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对我国社会现状、家庭结构和目前的养老方式进行了分析;从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安全、系统、易识别、易达、可交往的方法;进行了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研究;达到了无障碍设计能真正为所需人群服务的效果;解决了无障碍设计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滞后、不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老龄化;无障碍设计;景观设计;绿化植物种植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x9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11-0071-02
一、无障碍设计国内外现状
(一)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无障碍设施: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计:以人本精神为基础的全方位设计,适合所有身体心理有差异的人群。
(二)国外现状
无障碍设计的首次提出是在西方国家。1961年,美国第一次提出了要制定无障碍设计标准和规范,1971年,该标准成为强制实行的条款,从此便把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推广到了各个设计,所以到目前美国的无障碍设计体系是最系统、最普及的。在欧洲还有英国的无障碍设计也在不断完善法律和标准。
(三)国内现状
我国在无障碍化设计上的发展起步较晚,加上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意识不强,所以我国的公共环境的无障碍建设发展并不理想,直到2001年我国才出台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相对于我国经济比价发达的沿海地区,无障碍化设计是比较完善的,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无障碍设计更要滞后和不完善。笔者在南京所见:在地铁楼梯一侧有轮椅升降梯,还有专门的无障碍化通道,电梯里面的按钮高度设计的也是符合在轮椅上的人的坐高,楼梯的两侧扶手开始一端有盲文,地铁通道里有盲道;公园、图书馆、商场等公共环境都有设置有无障碍通道。而在经济水平不发达地区,盲道的设置形同虚设,即便是设置有盲道,但随处可见的是盲道被占用、被拦腰截断……
跟着盲道走你会发现,可能下一步盲道就不见了,这对他们的出行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中国飞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他们,是小康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是每个人的义务。
二、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不可避免的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中国也早已在2003年步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中。到2025年前后,世界将会有25亿60岁以上的老人。
而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有关于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标准开始制定和实施。现有的住宅设计标注已经不能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配套的适合他们的设施建设和安全环境建设都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了。基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再加上我们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如何使众多老年人群的晚年过的安全、舒适、幸福,解决老年居住、出行等问题是整个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
另外,据数据显示,全球大概有6.5亿残疾人,占全世界人口比重的10%。2006年,我国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盲人数量已经超过五百万,并且还在以平均每年45万的数量增加。
王宁(2010)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如果根据联合国判断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昆明早在1991年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中,并且每年以3.8%的速度增长,比我国平均年增长率还高0.52个百分点,比我们整个国家水平早了整整九年。老龄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高龄化趋势明显、数量呈上升趋势的空巢老人等这些都是昆明市现有的问题特征。
现阶段社会中的老年人有很多子女,所以他们大都是选择家庭养老的方式,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养老方式将面临巨大挑战。
所以,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在景观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关爱,尽量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要求,并且创建出安全、便捷、舒适、宜人的无障碍景观环境,是景观设计工作者的重任。
老年人和残疾人由于自身特殊的特征,对环境的要求和体验是异于常人的。生理上来说,他们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开始下降,反应不再灵敏。心理上来说,虽然他们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他们仍然希望别人能够尊重他们,给他们自己的空间。
无障碍景观环境的创建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弱势群体的心理活动和生理特点,根据社会环境和受众的不同去做适当的调整。设计者应该与使用者感同身受,而不是让这些公共环境建设浪费。
三、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原则
