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与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艺术正以成倍增长的速度发展着,新媒体艺术家在创造独具中国特色的作品过程中,需持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新媒体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创作方法。具体而言,中国传统艺术具体形态可以通过全盘接收展现、元素提取重构、古今中外互动三种手法实现新媒体艺术创作,直观地传达特定的精神思想,而借助现代艺术形态亦能全方位地诠释中国古老的智慧,后者也正是中国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创作;现代;新媒体艺术;中国元素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7)12-0089-03
20世纪60年代爆发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现代通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军事、科研等领域以及人们生活的变革,同时促进了艺术思维及创作形式的创新发展。艺术家们不断尝试以新的形式和媒介传达他们的艺术观念,而新媒体艺术恰恰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艺术形态。作为艺术与科技的联姻,新媒体艺术作品既是科学指导下的艺术作品,亦是艺术美学造就的科学作品。
新媒体艺术,从艺术表达方式上来看,可谓是对传统艺术的颠覆,但其艺术内容仍脱离不了传统艺术的影子。新媒体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在汲取传统艺术营养的同时不断增添新鲜元素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不同的是其以数字技术为核心而具备联结性和互动性、具有极快的创作和更新速度等。通过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展现传统元素的全新面貌,实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新媒体艺术,正所谓为传统注入新鲜血液、赋予传统以新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中国新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资源,无论是传达美好向往与祈愿的具体艺术形态,抑或是含蓄约礼、谦卑深哲的精神思想观念,皆可创新而成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
一、新媒体艺术中具体传统艺术形态的应用
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形态主要涉及建筑、工艺、绘画、书法等视觉形态和民族器乐、戏曲音乐、民歌等听觉形态两大类。视觉形态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即为图形元素的创作,涵盖中国画、书法水墨元素和龙凤、祥云、鲤鱼等吉祥元素以及木版年画、剪纸、皮影等民艺元素,而听觉形态主要是传统民族乐器演奏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互动音乐出现。
(一)全盘接收展现
全盘接收展现即通过数字技术直接将传统中国画或图形转译为新媒体作品,图画本身艺术特征不进行任何改造,而是通过虚拟、投影等技术使作品真实可感、达到活起来的艺术效果。显而易见,仅仅简单地将实物转换为电子版图像不能称其为新媒体艺术。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大亮点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比原作大近三十倍,利用立体投影、投影融合技术使得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其最大特色在于画面是动态的,“流淌的河水、飘动的商船、往来的市民、客商、骆驼、鸡犬,配以流水潺潺,小贩的吃喝声此起彼伏……再往前走,发现画卷的天色发生晦明变化,在画卷上呈现出日夜的轮回。”①与静止的原作相比,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观赏趣味性。再如故宫博物院出版的一款移动端应用程序《韩熙载夜宴图》,通过视听结合以及人媒交互为我们生动呈现了这幅历史名画。点开该款应用,伴随着夜晚虫鸣风声、月高星稀,旁白开始介绍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引导我们走进韩熙载府中宴饮的场景。画卷不仅可以总览全部,亦可放大局部细节鉴赏。还分别配以弹唱、点茶、清吹、合艺等视频与画中情景相对应,以及由故宫专家讲述关于画作的来龙去脉,再以手指长按画中某人或某物探得其详细介绍。具体而言,当长按“六幺”这一人物时,会出现烛火般的微弱光照亮整个人物,而周围其他事物渐趋昏暗,介绍人物的字幕出现,叹为观止的是画中人变为真人在纸上舞了起来。人机双向交互带给观众的是仿佛时空倒流,置身于内,真正体验到当时夜宴的场景,新旧交融,亦真亦幻。而作品本身的任一细节均未经改动,全盘展现画面独有的工笔画艺术韵味,可言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新媒体艺术创作。类似的如台北“四季故宫”新媒体艺术展上的利用数字技术处理后的古代名画,其中宋代冯大有的《太液荷风》整幅作品通过立和铺的两个平面的投影来展示,集视觉、听觉、触觉三位一体。观者踩住地面平铺画面中的荷叶后,即刻体验到涟漪阵阵、鱼儿在浮萍中穿梭的动态美景,同时制风设备启动,令人感受到风清气爽,仿佛置身于真实荷塘一般。同期展出的清代郎世宁的《仙萼长春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画中鸟感应到观众发出的声音后会翩翩飞起,活灵活现。还如利用网络技术创作的虚拟世界“虚拟紫禁城”,将现实中的整座紫禁城通过精密的3d建模技术创造出互联网虚拟紫禁城。包括建筑宫殿、历史文物、人物以及观光路线等都一一高清展现,可体会到巨大皇城所散发的威严庄重之感。除了单纯的观光体验,亦可以与其中大量自动化角色以及其他用户进行沟通交流,实现自主性和互动性相结合;并通过参与虚拟紫禁城中设计的活动,听其诉说城中神奇的故事,深入了解清代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传播传统文化、丰富艺术表达方式、促进艺术大众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元素提取重构
