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从工业城市迈入信息智慧城市的进程中,大部分的老工业城市沦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城市正面临老化落后的发展困境。在改革推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理念,以此指引老工业城市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方面加快建设步伐。文章以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废旧铁路桥景观为例,探讨通过对城市生态形象、人文景观的改造提升,唤醒老工业区的城市活力,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老工业城市;铁路桥;人文景观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984;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11-0076-03
一、引文
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发展动力不足,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要实现“绿、文、智、创”四个方面均衡发展,摆脱资源困境,把理性回归和创新驱动融合在一起推动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城市还存在许多发展瓶颈,尤其是在城市未来如何规划、产业升级发展方向、人文历史保护等方面。
景观环境是城市的绿肺,关系着城市的呼吸、活力,是城市生态面貌的直观体现,是城市街道环境美化的主要手段。老工业城市的景观环境现状堪忧,多呈现出衰落破败的形象。对其进行景观改造是城市转型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对西塞山区上窑天桥景观进行升级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拭去传统工业的积尘,显露人文传统与独特个性,改变地区门户形象,方便城市生活,区别黄石港区作为西塞山区西部彰显个性与特质的门户,彰显对城市转型的新视角。
二、人文景观设计理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的贲卦象辞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与天文相互依存,天文指天道自然,人文则指社会人伦,所谓人文指人何以立人的根本。人文的分类包括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泛指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景观则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两大类,其中的人文景观则是指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附加上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它涉及范围广泛,大到城市整体的景观设计,小到景观构成中的元素搭配。我们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地域都有着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久的将来,当我们不再为物质生活耗费大量的时光,则需要精神文化的食粮来填充我们的光阴。景观设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更加凸显了在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性。
三、人文景观在上窑天桥片区景观改造项目中的运用
(一)区位介绍及现状分析
西塞山区,隶属于湖北省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黄石市东部。全境东西长22.9公里,南北宽9.945公里。截至2012年,西塞山区总面积112.39平方公里,全区人口为25.8万人。
该地块是从黄石港区进入西塞山区的主要门户位置。此次设计范围比较广,北临长江,以黄石市西塞山区黄石大道与沿江路交叉口为中心,沿“y”形道路两侧向外扩展约10-70米,面积约6.4公顷(约96亩),两条铁路线贯穿基地。黄石汽渡(荒废,作停车场和货运码头)、黄石轮渡(现作为黄石轮渡蔬菜综合市场)、黄石华中福康医院、街头游园(1处)、公共厕所(1处)、铁路桥(1处)以及沿街商铺民宅是项目主要的地物要素。
该区域现状面临道路交通压力大、景观与建筑形象杂乱无章等城市问题:两个码头及一个综合大市场,加上人口密集,致使车行人行交通错综复杂。生活与交通秩序紊乱,城市的交通压力很大,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障碍。该区绝大部分建筑都是老建筑,建筑外立面破旧凌乱,街头景观保留着工业城市时期经济至上、摈弃人文的粗犷景观面貌。
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计划在市政景观的生态性、美观性、功能性的基础上,着重从地域人文特色方面着手设计,让天桥景观在满足自身功能的同时,又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让独具个性的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亮点。
(二)设计构思与项目定位
黄石因矿建市,因矿兴市,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黄石作为老工业城市,2009年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全国资源转型城市的代表,西塞山区是黄石市历史悠久的辖区之一。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造成了西塞山区与其他城区的风貌同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西塞山区政府特选取沿江大道与黄石大道交叉口地段,上窑天桥片及周边景观设计改造作为突破口进行城市景观改造计划。
结合区政府打造特色门户,加强整洁清新,活力有序,生态绿色,高效宜居的愿景,以及项目的概况,本次设计提出五项定位:一是黄石市城市转型升级的形象标杆;二是黄石港区进入西塞山区的个性分界;三是西塞山区的形象门户;四是交通便捷的联系通道;五是充满活力的城市节点。
