝和经典再现,而是在原有的精神面貌上给予时代新的色彩。
三、靳埭强与田中一光招贴作品比较
靳埭强先生一直推崇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找寻设计思路。他的作品含有大量中国传统元素,如戏曲脸谱、剪纸、印章、手相等,构图饱满,风格强烈而浓郁,多以红黄暖色调为主,其作品大多呈现出高雅的单纯空寂,诠释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学、道学,特别是禅的理解。靳先生的第三届亚洲艺术节招贴作品(图1),惟妙惟肖的将艺人的舞台面部与中国戏剧脸谱图形解构重组成新的脸谱,招贴色彩浓郁,运用了大量的民族曲线图案,五官及头部配饰精致耐人寻味,给人以中国特色和现代感的双重体验,推动了民俗风格现代化的潮流。
田中一光先生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糅合的高手,其作品个性分明,给人以文雅干练和素雅的感觉,画面语言精炼紧凑、形式精巧、意境清新,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田中先生的《日本舞蹈》(图2),是以日本能剧和舞蹈等传统艺术为题材的招贴,以脸为表现对象,借助几何图形将画面等分切割,使原本机械理性的画面经由微妙的细节处理后自然而然转变为了感性。人物半圆形双眼倾斜后呈现出微笑神情,轻微的将嘴部两个圆形错落分开便宛若装饰音般与眼部表情相呼应。作品造型虽简单,却蕴含了大和民族传统文化神韵和强烈的现代美,两者融合在一起,给予传统舞蹈以新时代的气息。
两位平面设计大家的作品不单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还散发着现代设计理念的气息,值得设计爱好者学习借鉴。全球化背景下比较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能清晰的认识到两国招贴设计的共通之处,也正是这微妙的设计共性使我们觉察到两国招贴设计各自的不及之处,互为明灯,指引招贴设计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中日两国的现代招贴形式风格与文化发展过程虽不尽相同,但所呈现的设计理念和趋势却是相同的。扎根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使两国无法完全脱离民族本土文化,亦或全盘吸收外国元素独立发展,而是需要设计出兼备独特东方神韵和国际化设计语言的招贴作品。从中也可悟出现代设计的共通性:设计的发展历史是不会被轻易隔断的,过往的设计痕迹是现阶段的预备期,是改革创新的孕育期,而现阶段的设计趋势又是历史设计轨迹的必然结果。现代设计师应主动的创作出承载民族文化特色和现代设计理念的作品,充分糅合拿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设计之间的分寸。■(雷昆 武汉理工大学)
图片来源:
图1:羊城晚报.创意五十年 不辍去“问道”[db/ol].[2013-07-24]金羊网,http://culture.ycwb.com/2013-07/24/content_4728688_2.htm.
图2:求是设计会.日本"国宝级"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db/ol].[2014-10-29]艺术中国,http://art.china.cn/products/2014-10/29/content_7330974.htm.
参考文献:
[1]黄军,胡易容.世界经典招贴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112-123,168-194.
[2]何平静,陈鹏.靳埭强与田中一光招贴设计比较分析[j].包装工程,2010,31(10):62-64.
[3]藏蕾蕾.中日民族文化招贴设计之差异比较[j].大众文艺,2011(1):6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