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广州华侨新村为例,通过实地勘察,收集历史资料和深度访谈,总结了在建国初期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华侨园林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下的装饰艺术特点。通过展开分析华侨新村别墅洋房私家庭院园林布局特色、园林建筑、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等装饰艺术,分析归纳出广府华侨园林中西方园林装饰艺术的双重文化碰撞、西式园林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的装饰艺术特点、以及精美的中西方园林装饰工艺特色。
关键词:装饰艺术;华侨园林;华侨文化;华侨新村;广府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8)01-02-0063-03
广府是我国汉族之下的一个民系,一般认为是以广州为中心分布于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华侨园林,是海外华侨回乡修建的私家园林长期旅居海外的华侨感染了西方及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意识,因此形成的建筑与园林风格有别于广府地区传统的岭南园林①。由华侨带回侨乡的外来文化,是中国近代史上自主推动建筑园林艺术近代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广府作为我国沿海地区拥有悠久的海外移民史,有着丰富的侨乡历史文化,广府华侨园林是折射侨乡文化的灿烂瑰宝,呈现出特有的建筑与园林装饰艺术风格。大型华侨园林在广府地区甚少,最为著名如开平立园,是由华侨谢维立先生自建的私园,其园林特色有不少文献探讨过,而广州华侨新村是一个规模最大,最能集中体现华侨园林装饰艺术的花园式居住区,目前还没有前人进行过研究。本文选取广州华侨新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展开分析华侨新村的园林布局特色、园林建筑、园林植物与园林小品等的装饰艺术,进而探讨广府华侨园林装饰艺术特征。
一、华侨新村历史概况
华侨新村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策划、拨款和归侨集资新建的华侨住宅区。华侨新村原称蚬壳岗、玉子岗和蟠龙岗,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丘。在1955年由归国华侨组成“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于同年5月动工,1958年建成,并命名“华侨新村”,后陆续建设,于1966年全面落成,期间分两期合共建成住宅总面积13.72万平方米共468个单元,其中独院式住宅177座,公寓式住宅291套,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及公共服务设施共1.23万平方米,成为全国首个大型华侨住宅区②。由于环境优美、舒适,因而吸引了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巴西、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和归侨购买③。华侨新村建成至今已有50多年,园林景观环境优雅,是一个典型的华侨、侨眷社区,目前已经被国家列为文物保护区的历史建筑群,它体现了与同一时期苏化和单位制度下的工人新村不同的规划思想:私办公助与中西方规划思想的碰撞与对话的建设模式,是融合了岭南特殊的地方和人文特性后所产生的具有西方现代特征的居住小区④。据当地老华侨何宇光介绍,最初的华侨新村建筑有几大特色:灰色石米墙、木质窗、横向波浪状防盗网、围栏低矮,中间通透。但经过后人的翻新修复,现在保留的建筑已经大为不同。华侨新村里面最著名的友爱路上有华侨小学、华侨纪念馆,以及著名的红线女纪念馆(原红线女故居);而保留最完整的华侨建筑是团结路37号,现为一名新几内亚华侨购买并居住。
