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部分国内高校的动画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之一即对于软件教学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动画教学本身。而若要做好动画,首先要对动画中的角色表演有充分的了解。动画的学习不等于软件的学习,文章分析了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探讨了动画中的角色表演在动画片及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角色表演;动画教学;生命感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11-0147-03
一、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当今的动画产业在我国呈蓬勃发展之势,除了众多艺术类院校,一些综合类大学甚至专科学院都开设了这一专业。动画人才每年大量输入社会,但是除了一些如中国传媒大学以及北京电影学院这样历史比较悠久的动画院校,大部分高校的动画专业尚处在探索阶段。那么如何在我国的动画专业院校中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为社会培养大量合格优秀的动画人才,就成为了当今高校动画教学中的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作为高校动画教育者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问题。
尽管相比较发达国家的发展势头,制约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因素有诸如缺乏中高端创意型人才,缺乏具有民族特色表现力的作品以及缺乏基本的文化定位及核心价值观等因素,但不得不提及目前国内动画中的一样重要的表现方式的缺失,即“角色表演”这一艺术形式的缺失。纵观当今的动画产业,计算机的应用在动画制作中可谓占据了前所未有的比例,各种软件的学习在当今的动画教学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无论是以二维动画软件为代表的flash还是以三维动画软件为代表的maya及3dmax都是各大动画专业院校学生学习动画必备的“敲门砖”。因此,学习软件占据了动画专业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也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诚然,学习软件的使用是进入当今主流动画界的必要手段,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忽略了软件的学习,必然会使自己的动画创作之路受到限制。但软件的使用也同时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大多数国人对于动画行业的误解,即“动画专业其实就是学了几年的软件”。而往往因为大量的时间投入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动画创作本身的热情被学习软件的过程消耗殆尽,导致他们最后软件也学不精,对动画本身的了解更是一知半解,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动画专业面临的一个沉重事实。
曾几何时,二维动画时代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以美式卡通为代表的迪士尼的《唐老鸭和米老鼠》到华纳兄弟的《猫和老鼠》都温暖并娱乐了我们的童年,日本的动画剧集也为很多人的青春留下了回忆,而我国独有的“中国学院派”动画片也加深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故事的印象;而那个时代的动画艺术并未借助任何软件的帮助,却也一样深入人心。如今以欧美为代表的迪士尼和皮克斯工作室的动画影片依然占据着中国动画影迷电脑硬盘的半壁江山,而以宫崎骏为代表的日本动画片以及连续剧集也在青少年心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相比之下国产动画的地位却还呈现着尴尬的局势,前几年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振奋了很多人,这部影片无论从剧本创意还是动画技术来说都是目前为止国内所能见到的最好的作品,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动画产业依旧未形成一定的规模。除了创意、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个人认为这和当前国内对动画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
关于如今的动画学习,若是我们搜索网络,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动画软件方面的资料:包括如何制作角色的模型、贴图、材质等,但却很少能够读到关于动画中角色表演方面的文章。说到表演,人们一般会想到真实电影中的演员,但动画中的“表演”同样不可或缺。在真人电影中,导演一般会根据剧本的需要来安排角色的表演,演员在导演的指挥下对着镜头通过肢体语言或者对白去诠释某个角色。因此演员平日要接受包括对话、动作、舞蹈、肢体控制及表情等诸多方面的训练。作为一名动画师,虽然其来自表演方面的训练不如真人演员那样繁多复杂,但其“表演”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即通过“动画”这一形式来设计角色的动作及对白,进而塑造角色本身。真正的动画师就像演员一样,他们竭尽所能地创造出一个角色,然后通过绘画或电脑技术的表现方式将其传递给观众。
一部好的动画作品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因其表演。曾几何时,我们因为《猫和老鼠》中一场接一场的追逐戏而捧腹大笑,也会被《再见萤火虫》这样的片子打动而落泪;在《冰河世纪》中我们为三个动物护送人类小孩回家的情节捏了一把汗,而在《狮子王》中看到辛巴登上最后的荣耀之石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也跟着到达了顶点……这些动画片对我们的影响绝不亚于任何一部真人电影,而动画中的角色则完全是虚拟的,之所以能够如此打动观众,靠的正是动画中的“角色表演”。迪士尼的资深动画师就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位合格的动画师本身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绘画功底的演技派演员,他既要体会角色个性,又能够通过画笔准确地把握和刻画角色的动态形象。这段话表明了当时二维动画创作时代对于动画师的要求之高。如今虽然有了各种软件的介入,但计算机工具辅助的效果毕竟是有限而机械的,赋予角色生命的任务依然要依靠动画师的“角色表演”。
二、动画艺术的核心——角色表演
(一)角色表演行为的基本特征