全盘接收展现是新媒体艺术应用传统艺术形态较为基础的艺术手法,相比而言,最重要且难度较高的运用手法是将中国传统图形元素进行提取重构,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创作,能够将传统艺术亮点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在表现传统风格特点的同时,又符合大众的现代审美感,扬两者之长,避各自之短,呈现最佳的视觉艺术形态。譬如将水墨元素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即水墨动画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在微软的亚洲年会上,北京电影学院展示了一款游戏的界面设计:画中央为一个嵌套在圆形传统纹样中的篆书字“逐”,纹样两边为两条呈180度正对着的3d立体游动的红鲤。红鲤虽为水墨形态,但运用数字软件使其具有三维立体感,同时赋以游动的动态效果,传达了“在嬉戏中体会国学之美”的主题概念。将传统国画中的某一具体形象通过重置于新的艺术画面中,并运用集“剧情、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为一体的复合技术”②诠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魅力,使玩家在娱乐中感受新媒体艺术带来的视觉教化与心灵愉悦的双重体验。再如网络艺术中游戏人物服饰传统元素的重构,通过描绘、建模、渲染等手法不仅丰富了服饰图案、色彩、款式,而且极大增加了玩家对传统服饰文化的兴趣以及认知度,可谓一举两得。无独有偶,2012年深圳文博会展出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龙年皮影》,是以中国传统山水作为画面背景,点缀祥云纹、海水纹和荷花图案等,将主角龙和龙珠的形象通过皮影手法设计,并借助kinect体感技术,观众凭借挥舞的手势动作控制龙珠的上下左右舞动,从而达到舞龙的独特效果。不但成就了传统皮影戏艺术与舞龙戏珠祈福活动的有机融合,而且以数字媒体技术为创作手段,实现了传统元素于新媒体重构设计手法中别具一格的艺术风采。作品既传递了新媒体艺术特有的美感、动感和交互体验性,又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内涵,在举手投足间感受作品带来的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气氛。不仅如此,元素重构也见于新媒体舞台艺术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舞蹈演员运用肢体动作绘制数字中国画,展现了奇特的中国画创作过程。一方面,演员的动作是根据传统舞蹈改编而成;另一方面,画面中的笔墨线条也不同于现存的国画。皆为传统元素在新媒体艺术中重构的结果。通过事先排练好的动作与led屏中墨迹走向一一对应,实现人物动作与画面流动同步的艺术效果,堪称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最后以林书民的作品为例展开,其影像装置艺术《山·能量》系列中,以立体造型的山为作品主体形象,辅以水的存在出现。以屏幕数字画面展示的新媒体艺术中,图形元素大多是平面的,抑或仅仅是三维结构图像。而该作品以装置形式诠释元素的重构,将画中的山经过抽象处理和以实物为载体,展现了真实空间存在的立体造型,水是以投影技术投射到地面来表现。观者可以从作品的正面、背面、侧面、俯视面等方位欣赏,借助光的流动变化,以及脚踩“水面”产生的互动效果,给人一种视错的美感和虚实相生的体验。
(三)古今中外互动
新媒体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可以通过前文所述的传统艺术依托现代技术表达,或者将具体的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艺术元素进行重构融合,也可以将已完成的古代艺术几乎不经改动地与现代时尚艺术形态进行并置创作,即古今互动,达到古代与现代矛盾混搭、互动交流的艺术效果。影像艺术家白南准的视像装置作品《电视佛陀》就是以古今互动为指导思想创作的。将一尊盘腿而坐的佛的雕像置于小型电视前,电视背后是镜头对着佛像的录像机。放置佛像于观看电视中自己影像的特定环境下,佛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古代艺术,而电视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佛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而电视代表西方文明。这正是古代与当代的交流、东方与西方的对视。不仅如此,该艺术作品还通过新媒体艺术形式传达了传统的哲学观,大意是普度众生须先看清自己,自己才是通向世界大道的障碍,不能度己,安能救人。此手法看似是矛盾对比、古今难以共置,实则赋予了传统元素新的表达方式。又如,在第七十届奥地利布雷根茨艺术节上,歌剧《图兰朵》水上舞台的搭建采用了中国的长城和秦兵马俑元素设计,直接将与原物等大比例的复制品挪用到舞台布景上,展现古代中国元素与现代西方舞台并置于一体的、犹如时空交错的新媒体艺术,在演出中完美诠释古今中外互动的创作理念。
古今中外互动手法不仅能够应用到新媒体视觉艺术形态中,亦可以在新媒体互动音乐中表现。主要是现代电子音乐演奏与传统乐器弹奏现场互动的艺术创作,如陆敏捷创作的互动艺术《流水与变形》,操作max/msp计算机程序的曲作者配合古琴的演奏,并实时进行像你问我答此类的交互创作。其作品灵感来源于中国古琴曲《流水》,“作曲家结合古琴曲《流水》的曲调特点,将古琴声部化身为古代文明,而电子音乐部分、计算机程序则被视为现代科技文明的代表,现场演奏以交互对答的方式勾勒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场景。”③再例如艺术家刘思军的《昭君回塞》是古筝弹奏名曲与电子乐演奏互动的艺术作品,《静夜思》是中央音乐学院高韵翔通过max/msp技术处理达到现场琵琶演奏与计算机之间的即兴互动作品,都是古代与现代艺术交互对话的典型新媒体艺术作品,给予了传统元素新的生命力和意义。