二、华侨新村的园林布局与装饰艺术
(一)园林布局特色
进入华侨新村,就如同进入郊外,里面低密度的小高层别墅和高达60%的高密度绿化,与外围的广州市环市路商业大厦形成两个鲜明的对比。根据历史资料,最初的华侨新村的园林景观规划主要是顺应地形,通过依靠用地内原本的地势起伏与建筑一起营造了高低错落、丰富的景观天际线。华侨新村的道路规划设计借鉴了美国优秀住宅道路系统,体现了当时全球流行的英国花园郊区住宅道路规划,利用丰富的场地剖面高差体现了新一排岭南园林民居移步换景的设计理念与园林风光。华侨新村的道路系统规划是中国现代居住小区交通组织设计的先驱④。
将公共绿地设置在地形复杂区域,供住户休憩交流,如在玉子岗南侧利用自北向南逐层降低的条状低洼地形设置了一片连续延伸的绿地,成为整个小区的中心景观轴线。这条中心景观轴线的南端终点设置是利用小区主入口东侧的低洼处开辟的人工湖,形成画龙点睛之处,开阔了入口区域的视野。但经实地考察,人工湖已经改造成为简化的欧式石牌坊作为入口标志(图1),牌坊前设置人车分流花坛。(图2)
从早期规划建设来看,华侨新村的园林布局体现出中西园林规划特点:以西方简洁几何、轴线构图的设计理念,设置景观轴线,结合自然地形布局道路、建筑、园林等特点,较好地处理了华侨新村这个地形复杂选址,在整体上形成具有外来文化色彩的住宅园林规划布局。低层花园式住宅前后设有庭院,几乎每一座住宅都拥有私家花园,使华侨新村独特的庭院景观成为近50年低密度住宅区的典范⑤。
(二)园林建筑装饰艺术
华侨新村的园林建筑主要以花廊架、外廊、亭子、露台为主,其装饰艺术细节与岭南园林建筑有明显的不同:以现代主义的简洁为基础,为迎合华侨国外生活习惯,建筑设计吸收了岭南传统住宅的通透精致和欧洲殖民地式建筑样式的西方气息。为了减少住宅的体量感获得小巧精致的视觉效果,园林建筑中外廊、花架、亭子、露台、屋顶花园的设计是一大特色,且不同住宅别墅建筑及园林建筑均有不同的设计形式。阳台、外廊栏杆、建筑立面上的挑檐、连廊顶板、屋顶女儿墙较多运用西方常见的铸铁栏杆和砖砌的通透栏杆,构图以几何图形如菱形、长方形为主;窗户铁艺多以铁艺法式长窗为主,也有做成欧式柱式装饰的窗户(图3、图4)。建筑外廊多源于古希腊的罗马柱式,组合风格多样,西式立柱式与拱券的结合和别墅大门相一致,成为西洋风格最重要的表现形式,非常具有异域风情(图5)。从实用角度来看,柱廊是休憩及晾晒的场所,且迎合了楼主的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心理;从美学角度来看,柱廊的不仅仅具有装饰作用,同时也是贯穿融合室内外景观极好的过渡空间。拱券的形式也丰富多样,以古罗马风格的造型为多。拱券及柱廊的元素常延伸设计在外墙上(图6)。穹顶、立柱与拱券结合设计的西式亭、铁艺花廊架设置在庭院主体空间中,而线条简洁的露台、大小进深不同的阳台附属在建筑主体上,灵活的设计既符合岭南炎热潮湿气候,也体现了西方现代自由生活风格,受到华侨们的欢迎,如团结路49号、51号别墅建筑。
(三)园林植物装饰艺术
华侨新村园林植物配置艺装饰术,以岭南园林植物配置的特色为主。在早期规划时,小区主干道两边种满行道树,现在保留下来的有樟树、木麻黄、白千层、樟树等;巧妙地顺应地形高差形成的斜坡被处理成草坡或梯级花圃,形成具有丘陵特色的景观。各住宅旁绿地占绿地面积的绝大部分,每户独院式住宅都有一片较大的户外用地,形成住户自由设计的别墅庭院园林景观。庭院植物配置以种植岭南常见的花草如夜来香、龙船花、金叶假连翘、茉莉;常见果树如菠萝蜜、龙眼、番石榴等布置室外景观;大乔木以开花的白兰、紫荆、木棉、苹婆等岭南常见树木为主,同时将侨乡熟悉的特色花果从国外引进,如人心果、菠萝蜜;屋顶、阳台、花架、外廊上喜欢种植紫藤、炮仗花、爬墙虎等爬藤植物,营造不同植物季相景观,这种善于用廊架与爬藤植物结合,完善建筑外围的庭院景观装饰艺术,达到降温与观赏的双重效果,与东南亚热带国家的庭院景观非常相似。此外,据查阅资料,当时的住宅花园只用矮篱围合,因此中心景观、组团绿地、庭院园林植物、阳台和屋顶花架上的攀藤植物得以连成片,交融成层次丰富的景色。现在华侨新村小区主干道两侧已经设计成全国特有的绿道。(图7、图8、图9)
(四)园林小品装饰艺术
