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民俗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化也开始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山西晋城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努力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小镇——司徒小镇,开始产业化发展的探索。文章通过对晋城民俗文化产业化现状的剖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以积极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作为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化;产业化;对策与建议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12-0039-03
一、民俗文化及其产业化
(一)民俗文化概述
民俗文化是指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包括生产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生活礼仪、伦理道德、民间技艺、游艺竞技、节令活动、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等方面,兼具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三大特点。民俗文化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精心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还能带动经济朝着绿色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产业化,就是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借助现代科技与传媒手段,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资源的再开发、再创造、再利用,使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产生规模效应,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产业化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一体化,变革文化与产业两相分离的状态,实现经济文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目标。
(三)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资源大国,但由于长期以来对民俗文化不够重视,导致我国在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上进展缓慢。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蕴含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将民俗文化推向市场,实现产业化,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则可以兴一方经济,促进民俗文化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山西晋城民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晋城地处山西与河南两省交界处,历史上封闭性的山区地理环境使得这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形成了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基础。晋城的民俗文化囊括了不同社会层次的不同文化形态,比较著名的如古代遗址:阳城的皇城、沁水的柳氏民居、南安阳潘家大院等;民间工艺:高平剪纸、高平面塑、刺绣、年画、风筝等;节庆民俗:上党八音会、龙灯舞、花鼓舞、踩高跷、狮子舞、阳城道情、上党梆子、高平鼓书、泽州秧歌等;民间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还有各种民间服饰、民间饮食、民间宗教信仰等等。
山西晋城独有的民俗文化资源由于其绝佳的技艺观赏性以及民间传说极强的故事性而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谋而合。作为“优秀旅游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太行山、珏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以皇城相府、赵家老南院为代表的民俗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格局。
近年来,山西晋城民俗文化产业化较为成功的实践是打造了别具一格的司徒小镇。2009 年,司徒村喊出了“聚农民之力、兴农民之业”的口号,投入3 亿元资金,打造出了占地1000亩,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产业园区——司徒小镇。2015 年,“司徒小镇”开始把发展目光投向中国传统节日,着力打造“最美中国节”主题活动。春节期间,短短 17 天就创造营收600 多万元。2016年,司徒小镇加大投资力度,精心打造以打铁花、迎春灯会为核心,以戏雪场、农博馆、魔法庄园、稻草人乐园为重点,以面食生活体验馆、园区社火巡游、老电影展演为辅助的一系列民俗文化重头戏。
打铁花项目规模宏大,目的就是将传统的震撼力带向现代;迎春灯会无论是花灯图案还是造型上都凸显着晋城传统民俗元素;农博馆集中展示各地标志性农副产品,以“天天农博会”的形式进行交易互动;魔法庄园和稻草人乐园属于儿童主题公园,各种卡通动漫元素相互融合,趣味十足;面食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亲自参与面食制作,了解源远流长的北方面食文化;社火巡游则是不间断进行绛州鼓乐、朔州踢鼓秧歌、平定元宵塔火等节目演出,热闹非凡;老电影主要以年代久远的历史题材为主,让老年人回忆过去、产生共鸣。多种民俗文化元素聚集在一起,逐步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赏和度假旅游,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
三、山西晋城民俗文化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山西晋城民俗文化通过与旅游业结合已经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还存在很多问题,资源整合性和特色性并没有形成规模,加上配套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高投资低回报制约着当地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步伐。
(一)产业化形式单一
山西晋城目前对于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探索基本局限于旅游产业,而在其他领域例如影视业、文化创意产品制造行业、服装行业、会展、广告行业等几乎很少涉足。如当地的歌谣、剪纸、面塑及刺绣技艺仅仅依托于旅游业纪念品的打造,没能融入其他衍生品的开发创造,未能打造出行业特色,形成自己的独立品牌,商业价值没有达到有效的发挥。
(二)规模化程度低
规模化是产业集聚的集中体现,它是指将生产同类产品或者相关产品的企业融合到一个公共区间,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效果的现代化产业运作方式,是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山西晋城民俗文化种类齐全,资源丰富,但集约化程度低,各种民俗文化资源在市场上自行发展,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难以开拓广阔市场,实现价值最大化。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民间曲艺上党八音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未能将其纳入规模化的运作轨道,一直处于自娱自乐的生存状态,导致艺术继承人缺乏、曲目陈旧,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