二、传统思想于新媒体艺术中的表达
传统的艺术形态如吉祥纹样、民俗图案等通过再现、嫁接、重构、分解等艺术手法可以实现新媒体艺术创作目的,也能结合有形元素很自然地传达作品内含的优秀传统精神等艺术观念,然若欲不直接依靠已存的有形艺术形态而表达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精神,则相比前者而言困难重重。需要提出的是,从事新媒体艺术的工作者大多较为年轻,且一部分是从海外学习归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文化内涵不够深厚;而老一辈艺术家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不倚仗传统图形,纯粹用现代设计传递传统文化精神等于难上加难,是国内新媒体艺术发展的弱势所在。
目前广为认知的此类范例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堪称中国最大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其传统精神的体现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整个建筑外形根据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观念设计,将众多圆切面与整体立方体相结合,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方有圆的设计,形象地体现了中国人关于方圆的哲理,即做事既要遵守规则,又需保持圆滑、灵活变通,方能游刃有余。二、来自《易经》的古人智慧,将宇宙每一天的气韵属性进行编程设计,通过水立方外立面的led灯进行视觉演绎展示变化,夜间形态丰富多变,同时又符合易经原理。可谓将传统精髓与现代科技的圆满配合。三是同样不通过具体艺术图形即能表达《道德经》中的“水善万物而不争”的哲学思想,水立方的气质如水一般,滋润了万事万物,却从不与他人争锋,纳垢藏污,自甘居下,都能通过其中层层的设计体现出来。是道家“无为而为”辩证思想的传达,虽然为世界做了很多贡献,却从不张扬,谦虚而行。就像它与鸟巢的关系一样,它不需要以一个夸张的造型或张扬的姿态去强调它的存在,凡事退为上。充分传递了中国人所特有的谦卑含蓄、善良智慧。
中国传统思想以儒家、道家、禅宗思想为主流,而集中阐释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之精神核心的思想,便是“天人合一”。中国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可以此为创作思想,通过水墨的聚与散、分与合、进与退以及与日常事物关系的营构,表达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与和谐统一的关系。即依托现代人及事物的形象传递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世界观的精髓。还可诠释道家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凭借数字技术处理,运用光丰富的变幻效果将思想物化为一现代形态,一变二,然后变三,最后产生千万个形象。不言而喻,这仅是笼统较为低级的初步构想,想要完美阐发从少到多、由简至复而道生万物的辩证思维,需创作者进一步思考探讨。一生二,二即阴阳,阴阳必兼五行,五行必合阴阳。“阴阳五行”为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强调任何事物中都有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股力量。新媒体艺术创作者可借鉴影片《第五元素》中的构思,其灵感源于古希腊神话中自然界的四大元素:风、火、水、土,激活这四种元素的神石并与宇宙“第五元素”汇聚,便可将黑暗势力摧毁,拯救人类。五种元素缺一不可,同时生死只在一瞬,神石若不被激活,则如普通石头一般。如果将“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所传达的阴阳五行思想表现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则会产生独具风味的艺术作品。再者,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抒发了作者充盈在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这种正气自古延续至今,为中国人一以贯之的传统精神。如国产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可谓一部将优秀传统思想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的新媒体艺术之作,羊村小羊与灰太狼的无数次较量中,胜利永远属于小羊,邪不压正,彰显了正气的力量及正义感。同时“羊”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谦虚才智、积极乐观,懂得以柔克刚、以智取胜,每次险中逃脱的懒羊羊也是大智若愚的体现。
结语
无论有形的传统艺术形态或纯粹的传统思想精神,无论设计创作之易或难,我们皆可以将传统元素运用到新媒体艺术创作中。通过全盘接收展现、元素提取重构、古今中外互动三种手法,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应用传统文化具体艺术形态;亦能借助现代艺术形态,全方位地诠释中国传统思想精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传统价值观思想,而如何将古老智慧依托现代艺术元素进行放大展现,是中国新媒体艺术创作的关键所在,传统精神观念与新媒体艺术更出彩的融合方式还需我们更进一步的艺术实践与探索。■(张玉青 济南大学)
注释:
① 李维.消失的边界——岭南非物质文化专题展中的新媒体艺术演绎[j].美术学报,2013(4):91.
② 林旭.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32.③ 陆敏捷.中国新媒体艺术之互动音乐发展初探[j].音乐探索,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