庭院内园林景墙与建筑楼体外墙上的灰塑、壁画相映成趣。灰塑是岭南特有的工艺技术,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作品耐久,有成灰雕、灰批,以经过特别处理的石灰材等天然材料,用批刀直接雕贴于墙上或者檐下,形成各种图案,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的特色工艺。华侨新村内的灰塑图案趋向于简洁,多以西方常见的涡卷、缨络、卷草、飞兽为主,这与别墅建筑的简洁设计风格相辅相成,反应了侨乡民众对西方文明的向往与对现代化的美好愿望(图10)。壁画中的各种图案与灰塑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灰塑具有立体感、壁画则是平面的。由于现代简洁设计理念,别墅庭院内的园林建筑中,灰塑和壁画图案以简洁、素雅为主。别墅庭院内的园林小品,如花坛、地砖均非常讲究。花坛花基的工艺有多种,有类似女儿墙的做法,多以白色釉瓶作为栏杆形成圆形的花基;也有与建筑外墙材料一致的工艺,形成矮墙,上有雕刻灰塑、壁画等图案。花坛内种植小乔木与花草。早期的园林铺装地砖常见的是从欧洲进口瓷砖和广东常见的大阶砖结合。常见雕塑小品如入口小石狮子(图5)、庭院草坪上随意摆放的白色小象、小天鹅。(图11)
三、兼容并蓄的广府华侨园林装饰艺术
园林装饰是一种精神归宿与文化形态,它所表达的思想,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装饰的艺术性是让园主尽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尽善尽美,回归本性。糅合中西园林文化的华侨园林装饰艺术,在不同文化碰撞下将不同国度的美学精髓和思想精神诠释出为独特的杂糅之美。中西合璧的华侨园林以兼容并蓄的方式和博采众长的设计理念,不墨守成规而展现出中西园林美学多样化的融合方式⑥。
(一)广府华侨园林装饰艺术体现了中西方园林装饰艺术的双重文化碰撞
广府华侨园林装饰艺术反映了归国华侨介于中西双重文化属性间复杂的情感需求。在园林装饰艺术中,既引入中国传统园林自然山水装饰符号,抒发园主人对本土文化强烈认同感, 又参合西方园林人工雕琢的装饰艺术,表达对西方文化的欣赏,体现中西园林装饰艺术多元共存的设计理念。以华侨新村为例,住宅建筑虽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但是别墅庭院则是园主人入住前后不断设计营造与经营的成果。庭院不大,但从开辟的草地、几何化规则构图的西式花圃、凉亭与花廊架,以及小型喷泉与雕塑,修剪整形的绿篱都融合在咫尺空间,存在明确的轴线关系与秩序感。而传统的岭南园林中的假山睡莲鱼池,自然种植的开花大乔木、果树则点状散落在庭院周边;寓意吉祥富贵的中式图案的灰塑、壁画等中国传统园林装饰工艺也自然呈现在西式园林建筑中,中西方两种不同园林文化的碰撞,在华侨园林中大放异彩,体现了中西方园林装饰艺术的双重文化碰撞。
(二)华侨园林装饰艺术体现西式园林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的装饰艺术特点
受到近代“中国固有式”建筑思潮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园林以园林建筑为主,庭院为辅的空间布局关系。正如田银生等⑦所言,华侨新村的花园洋房是西方古典主义、折中主义以及现代主义等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的产物,根据岭南本土特殊的生活文化传统和人地关系所显示一个批判性的融合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庭院装饰风格走向。在华侨园林中,其装饰艺术也传承古典造园格局,体现以西式园林建筑为装饰重点,庭院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华侨新村的西式别墅建筑类型体量高大, 往往居中统领全局,布置在基地外围的西式庭园与之相协调,亦平衡、缓冲了空间视觉效果。庭院中的欧式凉亭、花架为空间布局重心,连同具有象征意义的大象、狮子、天鹅等雕塑小品,仍然沿袭西方造园在装饰小品运用的艺术手法,表现出非常浓厚的西方园林装饰特点,与传统的岭南园林以假山置石、混合式植物景观配置为主的装饰风格大为不同。