(三)文化传播意识薄弱
就山西晋城目前最成功的开发案例司徒小镇来说,虽然场面非常宏大,节目种类繁多,娱乐效果达到了,但是在部分场馆内很少看到对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的文字或者视频讲解,更没有导游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宣传,游客只能赏其外观,而未能领会其文化内涵,足见对民俗文化的传播意识不足,忽视了游客在这里的参与感和体验度,而过分注重了表面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没能达到文化熏陶的目的。
(四)专业人才匮乏
在民俗文化产业化进程中,人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传统文化就不能进行形式的包装和内容的改进,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一方面,拥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经纪人才的缺乏,是导致晋城市民俗文化产业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是制约晋城市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又一人才因素,由于经济利润薄弱,很多人都改行换业,不愿意去沿袭传统技艺,导致民俗文化资源无法实现薪火相传。
四、对策与建议
山西晋城民俗文化产业化是一个综合性、长期性的发展任务,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继承与发展并行的原则,多渠道、全方位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三者的统一。
(一)拓宽发展路径
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开发途径,除旅游产业化之外,还要注重衍生品的开发。如剪纸、年画等手工艺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书籍插画、广告、装饰品、服装配饰、卡通动漫人物形象、商标等的设计中去,实现专属形象、私人订制,既体现文化内涵,又富含艺术气息,时尚而又不失高雅,以品牌赢得口碑,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上党八音会、上党梆子等音乐元素则可以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进行改编,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二)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民俗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同的民俗文化资源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加快民俗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可以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造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发挥产业集聚的效益。如建造艺术家工作室,为民间艺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同行业的民间艺人可以相互交流,激发创作灵感;设立工艺品制造基地,将手工艺品的制作由作坊转为公司,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及生产方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成本,产品可以直接完成设计、生产、销售的全部价值链环节;建设民俗文化创意产业街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或艺术品展览、拍卖活动,不仅可以通过产品交易、收藏与互动创造经济价值,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艺术熏陶。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必将带来知识、人才、资本的汇聚,使民俗文化产业化朝着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坚守传统根基
民俗文化由于产生于过去,必然在某些方面会落后于当代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应用现代思维方式与生产技术对民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毋庸置疑,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民俗文化重获生机、打造品牌、赢得高附加值的不竭动力。但必须注意,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是建立在对民俗文化内涵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抛弃民俗文化精髓,一味追求标新立异是我们所反对的。我们应当 尽量还原历史,在内容、色调、氛围上体现民俗文化的古朴性,让观赏者真正感觉接地气、有内涵,切不可盲目跟风,失掉本真。
(四)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最大的生产力,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前瞻性思维的专业人才能够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所以晋城市在未来还要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市场发展规律、懂经营、善管理、有文化素养的人才。同时对于民俗景区旅游而言,导游类的专业人才也是必要的,他们熟悉当地民俗文化的历史渊源,能对相关的民间传说以及历史典故进行讲解,使地方文化深入人心。但由于民俗文化产业化创造收益周期长,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所以政府必须加大扶持力度,起好带头作用,通过财政补贴以及专项资金等方式培养新一代民俗文化继承人,使得民俗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五、结语
山西晋城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步伐才刚刚起步,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政府部门、旅游部门、文化部门或者其他相关产业部门乃至文化类企业,都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激发民俗文化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在现有的旅游产业化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横向以及纵向延伸,坚持在继承中发展,保真中创新的原则,使民俗文化在与经济相融合的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郭承波,任晨妍 南京财经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优势学科现代服务业子课题“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焦斌龙.简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及其选择[j].前进,2003(7):35-38.
[2] 袁军.晋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沧桑,2009(6):50-51.
[3] 袁雪萍.文化消费时代的民俗艺术产业化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0(5):27-29.
[4] 王伟.民俗艺术产业化的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0(8):161-164.
[5] 常月亲.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6] 杨园争.山西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