如今提到表演,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电影或是电视剧中演员的一种行为,即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肢体动作、歌唱或是面部表情来塑造角色,进而为观众传递情绪,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一门艺术。事实上,关于表演的概念随着历史、媒体和文化的发展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电影和电视节目出现之前,表演的范畴仅仅局限在戏剧和音乐演奏等方面。作为世界上最早的表演艺术之一的戏剧就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做出各种夸张的动作和手势,并大声地朗诵台词来对角色进行塑造,古希腊时期的戏剧还要求演员佩戴面具来扮演相应的角色,使其与所扮演的角色产生连接。这些都是由当时的演员和观众们所处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让全场观众看到演员们的动作和听到他们的台词。随着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新的表演类型不断地被添加进来,影视剧中的角色不再需要做出非常夸张的肢体动作,一些演技高超的演员甚至可以通过细微的手势和眼神就能轻易地征服观众。一些电视主持人在其主持的过程中也不时地出现一些类似“表演”的行为,如台湾的主持人吴宗宪经常会在其主持的过程中模仿某个明星进行表演或者干脆自行唱上一段歌曲来活跃现场。在一些体育节目的过程中也穿插着表演行为,比如一位刚刚进球的足球运动员会跑向观众席然后把手指指向空中,以此赢得观众的欢呼,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带有一种“表演”的意味,因为这位足球运动员是以一种展示肢体动作的方式扮演了类似胜利者的角色。上述这些行为,我们都可以将其界定为“表演”。
一些西方的理论家为表演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任何被设计、上演、强调或展示的行动都属于人类的“表演行为”。笔者认为这样一个定义符合表演的基本特征。
(二)动画中的角色运动研究
任何的艺术形式,其本质都是传递一种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影视艺术大都是通过塑造角色来达到这一目的,动画片属于影视艺术的一种,因此亦不例外。角色的表演作为动画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是动画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的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动画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也必须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动画从业者平时要对生活中的角色行为做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分析造成这种行为背后的角色的动机和所透露出的角色性格,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其身份和个性特征的角色动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透露其动机和想法,如果动画制作人员能够对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进而就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肢体语言及行为将情感传递给观众。比如在动画中要表现一个人的自信状态,动画师会让这个角色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反之则会通过肩膀下垂、身体松垮等状态来表现角色的沮丧和不自信。因此,可以说动画设计师就是动画片中的“演员”。对于一个初学动画的人来说,他可以很容易地在软件中让一个物体进行运动,但要赋予一个角色重量感、幽默感和活力这些真实角色身上所具备的元素,他就必须要了解关于角色动画的一系列的常识。因此,在所有的动画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表达促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对于无生命的物体来说,这些原因可能是自然界的力,而对于有生命的物体来说,角色内在的意志、情绪或本能才是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三、迪士尼的动画表演艺术
不管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迪士尼”已经成了动画的代名词,每一部迪士尼的影片几乎都是高水平动画片的标志。无疑,迪士尼动画的故事性是一流的,但其本身的动画制作技术才使得迪士尼的每部影片有了独特的魅力。在迪士尼工作室的开创初期,九大元老就确立了角色动画以“表演”为核心的工作方法,伴随的是由迪士尼发明的一系列动画原理的应用:二维动画影片由此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诞生了如《糊涂交响曲》及《唐老鸭和米老鼠》等一系列经典。有人曾说迪士尼工作室早期对于动画技术的探索之复杂程度不亚于后来让人类登上月球:动画透写台、线拍、赛璐珞片等这些专属于二维动画时代的产物就是当时的发明。正是由于这些前辈和大师们的创造,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过的早期迪士尼精美绝伦的二维动画影片。如今制作动画的工具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迪士尼动画的本质——动画运动规律及角色表演却依然适用。
从建厂时起,迪士尼的艺术家们就在不断尝试各种动画电影的制作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的制作方式。1928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诞生,这部动画片也标志着“米老鼠”这一动画形象的正式诞生。在这部短片里,米老鼠一边驾驶汽船,一边吹着口哨并扭动着臀部配合着音乐的节奏进行“表演”——在随后的情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迪士尼式的夸张幽默的套路。今天我们回头再观看这部影片,可以发现其中已经具备了“迪士尼式”的角色表演要素,如“挤压、拉伸”“预备动作”以及各种漫画式的夸张效果等等,米老鼠也初步具备了“内在的”性格——勇敢而机智,甚至带有一点点狡猾,我们甚至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出早期美国开拓者的影子。这些元素都显示着迪士尼的动画艺术已逐渐趋于成熟。1937年,迪士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问世,这部色泽光鲜亮丽的作品标志着动画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与真人电影同样可以成为大荧幕上的主角。在这部长片中,迪士尼的角色表演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除了标志性的“王子”和“公主”形象之外,也加入了诸多富于生命感的角色,其中最成功的形象要数七个小矮人——每一个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个性特征。拿“爱生气”这个小矮人来举例,一开始他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小矮人,对白雪公主抱着怀疑的态度。