从整体空间设计入手,系统规划出周边的基本活动场所、绿地范围、视觉景观与文化雕塑小品区域。将景观、文化、人的活动整合在一起,高效利用户外空间,实现街道景观生态化、可持续化,提升城市景观节点的活力。在交通方面则是疏导与管制动态交通,布局静态交通,合理安排出整齐且有序的空间秩序。在建筑、构筑物方面,针对建筑立面、商铺广告凌乱无序的现状,重点突破,多方整治——选取景观与建(构)筑物等作为设计重点和景观整治的核心,采用平面与竖向结合的景观绿化软化和遮蔽现有不足。在文化方面,将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入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细节,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空间。是街区形象具有独特性。最后是完善整体体系,增加设施布局、公共环境艺术引导和防洪避灾等完善门户细节,强调精细化管理。
为了树立黄石市城市转型的形象标杆,建立一个西塞山区充满城市活力的形象门户,将上窑天桥定位为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个性分界。
四、上窑天桥片区景观改造设计
抑扬顿挫,指诗文作品或音乐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这里借用美妙的声音起伏来形容本案景观节点的连续性及景观节奏、韵律!根据不同节奏节点的定位与需求,将生态、文化巧妙地融入不同的景观节点。(图1)
(一)上窑天桥改造设计(图2)
借鉴中国古建筑活化石——汉阙塔的造型为主题造型,将古战场瞭望台、灯塔等造型提取并结合运用,取代之前单薄的立柱。以其古朴厚重的文化形象示人。打造片区文化景观的大门形象。在汉阙塔的通透连接廊上,做黄石市本土历史人文发展轨迹的剪影展示。活灵活现的展示历史文化故事,赋予功能性的桥墩以丰富的文化魅力。桥墩的形态可以与原有的青铜文化浮雕完美结合,让原有的桥墩下的主要展示面得以保留,而不是直接拆除重修一个新的景观形象,保留景观节点与城市建设的连续性。
天桥上的这条铁路拥有一代黄石人的记忆,于是我们将保留铁轨,将其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并以废弃的铁路轨道为中心,辅以硬质铺砖供人休憩游玩,形成具有纪念价值的文化景观空间。
(二)晨曦公园景观设计
晨曦公园原貌以密林为主,杂乱无章且层次不明的树林在原本就不太开敞的路口形成了更加密闭的屏障。整个公园及其背靠的建筑密不透风。公园道路简单且出入口规划不合理,可玩性以及承担人行交通的能力严重不足。公园内植物搭配相对单一,外沿高大的乔木对右转车道的转弯视线造成了严重的遮挡。留下交通事故隐患。(图3)
因对面农贸市场的关系,清晨买菜的市民是该公园服务的主要人群。故取名“晨曦”公园。现对其大刀阔斧,将处于转交特殊位置的街心公园空间彻底打开,将高大的乔木后移做单排种植,形成居住建筑的自然屏风。既不影响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又丰富了建筑物的外立面。将转角最外沿的部分全部做成开阔的草坪,中建做大面积的硬铺广场,本着停留、休憩、游玩的功能定位,采用折线形式,对铺砖、雕塑、座椅、树池等进行精致的细节设计,打造简洁而流畅的公园。
在广场硬铺部分做与座椅结合的种植树池,丰富公园的林下空间。出入口更加开放,每一个方位都有着很好的可达性。设计既增强路口空间的开阔视野,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可玩空间,另设计了展示本土文化的雕塑。打造出人气旺盛的文化广场。是本区景观的核心部分。
(三)“双渡”公园景观设计
该片区由于连接两个轮渡码头,故取名双渡公园。双渡公园位于综合蔬菜市场的出入口。周边人群混杂。现状是临时停车场加上硬质混凝土挡土墙。菜场旁边的停车位使得交通杂乱,机动车非机动车混杂凌乱。菜市场门牌破旧,窄小,视觉冲击力不强。周边绿植覆盖率较少。菜场门头整体形象简朴粗犷,不具有美感与特色。周围电缆线较多,并且较为杂乱。(图4)
由于综合市场出入口人流量巨大,现取消该区域停车位,让其承担更多的人行交通功能,解决综合市场的交通死结。做足够的硬铺面积,提供一部分逗留的空间。沿路边的处理方式与晨曦公园一致,低矮草本植物,前沿设立综合市场标示牌,改善市场形象。后排密林区,对现有的不具备拆迁可能性的综合市场建筑物破旧杂乱的形象及堤坝混凝土挡土墙进行有效的遮挡。
在t字路口的当头,整体行程的立面天际线,与开阔但植被丰富的地面视野。
(四)其他节点景观设计
黄石大道堤内景观设计,利用道口管理房一端铁路与堤坝的较宽间隙,进行观赏植物种植。形成一个小花园。植被搭配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有一定遮蔽作用的同时,美化街道界面,丰富街道视觉元素。
五、结语
在参与西塞山区上窑天桥片区城市景观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老工业城市面临的活力不足的困境以及改善的难度。通过对地块区域的详细调查研究,并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思考破解发展瓶颈推动发展的办法,于是对所做工作进行一个整理,以期在推动黄石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供一些思路。
西塞山区上窑天桥景观设计项目不论在大局的设计还是细节的处理都体现出多元文化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理念。将人文元素融入方案设计,结合当地的现状,创作出不仅要符合城市发展需求而且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在工业城市向信息智慧城市大跨步的当下。与黄石市同类型的诸多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同样面临着活力不足的困境以及改善的难度。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满足正常交通规划设计主要功能的前提下,以生态设计的原理来进行环境改造,这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目前已经受到各城市的的重视和提倡。其次,要满足天桥景观设计改造带来的便捷性,实用性,以及传承性的作用并且挖掘历史文化,赋予建筑文化内涵,体现出城市的特点。
在城市老工业区景观设计中,不摒弃工业曾经带给我们城市的印记,而是合理的保留改造,形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将起到独特而积极的作用。■(余沛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 1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4.
[ 2 ]段维维,孙砾.现代工业园区景观设计初探[j].大舞台,2010(10) .
[ 3 ]戚少佰.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研究——以大理市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 2015.
[ 4 ]张小溪.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探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 5 ]徐耀.浅谈城市公园人文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15):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