无障碍设计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平等、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人人平等”的体验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让老年人和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享受公共空间带来的乐趣。所以无障碍尽管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
无障碍设计中安全原则是尤为重要的。环境中避免有障碍物和危险物是这条准则的重点。由于老年人和残疾人他们身心机能的减弱或缺失,导致他们不能像常人一样感知和应对危险的发生,所以再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记住这一点。尽量为他们着想,让环境为他们服务。
(二)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每个无障碍设施之间应该是联系着的,可以连接的,形成点、线、面的立体空间,让使用者真正能在里面行动自如。
(三)易识别性
是指环境中的标志和提示容易识别的程度。老年人或者残疾者由于他们身心机制的衰弱或不健全,使得他们不能及时感知危险的发生,危险发生的时候也不能很好的应对危险。所以在环境中要多次、采用多种方式提醒他们,比如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的方式。合理安排空间次序、以他们能理解的形象、吸引他们眼球的标识方式和温和的音响提示他们。
(四)易达性
是指通道的设计必须是便捷和舒适的,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出门靠脚,我们有脚就可以翻山越岭,但是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来说,一条通畅、舒适的路才能够满足他们像正常人一样重返社会的心理。
(五)可交往性
在设计中,公共环境的可交往性对他们来说是很特别的,我们国家的新一代老人,大部分都是经历过独生子女政策的老人,在这个政策下产生的特殊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会产生很多老人,并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无法很好的被子女照顾。这些老人平日无人陪伴,和子女交流机会胜少,无障碍景观环境能给他们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还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唱唱歌……这正是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初衷。
四、无障碍景观设计细部构造设计
(一)要素设计
1.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的宽度设计应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时,应该用坡道解决高差问题。
2. 坡道和台阶
坡道面平整,不光滑,不松动,不积水,表面做防滑处理。坡道的最大坡度为1:12,长度不超过10m,如果超过10m,中间应该增加水平的休息平台。转弯处应该为平台,在坡道转弯,会使轮椅的一轮架空,发生危险。坡道低端应该留有较宽的平台,保证使用轮椅者的视野广阔。为了避免使用轮椅者跌倒或发生碰撞,通道上应该装有围栏和扶手。
台阶:
踏面宽面:30-35cm、每一级高度:10-16cm、幅宽:大于等于90cm。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夜间照明。
3. 园路
无障碍景观空间的园路应该满足轮椅使用者的要求:平整不光滑,园路表面作防滑处理,避免高差,如必须要有高差,应小于等于2cm。路宽大于等于135cm,方便步行者和轮椅使用者错身通过,园路两侧的植被不应该是落果类的绿化植被,避免轮椅行走负担。另外,要有盲道和指引标志的设置,园区里所有的标识牌和扶手或者栏杆上都应该设置有盲文。
4. 其他
(1)车库、停车场
车库和停车场应该设置残疾人通道,并且应该伴有良好的照明。残疾人停车位间距应大于一般使用的停车位,因为轮椅使用者打开车门需要至少1.5m的宽度,车库地面所有方向的坡度都不能大于1:20。停车场的残疾人专用道宽度不能小915mm,残疾人专用道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各种天气状况。车库与主体建筑之间的地面应该无高差。
(2)休息设施与标识物
在较长距离的游步道中间应设休息场所,如亭子、坐凳等。休息场所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坐轮椅者与别人交谈。听觉较弱的人和聋哑人一般问路不方便,对他们来说,路标、指示牌、地图等标识物很重要,这些标识物的色彩应明亮、和谐,适当的部位使用鲜艳的色彩,以刺激人的视觉,易引起残疾人或老年人的注意。
(二)绿化植物种植设计
老年人和残疾人,他们自身的条件让他们对室外环境和绿植的渴望要比正常人强烈。植物可以净化空气,生机勃勃的长势看着使人心情明朗,有利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在绿植选用时,我们更要花心思,从他们的角度考虑,不选择落果类、根茎暴露的植被,选择无毒、无害、少虫害、少花絮的植被,通过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巧妙地运用孤植,把握好景观小品和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从视觉、听觉、嗅觉上给老年人和残疾人一种四季不同的身心体验,激发他们生活的热情。■(李晓林,高宇 西南林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萍. 以人为本 建设无障碍设施[j].社会福利,2005(04):40-42.
[2]相丽,陈海明. 无障碍设计与园林景观[j].现代园艺,2012(10):130.
[3]王宁. 浅析昆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j].新西部,2010(06):11-12.
[4]陈洪伟,关于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思考[j].装饰,2007(08):59-60.
[5]方婧,刘杰. 园林景观的无障碍设计[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0):112.
[6]赵玖香. 浅谈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及方法[j].群文天地,2012(20):96.
[7]沈开. 针对行动不便人群的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j]. 湖南农机,2013(03):108-109.
[8]汤帅帅,胡小祎,殷雄,张争,明月,吴凯. 浅析老人居住环境户外景观空间之“无障碍”设计[j].艺术科技,2014(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