除了对话,迪士尼的动画师用“扔勺子”和“摔门而去”等一系列肢体语言展示了这个角色容易情绪化的性格特点。在故事的最后“爱生气”也被白雪公主的善良打动,开始为了保卫公主而战。这一角色的个性设定以及后来的戏剧性转变已经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动画角色,迪士尼工作室使其身上具备了更多与真实演员同样的生命感。此后,在对动画中的角色表演艺术的探索过程中,迪士尼工作室逐渐发掘出了多种方式,并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将其应用在他们的动画创作中。在迪士尼的经典动画影片《狮子王》中,更是将莎翁的戏剧《哈姆雷特》进行改编,将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们进行了充分的拟人化表演,上演了一场动物世界里的“王子复仇记”。而在早期的经典二维动画影片《美女与野兽》中,则是运用歌舞剧的表现手法将这一经典格林童话的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
我们从早期的米老鼠动画片中,可以看出角色的动作还非常简单,关节之间的活动非常僵硬,重量感也有所缺失,但随着迪士尼的元老们开发出一系列的动画原理和规则,二维动画角色表演也变得越来越鲜活,迪士尼的动画片也越来越注重发掘角色的内在性格,迪士尼式的动画原理和角色表演也逐渐成为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动画教学的标准。
四、角色表演在当今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今一提到动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软件”。如果我们问一个动画专业的学生,首先会询问他所使用的动画软件,这是一个在当今动画教学中十分普遍现象,也是不得不引起动画从业者关注的一个现象。与真人电影一样,动画片中的角色表演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灵魂,离开了角色表演,动画片即使有再恢宏的场景再炫酷的特效也会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生命感。但如今的动画教学普遍重视的却是软件的教学,即使有一些类似动画运动规律的课程设置,也仅仅是阐述一些基本的物体或角色的运动规律,而往往忽视了要真正表现的部分,即角色的内在。甚至很多学生认为所谓角色动画的练习就是软件中的“调动作”,这样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做出来的动画角色既不真实自然,也没有性格。皮克斯的执行总监约翰·拉萨特曾经这样说:“任何人都可以用电脑软件将一个物体进行移动,但是要赋予物体重量感和夸张幽默等种种性格,这些都是动画师要担负的使命。电脑不能为动画师们创造动画,动画师仍然需要了解角色动画的基本原则以赋予电脑动画角色生命力。无论何种类型的动画,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角色看起来是自己思考后做出的那些动作,而这一过程没有任何软件程序可以帮助你完成。”①
笔者认为要真正赋予动画角色生命感,基础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诸如迪士尼十二条动作规律的掌握以及对动画中时间与空间的微妙把握等,这需要花费一个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去研究。然后在这些基础上,再进行动画表演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可以感受并且把握角色的内在,最后再通过软件的学习将这些技巧熟练运用在动画的创作中。而如今的动画专业学生从入学以来就被各种软件的学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根本就没有掌握怎样真正去塑造角色的技巧。笔者认为角色表演在如今动画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软件的学习,甚至应以角色动画的训练为主,软件为辅。根据笔者的经验,如今制作一部动画需要许多软件的辅助,因此当片子完成时候学生也会对所使用的软件有基本的掌握。但是一部动画影片若是失去了角色表演,也就失去了灵魂。
中国的动画市场目前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战国时代”,作为一名在动画教学领域工作的人员,笔者认为若要在同行业中取得佼佼者的地位,就不得不重视角色表演方面的训练。曾几何时,中国的动画角色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如《哪吒闹海》中重情重义的哪吒,《天书奇谭》中机智勇敢的蛋生,《三个和尚》中的三个和尚等等——多少年过去了,或许我们已经忘记了片中具体的情节,但却无法忘记这些鲜活的角色。因此,一部动画片中的角色才是整部影片的关键所在,要真正塑造好一个动画角色,就应当将角色表演重新进行重视。除了一些基本的动画运动规律的学习,笔者认为还要对生活中的真实角色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角色表演也不仅仅是简单的书本知识或者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系列的观察与实践的积累。作为一名合格的动画师应当养成对日常生活中角色的行为进行观察的习惯,例如一个人的走路姿势,和他遇到某些特殊事件时的反应,好的观察能力才是创造角色的基础。
经过了几十个年头,中国的动画已经从最初的为大多数人所诟病的时期进入到了现在的快速发展期,新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这其中不乏精品。动画这一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地为各个年龄层面的人群所喜爱,作为一名动画工作者和教育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动画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角色的塑造是动画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面多下工夫必然是我们的工作的重中之重。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动画可以重拾当年的辉煌,中国的动画角色也可以重新变得丰满起来。■(王巍 南京财经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注释:
①哈罗德·威特克.动画的时间掌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7:3.
参考文献:
[1]弗兰克.托马斯.生命的幻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4.
[2]哈罗德·威特克.动画的时间掌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7
[3]薛燕平.“工匠精神”轻视不得[db/ol]. [2014-10-17].中国作家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wxpl/2014/2014-10-17/22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