(三)广府华侨园林装饰艺术展现了精美的中西方园林装饰工艺特色
早在清代,广州作为对外贸易港口,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西式建筑亦随之而来,教堂建筑夹带各自园林建筑风格徐徐传入,西方文化也开始进入岭南园林:庭院规划布局、装饰工艺,明显受到西方文化影响⑧。各种园林建筑装饰材料多为舶来品,包括建筑造型及装饰纹样也仿照西式。广府地区华侨返乡或官僚商贾的别墅花园和园林纷纷出现了折中主义建筑与园林的种种式样。华侨园林通过吸取西方文化而取得了很大的飞跃,表现不拘一格,洋为中用,完成了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尤其是受行商园林的海山仙馆、潘家花园、伍家花园装饰艺术的影响,广府华侨园林装饰工艺,既继承了传统岭南园林中各种民间工艺手法,如砖雕、石雕、木雕、灰塑、陶塑、灰批、嵌瓷、彩描等来表达艺术效果,凸显绚丽多姿的风格特征,具有强烈的装饰堆砌之感;同时也融合了西方工艺美术,如西式化的门窗、山墙装饰、柱式、拦河、铁枝花式和彩色玻璃等。华侨新村装饰工艺整体上以简洁为主,虽不如广东四邑(新会、开平、台山、恩平)的繁缛精细,但其别墅建筑饰陶立克柱廊、宝瓶琉璃栏杆、设西式拱窗楣、雕刻金色花叶纹的穹隆圆顶的西洋式园亭,既有岭南园林的造园风韵,又融入西方装饰元素,展现了精美的中西方园林装饰工艺特色。
四、结语
华侨新村从规划建设保留至今,经过不断更新改造,成为广府华侨园林发展的重要印记,体现了中西园林装饰艺术文化探索交融的历程,是华侨在新中国成立后,归国落地生根的开始,其群体生活方式、心态与价值观念都反映在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中。广府华侨园林装饰艺术体现了中西方园林装饰艺术的双重文化碰撞、西式园林建筑与庭院相结合的装饰艺术特点、以及中西方园林装饰工艺特色,大胆创造又不免略显生硬的聚合,但却顺应了华侨在回归祖国后,对新生活与新社会在多元化园林环境的需求,是广府侨乡社会环境下侨民最真实的映像, 其中的审美意识、材料与工艺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技法值得我们在现代园林营造中借鉴与吸收。■(曾丽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项目来源:2016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共建课题(项目编号:2016gzgj31)、2016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课程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6]236)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杨宏烈.中国华侨园林的奇葩——立园的艺术特色与拓展规划[j].中国园林,2002(1):45-46.
②陈健谊.广州华侨新村建设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6:15-16
③ 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广州地方志办公室,编.广州华侨人文景观[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5.11:62.
④王敏,袁振杰,赵美婷.建国初期西方住区规划思想本土化特例——广州华侨新村[j].热带地理,2015(7):463-470.
⑤管东生,覃朝锋,陈玉娟,等.广州华侨新村低密度住宅区庭院的树木和景观研究[j].地理研究,1997(4):63-70.
⑥陈志宏,王剑平.从华侨园林到城市公园——闽南近代园林研究[j].中国园林,2006(5):53-59.
⑦田银生,张健,谷凯.广府民居形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古建园林技术,2012(3):68-71.
⑧梁明捷.清代岭南园林装饰艺术与同期西方设计艺术的比较研究[j].美术与设计,2014(3):70-73.